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動之妄即改之。 【出處】明·薛瑄《薛子論道》上篇 【注譯】一閃而過的錯誤念頭立即抑止;一有悖于事理的行為立即改掉。 ●一家之計在于和,一生之計在于勤。 【出處】明·佚名《增廣昔時賢文》 【注譯】計:主意,策略?!『停汉湍溃瑓f(xié)調(diào)?!〕旨业姆椒ㄔ谟诤湍?,立身的要領(lǐng)在于勤勉。 ●一片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忠家。 【出處】明·于謙《靖日感懷》 【注譯】丹心:赤誠的心。 ●一激之怒炎于火,三寸之舌芒于劍。 【出處】《黃憲天錄閣外史》 【注譯】游:憤激。炎于火:比火還熾熱。輕易發(fā)怒易于招禍。 ●一失腳成千古恨,再回頭是百年人。 【出處】明·唐寅《廢亭詩》 【注譯】失腳:喻墮落或犯嚴(yán)重錯誤?;仡^:指徹悟。佛教謂只要徹悟,即能登上彼岸,獲得超度,故謂回頭是岸。告誡人們對自己的行為要慎之又慎,若墮落或犯重大錯誤,那就懊悔莫及了。 ●一任秋霜換鬢毛,本來面目長如故。 【出處】宋·蘇軾《老人行》 【注譯】始終如一地保全自己的節(jié)操。 ●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出處】宋·陸游《三月一日府宴學(xué)射山》 【注譯】雖一生在優(yōu)游佚樂中度過,但千古功名未立,不勝感慨系之。功名標(biāo)示于史書上,長久傳揚(yáng)。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見金。 【出處】唐·劉禹錫《浪淘沙》 【注譯】漉:濾過。比喻事業(yè)要取得成就,必須付出艱巨的勞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