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城區(qū) 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01公頃 范圍:黃浦江—延安東路—河南中路—河南北路—天潼路—大名路—閔行路 特色風貌:有上海外灘建筑群、上海郵政總局、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廈、上海金城銀行大樓、上海圣三一堂、 迦陵大樓等經(jīng)典建筑。 人民廣場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07公頃 范圍:浙江中路—九江路—云南中路—延安東路—黃陂北路—大沽路—重慶北路—威海路—成都北路—北京 西路—長沙路—鳳陽路—六合路—寧波路—貴州路—天津路 特色風貌:有國際飯店、先施公司、新新公司、金門大酒店、大光明大戲院等商業(yè)文娛建筑。 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99公頃 范圍:中華路—人民路 特色風貌:有豫園、城隍廟、大境關帝廟、文廟、書隱樓、龍門村等寺廟建筑和商業(yè)建筑。 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775公頃 范圍:重慶中路—重慶南路—太倉路—黃陂南路—合肥路—重慶南路—建國中路—建國西路—嘉善路—肇嘉 浜路—天平路—廣元路—華山路—江蘇路—昭化東路—鎮(zhèn)寧路—延安中路—陜西南路—長樂路 特色風貌:有宋慶齡故居、興國賓館、丁香花園、衡山賓館、復興公園、錦江飯店、國泰電影院、瑞金賓館 等花園住宅、公共建筑、革命史跡。 虹橋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81公頃 范圍:古北路—榮華東道—水城南路—延安西路—環(huán)西大道—金浜路—哈密路—虹古路 特色風貌:有沙遜別墅、虹橋路 2310 號住宅、淮陰路姚氏住宅等鄉(xiāng)村別墅。 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29公頃 范圍:歐陽路—四達路—寶安路—物華路—四平路—邢家橋北路—長春支路—長春路—海倫西路—寶山路—東江灣路—大連西路 特色風貌:有魯迅故居、中共江蘇省委舊址、瞿秋白寓所舊址、溧陽路花園住宅、文華別墅、千愛里等革命史跡、 花園住宅、新式里弄。 江灣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58公頃 范圍:中原路—虬江—黑山路—政通路—國和路—翔殷路—黃興路—國權路—邯鄲路—淞滬路—閘殷路—世 界路—嫩江路 特色風貌:有原市府大樓、原市博物館、原市圖書館和原上海市體育場等市政中心建筑群。 龍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5公頃 范圍:龍華路—后馬路—龍華港—龍華西路—華容路 特色風貌:有龍華革命烈士陵園和就義地、龍華寺、龍華塔等革命遺跡和寺廟建筑。 提籃橋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9公頃 范圍:保定路—長陽路—臨潼路—楊樹浦路—海門路—昆明路—唐山路—舟山路 特色風貌:有長陽路提籃橋監(jiān)獄、舟山路沿線住宅等特殊建筑和里弄住宅。 南京西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15公頃 范圍:石門二路—石門一路—威海路—茂名北路—延安中路—銅仁路—北京西路—膠州路—新閘路—江寧路—北京西路 特色風貌:有上海展覽中心、美琪大戲院、靜安別墅、聯(lián)華公寓、華業(yè)公寓、太陽公寓等公共建筑和各類住宅。 11. 愚園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23公頃 范圍:烏魯木齊北路—永源路—鎮(zhèn)寧路—東諸安浜路—江蘇路—延安西路—昭化路—定西路—長寧路—匯川路—凱旋路—萬航渡路—蘇州河—華陽路—長寧路—江蘇路—武定西路—萬航渡路—鎮(zhèn)寧路 特色風貌:有愚谷村、中實新村、涌泉坊、兆豐別墅、長寧區(qū)少年宮、市三女中等花園住宅、新式里弄、教育建筑。 12. 新華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34公頃 范圍:番禺路—淮海西路—安順路—定西路—法華鎮(zhèn)路 特色風貌:有梅泉別墅、鄔達克住宅、“外國弄堂”等花園住宅。 二、郊區(qū)及浦東新區(qū) 楓涇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04.1公頃 范圍:320國道以北、朱楓公路以東、市河和新開河兩側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集中大量清代古建筑和少數(shù)的明代后期建筑,建筑多采用枕河而建,為金山地區(qū)傳統(tǒng)的“短脊長檐”的形式。還有建于明代的致和、瑞虹、秀興、慶云、米篩、寶源、躋云等七座古石橋。 新場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48.1公頃 范圍:東至東橫港以東100米,南至大治河,西至奉新公路,北至滬南公路 特色風貌:保存有完好的鎮(zhèn)區(qū)“井”字形河道格局,河道兩側現(xiàn)保存三進以上的第宅廳堂三十多處。眾多的 古民居、水橋、駁岸極具文物價值,另存有第一樓茶園、耶穌堂等公共建筑。 朱家角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79.7公頃 范圍:東至南港大橋,南至朱家角支路,西至珠溪路、淀浦河沿岸 20—50 米,北至大淀湖南岸 特色風貌:保存了以北大街為代表的古鎮(zhèn)特有的街巷空間以及與河道空間的關系。河上有放生橋等多座古橋,沿河有各式河埠頭,有課植園、城隍廟和涵大隆醬園等類型豐富的傳統(tǒng)建筑。 奉城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11公頃 范圍:東至南門港,南至川南奉公路,西至奉新公路,北至浦東運河 特色風貌:保留了四條老街共同組成的特征明顯的“十”字形古城道路骨架,留存了總長不到50米的古城墻,并留下幾段舊城基,濱水界面及護城河依然清晰可辨。 金澤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52公頃 范圍:東南至環(huán)鎮(zhèn)南路,西至滬青平公路,北至青浦區(qū)第二糧庫,包括東北角部分農(nóng)田 特色風貌:保存了古橋眾多的特色,原有“四十二虹橋”,現(xiàn)存古橋七座,其中普濟橋是上海地區(qū)保存最完整、年代最早的單孔石拱橋。保留了“兩街夾一河”的格局,建筑沿這三條軸線展開。 練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57.5公頃 范圍:東距長浦江80米左右,南距西塘港、東塘港南側100米左右,西至泖新塑料廠附近地段,北至練新中路 特色風貌:保存了得天獨厚的水環(huán)境,河多橋多;保留了沿市河、上塘街、下塘街兩側有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并留存了多處駁岸空間。有陳云故居、陳云就讀過的顏安小學、醬園、救火會等多處文物保護單位。 婁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3.3公頃 范圍:南至婁塘河,西至洋泥涇,北至嘉塘公路、壩橋 特色風貌:保留了完整的街巷格局,十九條街巷依河而筑,有“婁塘街條條歪,七曲八彎十八個天井堂”之說。留存有印家住宅、婁塘紀念坊等民國初年特色建筑和構筑物。 羅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75公頃 范圍:東至羅溪路,南至月羅路以北河道,西至羅太路,北至練祁河 特色風貌:保存了“三灣九街十八弄”的街河格局,留存的建筑在整體上保存了原有的建筑結構和傳統(tǒng)江南 水鄉(xiāng)的民居建筑風格。歷史上橋梁眾多,現(xiàn)留存有歷史價值的橋梁主要有大通橋和豐德橋。 張堰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1.7公頃 范圍:東、南至松金公路,西至張涇河,北至金張公路 特色風貌:基本保持了傳統(tǒng)的河道街巷格局,石皮弄兩側建筑保存較好,多為清代建筑風格。唐代御海潮設置十八堰之一的張涇堰遺址就在石皮弄口。 浦東高橋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8.3公頃 范圍:楊高北路以西、高橋港以北、高橋港以東、花山路以南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保存有東街、西街和北街尺度宜人的街道空間,存有以鐘氏民宅、高橋敬業(yè)堂、凌氏民宅、黃氏民宅、 仰賢堂為代表的保護建筑八處。 川沙中市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9.3公頃 范圍:東至城河以東30 ,南至城廂小學,西至北市街,北至北城壕路 特色風貌:保留有上海地區(qū)鮮有的老城墻,建校歷史170年的書院。留存有“內(nèi)史第”、陶桂松住宅等歷史 建筑和南市街、中市街、東門街等街區(qū),中市街附近有天主教堂。區(qū)內(nèi)沿街建筑仍保留民國時期原狀,多處宅邸中西合璧,甚為考究。 松江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66公頃 范圍:西林以西、滬杭鐵路以北、花園浜路以東、樂都路以南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集中分布了一些以杜氏雕花樓、費曄宅、葆素堂、杜氏宗祠和趙氏宅為代表的有特色的歷史建筑 和大量保存較好的民居建筑。 松江府城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30.7公頃 范圍:方塔路以西、松匯路以北、通波塘以東、環(huán)城路以南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保存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塔、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明磚刻照壁。區(qū)內(nèi)有歷史名校松江二中、 文物園林方塔園、歷史文物收藏機構松江博物館等。 青浦老城廂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78.1公頃 范圍:主要為環(huán)城河內(nèi)范圍 特色風貌:有上海保存最完整的護城河水系和十字街格局。留存成片的以院落式低層住宅和粉墻黛瓦為特色的傳統(tǒng)居住街坊。保存了以曲水園為代表的古建筑和園林,保留了縣前街、南門街、北門街等多條具有明清時代格局的傳統(tǒng)街巷。 嘉定西門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5.3公頃 范圍:東至城東路,南至練祁河以南30米,西至滬宜公路以西30米,北至清河路以北30米 特色風貌:保存完好的西大街是至今為止嘉定鎮(zhèn)內(nèi)保存最為完整的老街巷之一,為前街后河的格局。保存有上?,F(xiàn)存較好的古城墻和水城門閘,沿西大街和練祁河留存西溪草堂、厚德堂和崇德堂等具有一定歷史特色的民居建筑。 嘉定州橋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9.2公頃 范圍:東至博東路以東50米,南至沙霞路以南30米,西至南大街以西30米,北至清河路以北30米 特色風貌:保存有三片傳統(tǒng)街巷、河道格局保存完好的區(qū)域。留存有孔廟、匯龍?zhí)?、秋霞圃和法華塔等12處 文物保護單位和以登龍橋 ( 州橋 ) 為代表的保存較好的七座古橋。千步之內(nèi)匯集宋、元、明、清歷代古塔、老 街、舊廟、名園,為國內(nèi)罕見。 重固老通波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0.1公頃 范圍:東至重固鎮(zhèn)大街,南至通波塘東街南端,西至重固鎮(zhèn)政府西側道路,北至法會庵附近地段 特色風貌:保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泉山”古文化遺址,完整保留了距今6000—7000年歷史的各 時期文化疊壓遺存,被考古學家譽為“古上海的歷史年表”、“東方的金字塔”。保留了河、街相間的古鎮(zhèn)格局,沿老通波塘兩岸以及通波塘東街和西街分布有歷史建筑。 徐涇蟠龍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2.2公頃 范圍:南至諸陸東路,西至程家祠堂西側,北至蟠龍糧庫 特色風貌:保留了蟠龍?zhí)僚c鎮(zhèn)中大街垂直相交的“十”字狀鎮(zhèn)街格局,東西長1里,南北為半里。有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香花橋和程家祠堂。保留鎮(zhèn)東天主堂一座,明代徐光啟的后裔曾居此。 青浦白鶴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1.8公頃 范圍:東至東大盈港東側60米左右,西南至外青松公路,北至青龍港附近 特色風貌:保存了白鶴鎮(zhèn)北街和白鶴鎮(zhèn)南街的傳統(tǒng)街巷,街道尺度猶存,寬度3—4米。有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繼善橋和青龍橋。因區(qū)域內(nèi)有白鶴港而得名,區(qū)域內(nèi)的舊青浦鎮(zhèn)是上海地區(qū)最早的對外貿(mào)易港口。 南翔雙塔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0.4公頃 范圍:南至民主街以南30米,西至滬宜公路,北至德華路以北30米 特色風貌:保存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南翔寺雙塔和許蘇民墓,其周邊和西側的橫瀝河西岸保留一些以孫氏住宅為代表的有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 南翔古猗園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47.9公頃 范圍:東至黃泥涇以東30米,南至滬宜公路以南30米,西至古猗園路以西30米,北至德華路 特色風貌:保存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古猗園,是“銀南翔”明清眾多園林中唯一完整留存的。園西、北側保 留有傳統(tǒng)河道黃泥涇和走馬塘,沿線傳統(tǒng)建筑風貌和街巷格局保存完整。 大團北大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1.9公頃 范圍:東至河塘港以東100米,南至永春西一路,西至永春北路以西50米,北至東運河 特色風貌:保存有北大街的傳統(tǒng)街道格局,兩側留存主要建筑以商鋪居多,多為清末民國時期建造,建筑保存較好。保留有大團潘氏宅第、定慧庵、西糧管所等歷史建筑。 航頭下沙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9.7公頃 范圍:東至咸塘港以東50米,西至滬南公路,北至咸塘港 特色風貌:保留了沿南咸塘港的傳統(tǒng)風貌建筑和街巷格局較為完整的區(qū)域。留存了以王家祠堂、東劉老式樓房、西劉老式樓房、東協(xié)順洋布店、協(xié)昌祥洋布店等為代表的歷史建筑。 南匯橫沔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6.4公頃 范圍:橫沔港與鹽船港交叉口 特色風貌:保留老鎮(zhèn)傍河依水、小街盤曲的街區(qū)格局特色,老街寬度2—3米。保存一定數(shù)量的多為清末民國時期,間有明末及清中晚期的歷史建筑,如有翊園、華氏宅第等。 南匯六灶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0.1公頃 范圍:沿向學街與六灶港,東至南六公路,北至周祝公路 特色風貌:保存了沿六灶港一字排開的街區(qū)格局,保持著清末民國時期的風貌。東西向的三里老街東起傅家祠堂,西至環(huán)橋,長約三里,依傍六灶港 ( 舊稱焐水 )。保留了西市圈門、馬家房子、典當房子等民居建筑以及蕭王廟、城隍廟、鎮(zhèn)港廟、關帝廟等公共建筑。 奉賢青村港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9公頃 范圍:奉賢區(qū)青村鎮(zhèn),南至鎮(zhèn)南路,北至南奉公路 特色風貌:主要街巷皆與河流走向保持平行,次要的巷弄則多與河流相垂直,而河街之間的相鄰關系又可分為單側有街、雙側有街和夾水而居三種類型,形成了布局靈活、空間豐富的景觀特點。保存有南虹橋以及西木行等歷史建筑。 莊行南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2公頃 范圍:沿南橋港帶狀分布,東至東市南端 特色風貌:留存了形成于 1368 年的東西街和河南街,主要建筑有右東興樓、匯福園等,現(xiàn)存的民居建筑以清末民國時期為最多。留存混堂弄、油車弄、露胥堂弄和牌樓弄等歷史建筑群以及八字橋、履匝橋兩座清代的古橋。 七寶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6.5公頃 范圍:北橫涇以西、農(nóng)南路以北、七莘路以東、漕寶路以南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整修后的七寶老街較為集中地分布了一些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老建筑,如七寶天主堂、東岳行祠斗姆閣、東岳行祠四面廳、明代解元廳等。 浦江召樓老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6.3公頃 范圍:東至杜行五金廠,南至召樓小學,北至沈杜公路 特色風貌:沿姚家浜兩側區(qū)域保存了傳統(tǒng)水鄉(xiāng)市鎮(zhèn)的河街格局,垂直于姚家浜河的小街保存了部分沿街傳統(tǒng)建筑。有區(qū)級不可移動文物禮耕堂及古橋一處。 堡鎮(zhèn)光明街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6.2公頃 范圍:正大街、光明街及其周邊 特色風貌:保存有歷史建筑十一處,其中百年以上的古宅有五處,兩百年以上的建筑有兩處。留存較為完整的三進兩場心、四進三場心等崇明特色民居建筑,其間也能見到別具特色的旋轉式木質樓梯及別致的陽臺等西式風格元素。 崇明草棚村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2.5公頃 范圍:東臨東安村,南臨洪海村,西臨海洪港村,北臨協(xié)進村,海洪港、白港匯合處 特色風貌:保存了多處村內(nèi)立帖結構的建筑,屋頂多為茅草鋪就,磚砌方式與江南傳統(tǒng)做法不同,同江北做法,傳統(tǒng)上稱為“如皋式”,并且保留有舊時商業(yè)建筑中的上翻店門和全脫卸門框。 32. 泗涇下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 面積:13.2公頃 范圍:滬松公路以北、江川路以東、泗涇港兩側區(qū)域范圍內(nèi) 特色風貌:基本保存了傳統(tǒng)水鄉(xiāng)市鎮(zhèn)的河街格局和部分傳統(tǒng)建筑。此外,區(qū)內(nèi)還有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史量才故居和馬家廳,清末民國初名人住宅和民居五處,傳統(tǒng)店鋪一處,古橋一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