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印友們好, 徐州獅子山漢墓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 第二代楚王——劉郢的陵墓, 科考發(fā)掘期間共出土了印章130枚, 且包含大量銅印, 現(xiàn)均藏于徐州博物館。 印文清晰、線條拙樸的銅印 對研究西漢官制具有重大價值, 也是探索漢印發(fā)展的重要原始素材, 金石君整理了徐州博物館所藏的35枚西漢銅印, 一起來欣賞吧! 01.楚祠祀印 △楚祠祀?。?.7*2.1cm) 印為鑄造,橋形鈕,印臺方形,印文篆書“楚祠祀印”?!俺綮搿睂俪鴮m廷職官。漢朝中央設(shè)有祠祀,一為奉常屬官,一為詹事屬官?!稘h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奉常,秦官,掌宗廟禮儀,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屬官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仆、太醫(yī)六令丞?!庇秩眨骸熬暗壑辛旮殪綮耄涞厶荚旮諒R祀?!蓖碓唬骸?/span>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屬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衛(wèi)率、廚廄長丞。又中長秋、私府、永巷、倉、廄、祠祀、食官令長丞?!本暗壑辛隇楣?44年,而獅子山楚王墓的形制、出土錢幣,以及徐州地區(qū)楚王墓的排序均表明該墓的年代不可能晚至公元前144年以后,故“楚祠祀印”的“祠祀”不是奉常屬官,應(yīng)為詹事屬官,屬楚國后宮系統(tǒng)官職。 02.楚騎千人
03.楚侯之印 △楚侯之印(2.2*2.1*1.7cm) 04.楚司馬印 △楚司馬印(2.2*2.1*1.7cm) 印為鑄造,橋形鈕,印臺近方形,印文為篆書“楚司馬印”。獅子山楚王墓出土銅印近200方,涉及楚國宮廷職官、軍隊職官和王國屬縣職官。“楚司馬”為楚國軍隊職官,當(dāng)是都尉屬下,主管軍政?!稘h書·吳王濞傳》記載,吳初起兵,在尚未渡過淮水之際,吳王的“諸賓客皆得為將、校尉、行間候、司馬”。由此可知,諸侯王國中的“司馬”是軍中地位較低的直接統(tǒng)兵之官。 05.楚太史印 △楚太史印(2.1*1.7cm) 06.“楚邸”銅印 △“楚邸”銅印(2.2*1.3*1.2cm) 印為鑄造,印臺長方形,橋形鈕,印文篆書“楚邸”,有長期使用痕跡。印鈕表面殘留有鎏金,推測印章原應(yīng)鎏金?!俺 睉?yīng)為楚國在京師長安的宅邸所使用之印。 07.“楚御府印”銅印 △楚御府印(2.2*1.3cm) 印為鑄造,橋形鈕,印臺方形,印文篆書“楚御府印”?!坝睘樯俑畬俟?,《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澤之稅,以給供養(yǎng),有六丞。屬官有尚書、符節(jié)、太醫(yī)、太官、湯官、導(dǎo)官、樂府……又中書謁者、黃門、?盾、尚方、御府、永巷、內(nèi)者、宦者(八)官令丞?!薄俺睘槌鴮m廷職官,掌管錢帛和各種服具的出納。北洞山楚王墓也出土有銅鑄的實用“楚御府印”。 08.“文陽丞印”銅印 △文陽丞印(2.1*1.7cm) 印鑄造成型,橋形鈕,印臺方形,印文為篆書“文陽丞印”。文陽即汶陽,漢縣名,曾為楚國屬縣,歸薛郡管轄。薛郡,秦朝時設(shè)置。楚國的薛郡僅包括秦朝薛郡的中部和南部。高后時,曾分楚國薛郡設(shè)置魯國。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魯國除,薛郡重新歸楚國管轄。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三月,“七國之亂”平定后,西漢中央以薛郡置魯國,景帝徙封其子劉余為魯王。該印是楚國屬縣文陽縣丞用的官印。 09.“繒丞”半通鼻鈕銅印 △“繒丞”半通鼻鈕(2.1*1.2*1.5cm) 印為鑄造,橋形鈕,印臺長方形,印文篆書“繒丞”??暿菨h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削藩前的楚國屬縣,為東??す茌牐食窃诮裆綎|省蒼山縣西北。該印是繒縣之丞用的官印。 10.“楚永巷印”銅印 △楚永巷印(2.2*2.2cm) 印為鑄造,鈕殘,印臺方形,印文篆書“楚永巷印”。永巷為皇帝和后宮嬪妃居住之處?!稘h書·百官公卿表》記載“永巷”有二,一為少府屬官,服務(wù)于皇帝;另一為詹事屬官,服務(wù)于后宮?!俺老铩睘槌鴮m廷職官,應(yīng)是服務(wù)楚王和后宮的官吏。此外,《續(xù)封泥考略》著錄的傳世封泥中有“楚永巷”、“楚永巷丞”。 11.“楚武庫印”銅印 △楚武庫?。?.3*2.2cm) 印為鑄造,橋形鈕,印臺方形,印文篆書“楚武庫印”,無使用痕跡?!俺鋷煊 睉?yīng)為管理楚國武庫官員用印,也表明楚國軍隊的武器裝備由專庫儲備。 12.“斷翹.妾翹”鎏金銅雙面穿帶印 △“斷翹.妾翹”鎏金銅雙面穿帶印(2.4*2.3*0.7cm),徐州駱駝山東29號漢墓出土 13.“楚營司空”銅印 △楚營司空(2.2*2.2cm) 14.“楚中司(空)”銅印 △楚中司(空)(2.2*2.2cm) 15.“楚中司馬”銅印 △楚中司馬(2.2*2.2cm) 16.“楚中侯印”銅印 △楚中侯印(2.2*2.2cm) 17.“楚侯之印”銅印 △楚侯之印(2.2*2.2cm) 18.“楚司馬印”銅印 △楚司馬印(2.2*2.2cm) 19.“文□之印”銅印 △文口之印(2.2*2.2cm) 20.“楚大行印”銅印 △楚大行印(2.2*2.2cm) 21.“□之右尉”銅印 △□之右尉(2.2*2.2*1cm) 22.“僮令之印”銅印 △僮令之印(2.2*2.2*0.9cm) 23.“榖陽之印”銅印 △榖陽之印(2*2.1*0.8) 24.“楚佐□印”銅印 △楚佐□印(2.1*2.1*0.8) 25.“楚后太傅”銅印
26.“承令之印”銅印 △承令之印(2.2*2.2*1.3cm) 27.“朐之右尉”銅印 △朐之右尉(2.2*2.1*1.5cm) 28.“楚輕車印”銅印 △楚輕車印(2.1*2*1.6cm) 29.“楚衞士印”銅印 △楚衞士印(2.1*2.1*1.4cm) 30.“楚太倉印”銅印 △楚太倉印(2.1*2.1*1cm) 31.“楚太僕印”銅印 △楚太僕印(2.1*2.1*1.3cm) 32.“楚食官印”銅印 △楚食官印(2.2*2.2*1.5cm) 33.“北平邑印”銅印 △北平邑印(2.1*2.1*1.3cm) 34.“海邑左尉”銅印 △海邑左尉(2.1*2.1*1.5cm) 35.“ 繒之右尉”銅印 △繒之右尉(2.1*2.1*1.2cm) 思考問題 他是誰? ![]() 金石君會在所有留言的印友中隨機抽取一名幸運印友,贈送一份神秘禮物。 上周有獎問答的中獎印友是:沙 門 長 滿 草。抽獎存證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