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2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日趨擴大。但在飛快奔跑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和粗野奔放的后遺癥,包括中等收入陷阱、環(huán)境惡化、信仰缺失、信任危機等。同樣,我們的管理界也存在金錢至上、極端浮躁的心態(tài),也到了需要調整和改正的時候。 1 新時代的管理背景 世界各國的新措施表明,一場新的產業(yè)革命正在醞釀之中。尤其是新能源技術快速發(fā)展,有可能使人類迎來以“綠色革命”為標志的新的工業(yè)革命。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征的第三次工業(yè)革命正在來臨,這為中國的進一步崛起提供了極佳的發(fā)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嚴峻挑戰(zhàn)。 當下,各國紛紛布局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比如,美國2009年12月公布的《重整美國制造業(yè)政策框架》,還有“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等的發(fā)展,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動力。 從技術上來說,互聯網的云時代已經來臨。目前,IT技術熱點很多,如云計算、大數據、社交網絡、移動互聯、3D打印、GOOGLE眼鏡等等。同時,人類即將全面進入機器認知時代,如空間宇航、深海技術、新交通工具(高速,智能)。還有天、地、人、物等等全面網絡化,其中地聯是指萬維網,物聯即物聯網,天聯是指云網,而基因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將帶來人聯,譬如用眼神傳遞數字化信息,還有諸如讀心術、人體密碼、能量回收、數字鴻溝、變廢為寶以及量子科技,生命科學與技術等技術都在迅速發(fā)展。 可以大膽假設,未來將會從“物的人化”發(fā)展到“人的物化”,如人體器官的可修復和可替換,這將是一個更加巨大的變化。 新產業(yè)革命的浪潮將更加全面和深刻。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怎么能夠簡化?這就是我們提出的易管理——“e”是指信息化、網絡化和生態(tài)化,“易”則指變易、變遷和變革。 網絡科技的發(fā)展帶來網狀經濟特征的形成。網狀經濟的特征跟網絡的特征有關,是融合交織、關系復雜、動態(tài)多變、邊界模糊的。網狀經濟的重要特征已經非常明顯地顯現出來,網狀經濟時代已經到來。如:復制成本趨零,B2B和B2C不再嚴格區(qū)分,顧客和對手網狀分布,產品定位復雜;競爭邊界網狀交織并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企業(yè)的顧客和競爭對手多元化,今日競爭對手或是明日的合作伙伴,顧客可同時成為企業(yè)的資本;知識將成為影響產品價格的要素,隱性功能可能顯性;低于成本出售甚至免費都成為可能乃至風潮,發(fā)展空間巨大;渠道成本分攤和共贏日益普遍等等。 另外,特別是云計算出來之后,現在還可以說是分布式經濟的發(fā)展,如小眾會成為主體力量,個體能量的傳遞,我們行走的能量也會回收和再傳遞等等。總結起來是分散多樣、內聚透明、小眾聚合、異構協(xié)同。 社會也面臨著互聯、融合、分享、自主、小眾社會、生態(tài)回歸等幾大發(fā)展趨勢??萍?、商業(yè)、人文的交相驅動推動人類不斷向前,最終會走向生態(tài)回歸。 2 管理:知的思考 過去的管理科學,都是以管理活動,計劃、組織、控制等為主線,包括后來管理學叢林發(fā)展到組織理論、到德魯克的管理實踐、到有限理性等等一系列純理論的研究。管理的職能以管理活動為基礎,法約爾把管理從技術、商業(yè)、財務、安全、會計五項活動中分出。 到1980年止,管理學至少發(fā)展有十幾個學派,各自側重不同?,F在管理新課題包括網絡生態(tài)、虛實交替、創(chuàng)客經濟、移動工作、新新人類、價值重構等等。如云制造的發(fā)展將實現大規(guī)模定制;同時還有生活的革命,互聯網的大眾時代已經為我們描繪了發(fā)展/貨幣化路線圖。不光是工作,生活也在越來越虛擬化,日趨多元、復雜和瞬變。這是管理現實的挑戰(zhàn)。 還有來自管理學屬性的學科的挑戰(zhàn)。管理學是自然科學(物),還是社會科學(人)?是人文科學(心),還是應用科學(好)?還是管理藝術(美),還是管理實踐(用)? 互聯云時代、新工業(yè)革命和全球反思潮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管理有非常大的發(fā)展新機遇。正如郭重慶院士在《中國管理學者該登場了》一文所探討的——有沒有中國管理,怎么登場,能不能登場? 郭重慶院士提到的建設中國管理學的基礎包括這幾個方面:中華文化中的管理理念、經驗、技藝;西方基于古希臘文明和現代科技的管理(歐、美);亞洲近鄰的管理借鑒(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中國香港);蘇聯模式和經驗的借鑒;中國近現當代管理積累。 關于管理的本質:管=控制,理=秩序化,管理就是秩序化+控制。亦即:管理就是特定的時空條件下,配置、組織、協(xié)調、控制資源,從而有效實現目標的過程。從管理學及其方法的角度,可以從職能、功能、技能做出一個基于管理能力的分類體系。 以前大多數的管理都是從管理活動進行定義,但管理的本質還可以從面對對象的管理來做建模和研究。所以再定義一次,管理就是為有效地實現目標,配置、組織、協(xié)調、控制人、物、事及其之間關系的學問。對人的管理有文化管理、情緒管理、溝通管理等,對事的管理有工作管理、項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對物的管理有產品管理、物質管理、檔案管理等。 企業(yè)可以放在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來進行考量。企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內生態(tài)是人,即以人為本;外生態(tài)是市場、文化、管理、產品、資金和技術。再向外擴展則包括政治、政府、法律、客戶、經濟、競爭者、社會和合作伙伴。 基于此,我們對管理的模式進行了新的探索,其目標是求簡、應變,用框架和工具、用最新科技順應新新人類。與此同時,圍繞數據管理與信息安全也有一整套工具和應用軟件的研發(fā)。 3 管理:行的努力 管理需要管理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管理是一種傳承,更需要我們非常用心,愿意盡自己的所能來做事情、進行建設和傳播,最終我們要帶動一大群管理者來普惠社會、普惠人類。那么,就從我們的東沙湖論壇開始做起,為中國管理新十年揭開新的一頁,擁抱中國世紀。 正如羅納德·哈里·科斯所言,中國的奮斗就是世界的奮斗!黃金十年,時不我待,希望在座的各位以及所有的中國管理工作者,能夠扎扎實實、摒棄浮躁,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為中國、為世界作出貢獻。 (本文改編自老樹在東沙湖論壇—中國管理百人峰會主題演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