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湯,古代的清熱平喘方,有退熱、平喘、止汗、抗變態(tài)反應(yīng)等作用,適用于以汗出而喘、口渴、煩躁為特征的疾病。 傷寒論方 24、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4味 麻黃四兩。去節(jié) 杏仁五十個(gè)。去皮尖 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六 63、發(fā)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膳c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第七 162、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湯。若汗出而喘。無大熱者??膳c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適用人群】 1.體壯皮膚粗糙:體格壯實(shí),毛發(fā)黑亮濃密,皮膚大多比較粗糙,但咳喘時(shí)可以出汗,面部或眼瞼可見輕度浮腫貌。皮膚比較粗糙,易起紅疹、瘙癢、風(fēng)團(tuán)、苔蘚等。 2.怕熱好動(dòng):好動(dòng)怕熱,口渴,喜冷飲及水果,痰液、鼻涕多黏稠,口干口苦等。 3.咽紅鼻塞:易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黏涕,易咽紅、扁桃體腫大,或腺樣體肥大,容易打鼾。 【適用病證】 以下病證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慮使用本方: 1、以發(fā)熱、咳嗽氣喘為表現(xiàn)的疾病, 如流行性感冒、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病毒性肺炎、麻疹性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2、以鼻塞為表現(xiàn)的疾病, 如花粉癥、鼻竇炎、鼻衄。 3.以紅、腫、痛、羞明、流淚明顯,或頭痛、發(fā)熱為表現(xiàn)的眼科疾病,如霰粒腫、角膜炎、結(jié)膜炎、 角膜潰瘍、淚囊炎等。 4、以瘙癢遇熱加重為表現(xiàn)的皮膚病,如異位性皮炎、銀屑病、接觸性皮炎、蕁麻疹、玫瑰糠疹、痤瘡。 5.以體格壯實(shí)、易出汗為表現(xiàn)的痔瘡、肛瘺、遺尿、尿潴留等。 【加減變化】 1.咳喘、痰黃、肺部感染者,加連翹30g,黃芩10g, 山梔10g。 2.大便不通,舌苔厚者,加大黃10g。 3.腹脹者,加枳實(shí)10g,厚樸10g。 4.咽痛、痰黏者,加桔梗10g,半夏10g。 【使用注意】 小兒佝僂病、心臟病患者慎用。部分患兒可出現(xiàn)出汗過多,煩躁等,可采用小量頻服。通常一次給藥2-3天量。 【黃 煌 解 說】 1.麻杏石甘湯適用于一種以汗出而喘或皮膚粗糙為表現(xiàn)特征的體質(zhì)狀態(tài)。多見于體型偏胖的兒童。形成的因素與遺傳、飲食不調(diào)、缺乏運(yùn)動(dòng)、感染、過敏等有關(guān)。 2.麻杏石甘湯是熱喘的專方,可以作為各種肺炎的首選方,如病毒性肺炎、支氣管肺炎、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麻疹性肺炎等。特別適用于年輕人、健壯兒童所患的肺炎等。 3.本方也用于以咳喘、出汗為主要癥狀的急性支氣管炎、喘息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痰黃黏,合小陷胸湯;胸悶煩躁,加黃芩、梔子、連翹;大便不通,加大黃、全瓜蔞。我還常用生梨子1枚,連皮切片,與麻杏石甘湯一起煎煮,服用時(shí)加少許冰糖,很受孩子們的歡迎。 4.麻杏石甘湯能通鼻竅。我應(yīng)用于兒童的鼻竇炎、扁桃體腫大、腺樣體肥大等,發(fā)現(xiàn)能減輕打鼾、鼻塞等癥狀。 5.麻杏石甘湯能止癢。我用本方加荊芥、防風(fēng)、大黃、連翹等,治療兒童異位性皮炎。此方組成:生麻黃5~10g,杏仁15g,生石膏30g,生甘草5g,制大黃5~10g,荊芥15g,防風(fēng)15g,連翹30g,薄荷5g,桔梗10g。水煎取300mL,每次50mL,每日2~3次。 6.麻杏石甘湯還有利肛腸的功效,對成人的肛瘺、痔瘡、內(nèi)痔脫垂嵌頓、肛裂、脫肛、肛門神經(jīng)癥等可能有效。局部癥狀為便意迫切、肛門下垂、大便無力、疼痛等?;颊叽蠖鄩褜?shí),或伴有胸悶、咳嗽、皮膚瘙癢等。 【????????我 在 這 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