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電影圈最近有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 導(dǎo)演似乎在進行著星二代傳承。 你看,金馬獎上,曾志偉,曾寶儀,曾國祥的”三曾海味”把大家逗得一樂。 這一樂,卻是曾志偉的兒子曾國祥在接著星二代導(dǎo)演的接力棒。 前不久,馮小剛的編劇金牌搭檔劉震云有兩部作品登上大熒幕,一部是「我不是潘金蓮」,導(dǎo)演馮小剛。另一部就是「一句頂一萬句」,導(dǎo)演就是劉震云的女兒,劉雨霖。 最近,中國電影傳奇人物老謀子也在傳承。 張藝謀,作為中國第五代導(dǎo)演的扛把子,是一個真正意義上把中國電影領(lǐng)上國際的人。 處女作紅高粱,為中國獲得首個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 文藝片之后到繼而轉(zhuǎn)型商業(yè)大片,「金陵十三釵」就得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也正是因為,張藝謀具有強烈的個人風(fēng)格電影影像和極大的電影語言塑造力。 謀女郎成為張藝謀電影的一種標(biāo)簽,自然也成為老謀子電影里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鞏俐。 章子怡。 倪妮。 除了熒幕上的謀女郎,還有熒幕外,老謀子的女兒張末,也一直在他的電影里小露身手。 「金陵十三釵」里,張末就參與了選角,剪輯師,現(xiàn)場表演翻譯和雙語制片的職務(wù)。但當(dāng)時只是父親的助手,往后的幾年里張末一直在父親劇組里打磨自己,慢慢成長。 但實際上,張末在讀大學(xué)期間讀的是常春藤名校哥倫比亞大學(xué)的建筑系,在大三的時候問了父親一句話,以后干什么,父親說,要不你來學(xué)電影吧。 結(jié)果,張末就轉(zhuǎn)到電影行業(yè)一直學(xué)習(xí)。 今年,張末開始拍攝了自己的電影,而電影處女作女主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倪妮。 因為當(dāng)年在參與「金陵十三釵」拍攝里,倪妮給張末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 演技,「金陵十三釵」里,完全沒有任何演技經(jīng)驗的倪妮一出場就是震驚全場的驚艷。 一顰一笑,眉梢上,眼角下,倪妮演得盡是風(fēng)情,你很難說服自己,這真的是倪妮第一次演戲?! 勤奮,倪妮鏡頭前驚艷的背后是自己一步步磨戲的過程。 演戲前,用了三年的時間去培訓(xùn)——教說地道的南京話,教喝酒,教形體,教舞蹈,教書法。 為的就是呈現(xiàn)一個活脫脫的秦淮頭牌。 有一場戲,倪妮怎么就是入不了戲,老謀子在旁邊一遍遍磨戲,啟發(fā)。 倪妮依舊入不了戲,然而導(dǎo)演心里也急,但是他會等,磨著倪妮的戲。 倪妮因為導(dǎo)致大家晚收工,內(nèi)疚地哭了。 老謀子就為了這場戲,等了一個禮拜再拍,結(jié)果,成了。 這五年來,不僅是新人張末在成長,新人倪妮也在不斷磨練自己的演技。 很多人,離開了名導(dǎo)的光環(huán),很多演員就會原形畢露。 倪妮懂,所以她更專注在電影,通過更多類型的題材來打磨自己的演技。 從最廣泛的都市愛情片涉獵,《我想和你好好的》喵喵是一個性格極端的女人。倪妮這時候演技里技巧性的東西還不很多,但是倪妮懂得給自己磨戲,知道自己沒有技巧,就帶入自己的感情。讓角色完全走入自我,很真實。 校園青春片,《匆匆那年》里方茴膽小又執(zhí)拗,這個設(shè)定其實不討好,但是倪妮在塑造形象時不刻意,不化妝,用很平庸又很硬氣的小姑娘打動我們。情感宣泄的表演沒有歇斯底里過度發(fā)揮,卻著實讓人感到心痛。 到現(xiàn)在,我都記得方茴最后的一抹微笑。 那么,當(dāng)張末遇上倪妮,會有什么化學(xué)反應(yīng)呢? 張末的鏡頭+倪妮的演技=倪妮的大突破。 很簡單,這么講吧。 在張末的鏡頭下,倪妮就完美地一人分飾兩角——用大涼夏和小涼夏來成就倪妮一個人。 28歲的涼夏與30歲的貓糧戀愛10年同居5年,每天都在為結(jié)婚做準(zhǔn)備,每天認(rèn)真的敷臉,對著自己眼角的細(xì)紋發(fā)愁,打電話咨詢婚禮場地,挑選婚紗,上淑女課,一副待嫁狀態(tài)。 而為了男朋友貓糧,涼夏放棄自己幾乎所有的夢想——放棄出國留學(xué),放棄學(xué)繪畫做畫家。 然而這個時候的貓糧對熟悉的一切早已厭倦,更無暇顧忌涼夏的一些小情趣,甚至是反感。 為了男朋友放棄所有夢想的涼夏,讓自己長成了一個在家等主人的寵物的樣子,結(jié)果還...逼婚未遂。 因為愛,迷失自我,放棄自尊。 涼夏悲傷欲絕,吃了魔法巧克力,心智竟然重返17歲的小涼夏。 就這樣,涼夏一次次回到過去開始了自我的救贖。 重新拾起畫家夢。 和痞帥痞帥的男孩戀愛。 小涼夏肆無忌憚地做著大涼夏不敢做的事。 小涼夏的世界直接而肆意,烈火一樣的青春,少男少女敢愛敢恨,地鐵上就能一見鐘情,摩托車象征著他們向往的自由、遠(yuǎn)方、不被拘束的靈魂與生命。 大涼夏的成人世界里,即便再激烈的感情與傷痛,都要互相維持一個體面的姿態(tài)。 面對貓糧身邊情敵的挑釁,大涼夏明明心里在咆哮,面上依舊優(yōu)雅,壓抑而克制。 你怕分不清哪個是大涼夏哪個是小涼夏? 相信我 你,絕,對,不,會,搞,錯! 此次倪妮的堪稱“精分”演技給電影帶來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也是為什么我說,因為這部戲讓倪妮實現(xiàn)自己的大突破。 因為一人分飾兩角,這種表演是最難的。 在同一時空中演繹不同的角色,就是說,在同一部電影中,一個演員扮演不同的角色,甚至這不同的角色之間還要發(fā)生對手戲。 這就好像周伯通練的左右互搏,自己的左手與右手、左腦與右腦、左半邊與右半邊進行的決斗。 當(dāng)我們形容幾位大牌演員齊聚在同一部電影中時,常常期待他們之間精彩的飚戲過程。 而在一人分飾兩角甚至多角的電影中,飚戲的對手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而一個人最大的對手不是別人,就是自己。 倪妮的自我分裂,一個人扮演兩個時空的人,還得讓人分辨出這個兩個“我”。在兩個角色的尺寸拿捏上,更需要細(xì)膩而精準(zhǔn)的演技。 這,就顯得極為不容易了。 所以這部戲,倪妮自己也有很大的觸動——
倪妮更在戲里不停思考——
對于自我的迷茫,倪妮覺得,對于表演她不是在迷茫中失去興趣,而是越來越渴望。 倪妮還說人一旦了解你自己了,遇到的困難、挫折、不順心、失敗都不能成為你的阻力,勇敢去的拼一拼。 這份對表演的渴望,讓倪妮的拼一拼,是真的拼。 在火車站這場戲里,拍攝過程中,每一場戲都要等火車開進來那一瞬間抓緊開機,每趟車在月臺停留的時間也就5,6分鐘,所有現(xiàn)場調(diào)控,演員表演都得在僅有的時間里一氣呵成。 戲里的涼夏需要一直跪著,連拍好幾遍,到最后,倪妮只能靠工作人員攙扶才能起來。 換衣服的時候,一脫衣服,倪妮的手肘和膝蓋都是黑紫色的,膝蓋腫得跟饅頭一樣。 在片場,倪妮剛趕完上一場戲「悟空傳」,沒休息就開啟了下一部戲「28歲未成年」,正值深冬,倪妮感冒加重,在恐怖屋里,倪妮每次都用盡全身力量嘶吼,演到最后一條基本說不出話。 這樣的倪妮讓張末驚喜,也讓張末對自己的第一部長片充滿信心。 張末和倪妮,一個是張藝謀的女兒,一個是謀女郎,她們都意味著一種傳承。 而看著星二代不斷成長和傳承,其實是一件可喜的事。 因為傳承就意味著有破有立。 “立”在他們都在用自己的作品站穩(wěn)腳跟。 “破”在“謀女兒”張末,“謀女郎”倪妮都在盡力撕去“張藝謀”的標(biāo)簽。 而倪妮給我們的驚喜,不僅在她終于突破了角色,而且更加突破了自己。 (候鳥/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