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德里張氏家族誥封圣旨(一)

 大美洛寧 2020-08-06

德里張氏家族誥封圣旨(一)
誥封圣旨,是中國古代皇帝下達的命令,是帝王至高無上權(quán)力的展示和象征。明代圣旨通常寬30cm、長100cm有余,內(nèi)容主旨是為皇帝對大臣的詔命或誥封。裝裱為首卷式,彩錦,上下裝飾云龍紋,圣旨開端有翻飛的兩條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懷抱“奉天誥命”四個大字,正文用漢文書寫,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鈐有“制誥之寶”“廣運之寶”兩方朱紅大印。圣旨左側(cè)最后為頒發(fā)誥命的年月日。
明制規(guī)定,依照官員級別的不同,皇帝所頒發(fā)的圣旨在形制上有著嚴格的區(qū)別。明朝的誥封圣旨頒給五品以下的官員,顏色均為單色織錦;頒給五品以上官員的顏色豐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即所謂“多彩圣旨”。明代正二品誥封圣旨有紅、青、赫石、淺黃、明黃五色。而織錦地紋為卷云五爪龍,全幀圖案工巧絕倫,色澤淡雅有致。其卷右首織有蔭紋雙龍圍護“奉天誥命”四字篆書,祥龍形態(tài)逼真,栩栩如生。

明代圣旨
在明代,有一種流行于朝廷文案的官楷,被稱為“臺閣體”。圣旨中的文字為極工整的官楷,基于它的中和、平正、整齊、大方,而成為朝廷官府公文書法的規(guī)范。每字寫的“循規(guī)蹈距,豐潤甜美,廣雅潔凈,婉麗多姿。” 誥封詔書的內(nèi)容決定了“圣旨”長度不一,短者一米不足,長者五米有余。但在行款格式上,明誥封或敕封行款格式一律自右而左,鈐印于后;中間鈐 “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誥封圣旨代表著一個家族昔日的輝煌與榮耀,使龍章鳳誥至今耀日月而照乾坤。
關(guān)于德里張氏家族的歷代誥封圣旨,據(jù)清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張鼎延所修《張氏家乘》卷二“皇言”記載:明代誥封張濬、張論、張講、張讃、張鼎延等人的圣旨均已無存,內(nèi)容不可考。也可能是張鼎延顧忌清朝“文字獄”,怕清廷追究,連累家族,借故未收錄明代誥封圣旨,這也是在特殊形勢下的一種保全策略。

清代圣旨
“皇言”收錄有清代制命三道,為清順治十三年誥封張鼎延及其父祖的圣旨。分別為:
①《誥封張鼎延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級管大理寺卿事,張鼎延妻廉氏為夫人誥命》;

②《誥贈張鼎延之父張論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級管大理寺卿事,張鼎延母段氏為夫人誥命》;

③《誥贈張鼎延之祖父張士益為通奉大夫、工部左侍郎仍加一級管大理寺卿事,張鼎延祖母朱氏為夫人誥命》。

明代圣旨
現(xiàn)將與張論有關(guān)的誥封圣旨介紹于后。
明崇禎元年十月誥封張論圣旨有三道,分別為:
①原任四川巡按張論以解圍、復(fù)城、搗巢三案,勞績并茂,特加秩二階,服闋遇督撫缺推用。誥授張論為通議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誥封張論原配段氏為淑人。蔭張論嫡孫張琯為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賚白金四十兩,紵絲三表裹;
②誥贈張論之父張士益為通議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誥贈張論母朱氏為淑人;
③誥贈張論之祖父張稔為通議大夫、通政司右通政,誥贈張論祖母段氏為淑人。
按:張論任通政司右通政,為正四品。特加秩二階,為正三品。故誥封張論為通議大夫(正三品),張論原配段氏誥封為三品淑人。

明代圣旨

明崇禎元年戊辰(1628年)秋7月庚申“值今上龍飛首歲,敕大司馬覆蜀功,公以解圍、復(fù)城、搗巢三案,勞績并茂,特加秩二階,蔭一子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賚白金四十兩,紵絲三表裹?!?/section>
崇禎元年明兵部尚書王在晉《敘川功疏》云:
“……四川先年解圍、復(fù)城、搗巢,有功官員,稽案既久,委宜查敘,以彰激勸。……如解圍、復(fù)城,則御史張論所勘也。外監(jiān)御史張論矢心戮力,料理決奇,驅(qū)馳瘴霧蠻煙,折沖千里,迅掃長蛇封豕,底定三川。查本官特奉監(jiān)督征進之命,懋著開疆拓土之功,拮據(jù)二年,始終三案,勞不亞于總督,賞應(yīng)優(yōu)以世。......俱三案有名,定為上等?!绲澰炅鲁跛娜站哳}。三十日奉圣旨覽奏。四川解圍、復(fù)城、搗巢三案,內(nèi)外文武有功官員,查覈既確,自應(yīng)優(yōu)敘,以示激勸。張論加二級,服闋遇督撫缺推用,蔭一子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世襲,賞銀四十兩,紵絲三表裹,各給與應(yīng)得誥命云云?!?/section>
2.明崇禎二年(1629年)四月崇禎皇帝給張論頒發(fā)圣旨三道:
①誥授張論為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撫,誥封張論原配段氏為淑人。欽命其接旨后馬上前往四川平叛;
②誥贈張論之父張士益為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撫,誥贈張論之母朱氏為淑人;
③誥贈張論之祖父張稔為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四川巡撫,誥贈張論之祖母朱氏為淑人。
以上六道圣旨,均毀于明末兵燹。其它明代誥封圣旨,俱不可考。

我查閱了大量明清文獻資料,在河北省高陽縣孫承宗稚繩所著《高陽集文》卷之十六查到有關(guān)“張論勑命兩道”:
①《誥授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勑命》;
②《誥贈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之父張士益為文林郎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勑命》。
這兩道明代敕命內(nèi)容,非常珍貴?,F(xiàn)予以收錄整理于后,以供研究洛寧歷史文化以及張氏人物者參考。
“皇言”序言及《誥授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勑命》、《誥贈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之父張士益為文林郎陝西道監(jiān)察御史勑命》由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金玉國老師點注,釋文,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馬五三老師也對圣旨進行分析標點斷句,不辭辛勞,在此特表感謝!
一《皇言》序言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 金玉國點注釋文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張澤武審訂 
(一)《皇言》序 原文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窮巖下士一旦膺帶礪山河之文固曠代盛事也先中丞敭暦中外數(shù)十年
龍章鳳藻不啻三錫桑滄之變率燬祖龍 
煌煌天語誰敢傳疑寳軸紫封斷自
新恩懼隕越也紀皇言

清順治十四年《張氏家乘》卷三《皇言》序
(二)《皇言》序 標點斷句
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窮巖下士,一旦膺帶,礪山河之文,固曠代盛事也!
先中丞敭歷中外數(shù)十年,龍章鳳藻,不啻三錫。桑滄之變,率毀祖龍。煌煌天語,誰敢傳疑。寶軸紫封,斷自新恩。懼隕越也,紀皇言。
(三)《皇言》序 譯文
帝王的詔書,一句細微如絲的話,也如粗絲帶一樣。一句如粗絲帶一樣的極細微的言語,也會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偏僻荒遠的山野士民,一旦接受誥封詔書,就會磨礪出治理國家的經(jīng)天緯地的功業(yè)道德和蓋世文釆,這本是曠世絕代的大事。先父張論任四川巡撫,聲名顯揚,歷經(jīng)中央與地方官數(shù)十年,帝王的表彰詔書,文辭華美,不止一次地,多次恩賜誥命。由于世事滄桑變遷很快,通常會遺失損毀先皇帝的恩詔。但那詔書上光彩鮮明的帝王話語,哪個人敢表露疑問和懷疑。那寶貴的誥封詔書卷軸,用紫泥封口,蓋著皇印,就從現(xiàn)在恩賜的誥封詔書開始,擔(dān)心誥命怕保存不好而損壞遺失,所以把帝王詔書的大事整理作紀,收入家譜,流傳后世。
(四)《皇言》序
注釋:1、“王言如絲  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闭Z出《禮記》,皇帝的詔令,稱“綸綍”。綍同紼。絲:絲縷,絲線。形容細小、細微。綸:較粗絲線。綍:繩索。形容很大、重大。
前四句比喻帝王一句極細微的話,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前四句直譯是:帝王一句細微如絲的話,也如粗絲帶一樣,一句如粗絲帶的重言,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譯文釆用意譯。譯為:帝王的詔書,即使一句極細微的話,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2、窮巖:偏僻荒遠的山崖。
3、下士:下層的士民百姓。
4、膺:承當、承受、接受。
5、礪:砥礪、磨練。
6、山河:國土、疆域。
7、文:經(jīng)緯天地謂之文。也指功業(yè)、道德、文釆。
8、中丞:御史中丞簡稱中丞。明清時代稱巡撫為中丞。
9、敭:通揚,顯揚。
10、中外:中央與地方。
11、章:表彰、彰顯。鳳藻:華美的文辭。
13、啻:僅、止。
14、三:多。
15、錫:恩賜
16、率:通常、大抵。
17、祖:先祖、初始的。
18、龍:這里指詔書。
19、煌煌:光彩鮮明。
20、天語:帝王的話語。
21、傳:表露、傳達。
22、寶軸:珍貴的卷軸,這里指誥命詔書。
23、紫封:詔書用紫泥封口上面蓋有官印。
24、斷:一定、絕對、誠篤專一。
25、自:原來的樣子。
26、新:初次出現(xiàn)。
27、恩:恩賜。
28、懼:擔(dān)心、害怕。
39、隕越:顛墜。比喻失職、失敗。
30、紀:整理。指:言帝王事跡及所處時代記載大事的一種文體。
二 誥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勅命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理事 金玉國點注釋文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張澤武審訂
〈一〉敕命頒發(fā)的時代背景
這是一道天啟皇帝即位之初,頒發(fā)給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的圣旨。張論,字建白,號葆一,河南府永寧縣(今洛寧縣)金門川德里。 張論豐偉魁梧,文武兼?zhèn)?,智勇雙全,剛直不阿,深受朝廷內(nèi)外倚重。
張論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庚戌科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除行人,授皇華使節(jié),奉簡書詣蜀。萬歷戊午( 1618年),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 萬歷庚申(1620年),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帝。張論上疏建言:“首陳堯舜十二事,曰:“處郊廟,正謨烈,勤政學(xué),酌親親,覆相品,廣言路,珍起居,惜經(jīng)費,恤民窮,防魄兆,豫招攜,廓大同。”俱堪稱中興之策,上嘉納之。(《張公行狀》)張論上疏,其言皆切中時弊,而勤政學(xué),珍起居兩議,尤有先見之明天啟元年(1621年)張論出任四川巡按,參與平定西南土酋奢崇明叛亂時,親臨戰(zhàn)陣,按劍誓師,大敗叛軍,平叛有功。皇上嘉嘆,給張論官升兩級,蔭一子為錦衣衛(wèi)指揮同知,賞白金四十。后叛軍又起,崇禎二年四月仼命張論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再赴夔州、藺州諸處,擒斬叛軍首領(lǐng)奢崇明、安幫彥,時崇禎二年(1629年)八月十四日。公上疏報捷,歸功于總督與將士用命,而己不言勞。天子覽奏大悅,曰:“壯哉,中丞!此西南第一奇捷也!”詔命發(fā)三萬金犒師,而褒功甚篤,升襲錦衣衛(wèi)指揮使。平叛后,張論歸鄉(xiāng)家居,崇禎六年冬,李自成率大軍圍攻永寧城,張論出資募兵3000人,守御縣城,日夜登城,晝夜不解甲,長達七個月之久,城守積苦,病入膏盲,積勞成疾,吐血身亡。    據(jù)圣旨中所言“寶歷初開”,以及其它有關(guān)信息可知這道圣旨是天啟皇帝剛剛即位后在天啟元年所頒發(fā)。圣旨中所言張論“遽入陳其鴻略,演堯舜傳心之法,提十二事以為經(jīng)矢,君臣交儆之謨合”,并且希望“漸試當令”。可見當時治國之策,已眾說紛紜,皇帝此時誥封張論為“文林郎”,是希望張論能夠力排眾議,以中正之道輔佐皇帝治理國家。圣旨的前半部分是新即位天啟皇帝對張論卓著政績的贊美之語,后半部分是對張論賜給誥命并寄予厚望和希冀。圣旨文辭華美,含義深邃。圣旨釋文中存在的不當之處,留待大家共同商榷,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高陽孫承宗稚繩著《孫高陽詩文集》卷之十六

〈二〉《誥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勅命》原文

勅曰朕光纂鴻圖祗寧方夏所賴箴予之闕求人之瘼遂以達上之澤唯我六察之臣是承是藉蓋古所稱陳古道引大體不舉茍細者今有其人焉爾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以子大夫高第一入皇華之署載聯(lián)蒼佩之班立正直忠厚之高標運博大沉雄之峻采昌言日進戇氣特聞蓋先皇祖拔爾於師言先皇考遺予以正士頃方列于鹓行遽入陳其鴻略演堯舜傳心之法提十二事以為經(jīng)矢君臣交儆之謨合百千年而成業(yè)謂英猷漸試當令君子在朝而寶歷初開惟以小民永民挾風(fēng)霜于白筆人歌至止之驄搖山岳于鐵肝威攬澄清之轡茲以覃恩授爾階文林郎錫之勅命爾頃以中聞乎朕念先皇帝大命方欲效唐虞之治而進言者或互成其是亦或各執(zhí)其非夫毋傾毋側(cè)毋黨毋偏爾所謂中也懋之哉堅爾膽識以弼予于治愿與爾交勉于中矣

(三)《誥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勅命》標點斷句

勅曰:朕光纂洪圖,祗寧方夏,所賴箴予之闕,求人之瘼,遂以達上之澤,唯我六察之臣,是承是籍。蓋古所稱“陳古道、引大體、不舉茍細者”,今有其人焉。
爾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以子大夫高第,一入皇華之署,載聯(lián)蒼佩之班,立正直忠厚之高標,運博大沉雄之峻采,昌言日進,戇氣特聞。 蓋先皇祖拔爾於師言,先皇考遺予以正士。頃方列于鹓行,遽入陳其鴻略,演堯舜傳心之法,提十二事以為經(jīng)矢,君臣交儆之謨合,百千年而成業(yè),謂英猷漸試當令。
君子在朝而寶歷初開,唯以小民永命,挾風(fēng)霜于白筆,人歌至止之驄。搖山岳于鐵肝,威攬澄清之轡。茲以覃恩,授爾階文林郎,錫之勅命。爾頃以中聞乎!朕念先皇帝大命,方欲效唐虞之治,而進言者,或互成其是,亦或各執(zhí)其非,夫毋傾毋側(cè),毋黨毋偏,爾所謂中也,懋之哉!堅爾膽識,以弼予于治,愿與爾交勉于中矣。
〈四〉《授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為文林郎勅命》譯文
皇帝詔命曰:朕榮幸地繼承皇位光大洪圖偉業(yè),只使為了使廣袤的華夏大地安定太平,所依靠的是有人能夠規(guī)諫我的言行和過失,尋求民間百姓之疾苦,以順利上達給皇帝,這是先帝留給后代的恩惠和福祿,只有朝廷的監(jiān)察御史大臣能夠擔(dān)當這種關(guān)乎國運興衰的重任,這是繼承先人的仕籍。這就是古人所說“陳述古代治國之道,宣揚綱常,援引義理,只看一個人的大節(jié),不計較瑣屑小事的大臣”,現(xiàn)在就有像你這樣的人。
你陜西道監(jiān)察御史張論,以朝廷大臣的身份經(jīng)過朝廷吏部考核,成績優(yōu)秀,名列前茅,一開始就進入皇華使節(jié)的官署,進入令人敬佩的前輩朝臣行列,做一個正直忠厚、出類拔萃的大臣,運用博大精深的謀略風(fēng)采,經(jīng)常向皇帝進諫正當?shù)难哉摚詣傊睔夤?jié),不負眾望,(因此) 先皇祖把你從眾臣中選拔出來,先皇父把(你這樣的)正直大臣留給我。你不久以前在朝堂上和大臣一起排列成兩行覲見,張論于是陳述宏偉的治國謀略,發(fā)揮堯舜時期以心傳心的治國之法,提出以十二事作為治國之策,君臣互相謀劃儆戒,策略剛好符合,幾百年幾千年后從而成就基業(yè),順應(yīng)時勢,讓治國之道的好謀略逐漸施行,以合時令。
在朝廷有德才兼?zhèn)涞拇蟪驾o佐,朕剛繼承皇位,初開新政,只想把老百姓安居樂業(yè)作為永遠的使命,率領(lǐng)教化風(fēng)俗,申令嚴明的法紀,民眾歌功頌德最好盡快停止。你監(jiān)察御史有撼動山岳的力量和威望,有堅定不移的忠心,監(jiān)察百官、刷新吏治、澄清天下的志向,現(xiàn)在朝廷廣施恩澤,授給你文林郎官階,賜給你勑命。你盡快把最好的治國之道奏報于朕,朕常念先皇帝的天子之命,正要效法唐堯虞舜之仁政治理國家。把進言效法唐虞之治的人,或者相互成全那些正確的言論,亦或糾正那些不正確的言論,不要不公正的傾側(cè)一方,不偏向任何一派,做到不偏不倚,就按你所認為的正確的治國之道,勤勉國事。堅定你的膽略和見識,來輔佐我處理朝政,朕愿和你一起相互勉勵共同治理國家。  
(五)注釋:
1、光:榮幸。
2、纂:通纘,繼承。
3、洪:通鴻,大。
4、圖:版圖。
5、祇:僅、不過。
6、寧:安定、平安。
7、方:同邦。通旁,  廣。
8、夏:華夏。
9、賴:依靠。
10、箴:規(guī)諫、規(guī)誡。
11、闕:通“缺”,過失、錯誤。
12、瘼:毛病、疾苦。
13、遂:終、成功、順利。
14、以:而、將、于。
15、達:到、全面、傳告。
16、澤:德澤、恩澤。
17、六察:監(jiān)察御史。分查尚書省六部,號“六察官”。分查六曹及百司之事?;蛞员O(jiān)察御史充諸道巡察使查訪六事:官人善惡、戶口賦役、農(nóng)桑庫存、孝悌冤案、盜賊。
18、是:認為是、表肯定、此。
19、藉:“ 承籍 ”。藉,通“ 籍 ”。繼承先人的仕籍。仕籍:舊指記載官吏名籍的薄冊。
20、蓋:推原或傳疑之詞、發(fā)語辭。
21、陳:陳述、宣揚
22、道:法則、倫理綱常、道德、治理。
23、引:援引。
24、大體:重要的義理、有關(guān)大局的道理。大綱要領(lǐng)。
25、舉:推薦、選拔
26、茍細:瑣屑、不重要、渺小。
27、子:爵位、男子。
28、大夫:清文職高官稱大夫,武職稱將軍。
29、高第:官吏等級列入優(yōu)等。
【以子大夫高第】:以子大夫經(jīng)過考核,成績優(yōu)秀,名列前茅。
子大夫:古代國君對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稱。高第:經(jīng)過考核,成績優(yōu)秀,名列前茅。
30、一:全、滿、作助語、一經(jīng)。
31、皇華:皇華,指皇華使者,皇華使節(jié),此處代指監(jiān)察御史。
32、署:官署。
33、載:載入、陳列
34、蒼:老練、發(fā)白
35、佩:敬服。
36、班:班次、位次分列等級。
37、立:樹立。
38、高標:超過一般標準、等級在上。
39、運:運用。
40、博大:博大精深。
41、沉雄:雄才大略深沉、杰出。
42、峻:高大、通俊。
43、釆:風(fēng)采、風(fēng)度、神采、文采。
46、昌言:善言、正當言論,引申為直言無所隱諱。
47、進:進諫、進言。
48、戇氣:剛直氣質(zhì)。
49、特:杰出的、獨。
50、聞:傳報、達。
51、拔:選拔、提升。
52、師:眾。
53、言:作語助無意。
54、遺:贈予、給予。
55、正:正直、正派。
56、士:能任事、士大夫。
57、頃:近來。
58、方:正、正直。
59、列:諸、各、排列、通裂,分裂。
60、鹓行:朝官的行列,亦指同僚。
61、遽:倉促、驟然遂、惶恐、窘急。
62、鴻:通洪,大。
63、略:謀劃、智謀、法度、大略。
64、演:推演、演繹、鋪陳、演習(xí)。
65、傳心:傳火薪, 喻師生遞相傳授,事業(yè)學(xué)問代代相傳
66、法:標準、規(guī)范效法、方法、表率、法令法度。
67、十二事:張論上疏建言十二事。萬歷庚申(1620年),朱常洛即位,為泰昌帝。張論上疏建言:“首陳堯舜十二事,曰:“處郊廟,正謨烈,勤政學(xué),酌親親,覆相品,廣言路,珍起居,惜經(jīng)費,恤民窮,防魄兆,豫招攜,廓大同?!本憧胺Q中興之策,上嘉納之。
68、經(jīng):經(jīng)典、常道。
69、矢:正直、箭、通誓、通施。
70、交:互相。
71、儆:警備、戒備警示、告誡。
72、謨:謀略、謀劃、計謀、通無。
73、合:融冾、符合。
74、業(yè):事業(yè)、已經(jīng)。
75、英猷:杰出的。精華。猷:謀劃、道術(shù)。發(fā)語詞。
76、當令:合時令。
77、君子:古指地位高,后指人格高尚的人。
78、朝:朝廷、朝見。
79、寶歷:國祚皇位。
80、初開:剛開始。
81、永:永遠、深長。
82、命:生命、任命、吉兇禍福、 帝王賜的物品詔書。
83、挾:帶領(lǐng)、挾持懷藏、倚仗。
84、風(fēng):風(fēng)度、作風(fēng)氣勢、習(xí)俗、風(fēng)氣、教化。
85、風(fēng)霜:比喻法紀嚴明,《南齊書》:“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風(fēng)霜”。
86、白:清楚、明亮、純潔。
87、筆:書寫、記載。
88、人:民眾、人的品行、行為。
89、歌:歌頌、作歌。
90、至:到、最好、最高、至于。
91、止:禁止、阻止。停止、平息。
92、驄:青白色的馬。
93、搖:搖動、擺動、通遙。
94、鐵:喻堅定不移。鐵冠,御史所戴法冠,借指御史。
95、肝:喻人的內(nèi)心。
搖:指搖擺,擺動。山岳:比喻高聳入云而延綿不斷的山嶺。鐵肝:鐵肝御史。鐵肝御史出自宋朝錢顗 所作的《宋史·錢顗傳》。宋 錢顗 為侍御史,剛正不阿,世以此稱之?!端问贰ゅX顗傳》:“家貧母老,至丐貸親舊以給朝哺,而怡然無謫官之色。蘇軾 遺以詩,有‘烏府先生鐵作肝’之句,世因目為鐵肝御史?!?/section>
96、威:威望、威力。
97、攬轡澄清:成語。出自《后漢書:范滂傳》:“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用以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負。
98、覃恩:帝王廣布恩澤或赦免。
99、文林郎:八郎之一,正七品。監(jiān)察御史為正七品文職。
100、頃:短時間
101、錫:賜,引申為給予。
102、中:中庸、成、行、好。
103、聞:傳報、達、傳報的文書。
104、念:思念考慮。
105、命:任命、詔書。
106、方:并、將、正。
107、效:師法、實現(xiàn)。
108、而:通爾、表承接或并列。
109、互:交互、互相。
110、成:完成、成全。
111、是:正確、以為正確。
112、執(zhí):杜塞、持、選擇、掌握。
113、傾側(cè):傾斜。
114、黨偏:偏私偏向。
115、懋:勤勉、通茂。
116、堅:堅定。
117、弼:輔弼、輔佐。
118、交勉:互相盡力勸勉、鼓勵。
張澤武作品集錦
洛寧縣姓氏文化
王范趙氏望族文化
大門樓張氏望族文化(一)
大門樓張氏望族文化??ǘ?/span>
《洛寧谷圭段氏望族文化》???/a>
夢回“圣都”——金門寨
洛寧縣底張鄉(xiāng)磨頭村史話
張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話
張鼎延與金門寨《張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現(xiàn)代人物
洛寧縣金門川德里、大門樓張氏家族概說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時期人物志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十——坡頭雷氏歷代家譜
洛寧坡頭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譜序言
洛寧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歷代家譜序言(二)
洛寧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歷代家譜序言(三)
洛寧坡頭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歷代家譜序言(四)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歷代遷徙及郡望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二、坡頭雷氏家族源流概說
好一部介紹洛寧的百科全書《洛寧史話》序言、后記和目錄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隆重推薦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寧史話》
《洛寧史話》在洛寧隆重發(fā)行,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共襄盛舉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頭雷氏世襲恩騎尉、 ④《洛寧縣志》收錄的雷氏人物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陜西朝邑縣(今大荔縣)支派雷氏人物
坡頭雷氏望族文化五:誥封圣旨、六雷氏家訓(xùn)、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聯(lián)、九雷氏匾額
《洛寧縣賈氏家族文化》??弧Z氏來源、遷徙、分布、郡望及堂號
《洛寧谷圭段氏望族文化》??豆裙缍问贤逦幕耪f》
《洛寧谷圭段氏望族文化》專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說》
《洛寧縣下峪鎮(zhèn)張氏文化》???/a>
洛寧縣寨子韋氏家族的播遷——河南省原陽縣韋城村韋氏家族概說
洛寧姓氏文化:下峪鎮(zhèn)后上莊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張氏家族支派概況
洛寧縣下峪鎮(zhèn)后上莊村王氏文化——后上莊村王家大院
關(guān)于洛寧縣陳吳鄉(xiāng)德里村張氏家族文化體系的構(gòu)建
《金門寨村張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門寨村二門張氏文化
《金門寨村張氏家族文化》之二——關(guān)于“張氏始祖仲文公遷居河南府永寧縣”的歷史考證
關(guān)于洛寧的唐代左散騎常侍王質(zhì)墓、王質(zhì)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門寨村張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門寨村四門張氏文化(一)
金門寨村張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門寨村四門張氏文化(二)
金門寨村張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門寨村四門張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時期的生員、監(jiān)生及貢生(一)
解析明清時期的生員、監(jiān)生及貢生(二)
洛寧縣底張鄉(xiāng)磨頭村“進士張家”張氏文化(一)
洛寧縣底張鄉(xiāng)磨頭村“進士張家”張氏文化(二)
洛寧縣底張鄉(xiāng)磨頭村張氏祖塋—南塋的傳說
關(guān)于洛寧縣陳吳鄉(xiāng)“谷圭村名由來”的考證
《洛寧縣賈氏家族文化》??獤|王村賈氏家族文化(一)
《洛寧縣賈氏家族文化》??獤|王村賈氏家族文化(二)
《民國年間洛寧人民抗擊土匪的偉大壯舉》之一——“老洋人”攻打余莊寨
《民國年間洛寧人民抗擊土匪的偉大壯舉》之二——王老五兩打磨頭寨
德里張氏文化研究會圓滿召開張氏修譜大會
明四川巡撫張論傳(一)
明四川巡撫張論傳(二)
明四川巡撫張論傳(三)
怎么編纂《德里張氏家譜》
金門寨張氏傳世碑帖——《瑯華館帖》的前世與今生
洛寧為什么不讓演傳統(tǒng)戲劇《三上轎》
張金安仗義疏財福蔭子孫美名揚
明四川巡撫張論傳(四)
明四川巡撫張論傳(五)
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工作總結(jié)
張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寧縣下峪鎮(zhèn)龍門店村大瓦罐溝張氏
洛寧縣澗口鄉(xiāng)明珠村韋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工作要點
德里張氏家族清明祭祖紀實
2019年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工作要點
《謁張兵部墓感懷》(古風(fēng))
詠書城(古風(fēng))
三修族譜傳家風(fēng) 譽滿桑梓美名揚-記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雷學(xué)林
洛寧鳳翼山張鼎延墓及神道碑
詠金門川(古風(fēng))
一代名醫(yī)張玉堂生平
話說張論不看縣令
張兵部之母段夫人的傳說
金門寨張氏傳世碑帖——《瑯華館帖》的前世與今生之二
太平盛世修家譜 承前啟后傳家風(fēng)——德里張氏編纂《張氏族譜》紀實
洛寧縣新寨村張氏家族倡議修建大門記
洛寧老城西街金氏文化(一)
(七)《瑯華館帖》專集刊刻本及傳世拓片
馬希周之死
(八)張鼎延主持鐫刻《瑯華館帖》的初衷和真實意圖
兵部右侍郎張鼎延妻廉夫人的傳說
洛寧草莽梟雄張青生平事跡(一)

作者簡介:張澤武,洛寧縣陳吳鄉(xiāng)新寨村人,2003年發(fā)起并組織成立了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常務(wù)副會長兼秘書長。2006年參與組織籌備成立洛陽姓氏文化研究會,任副秘書長。2017年被推舉為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會長。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