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北山經》記述的是自南向北或自西南向東北的三條山脈。其中北次一經自單狐山至隄山,共25座山,總長5490里。北次二經自管涔山至敦題山,共17座山,總長5690里。北次三經自太行山至無逢山,共46座山,總長12350里。 導讀:北山一經出現了很多奇特的生物,叫聲怪異如嬰兒,見到人就笑的動物等等。而且他們的肉還有特殊功效,又是一篇上古版的《舌尖上的中國》,不同的是這是一本藥膳食譜,動物的肉能治療各種疾病,如:疲勞病、大肚子病、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皮膚病等等。筆者猜測可能上古時代沒有醫(yī)生,治病是個大問題,所以要特別記載下來。 當然了食療的功效也差別明顯:最差功效,吃了被毒死;最強功效,獲得百毒不侵的功能。看來金庸武俠小說里面的大俠們,吃了某某生物獲得百毒不侵的功能,確實還是有根據的。 【求如山】 求如山有水馬,樣子像馬,卻長著牛的尾巴,前腿有花紋。那里還有許多像蛇一樣的鱔魚(北次一經)。 【帶山】 帶山上的怪獸名?疏,其狀如馬,頭有一角,有了它可以避免火災。怪鳥名鵪,雌雄同體,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得癰疽病。怪魚名鯈魚,樣子像雞,紅色的毛,三尾六足四首,吃了它的肉就沒有了憂愁(北次一經)。 【譙明山】 譙明山是譙水的發(fā)源地,譙水向西流入黃河。那里有何羅魚,它只有一個頭,卻有十個身子,叫聲好似犬吠,吃了這種魚可以治療癰疽病。那里還有名叫孟槐的怪獸,樣子像大野豬,卻長著紅色的毛,養(yǎng)它可以防御猛獸的進犯(北次一經)。 【涿光山】 涿光山的怪魚叫鳛鳛(xi)魚,樣子像喜鵲,卻有十只翅膀,鱗片在羽毛的端部,吃了這種魚可以治療疲勞病,它還可以預報火警(北次一經)。 【虢山】 虢山是伊水的發(fā)源地,伊水向西流入黃河,那里有許多囊駝(即駱駝)。還有一種名叫寓的怪鳥,樣子像鼠,叫聲似羊,它可以預報兵情(北次一經)。 【丹熏山】 丹熏山上有耳鼠,它的身子像麋鹿,可以用尾巴飛行。吃了它的肉,就不會得大肚子病,而且可以抵御百毒的傷害(北次一經)。 看來金庸小說中的人物,如果吃了這種耳鼠的肉,對于抵御百毒傷害似乎更有效。 【石者山】 石者山的怪獸名叫孟極,樣子像豹,額頭上有花紋,白色的身子,喜歡臥在地上(北次一經)。 孟極似乎是北冰洋上的海豹,如果真是的話,那么海豹這種物種存在的時間就很久遠了。這也從側面證明了,上古時代的《山海經》,記錄的不僅是中國的地理環(huán)境,有可能還是全球的地理環(huán)境。 【邊春山】 邊春山的怪獸名叫幽 (安鳥),它的樣子像猴,身上有花紋,特別喜歡笑,見到人就躺在地上裝睡(北次一經)。 【蔓聯(lián)山】 蔓聯(lián)山的怪獸名叫足訾,樣子像猴,牛尾馬足,見到人就大聲呼叫。那里還有?鳥,它們喜歡群居,飛行時總是倆倆在一起,它的羽毛與母雞相似,吃了這種鳥肉可以治療風痛病(北次一經)。 【單張山】 單張山的怪獸名叫諸犍,身子像豹但尾巴極長,人頭牛耳,善于大叫,行走時用嘴銜著尾巴,停下時尾巴則盤卷起來。那里還有一種白(夜鳥)鳥,它的足是黃色的,頭上有花紋,吃了這種鳥肉可以治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北次一經)。 【灌題山】 灌題山的怪獸名叫那父,樣子像牛,但尾巴是白色的。那里還有一種竦斯鳥,樣子像母山雞,但卻長著人的面孔,它見到人就活躍地跳起來。這座山上有許多磁石(北次一經)。 【大咸山】 大咸山是一種四方形狀的山,人們無法上去,山上沒有草木,山下有許多玉石。那里有一種蛇名叫長蛇,奇怪的是它身上長著粗硬的毛,好像豬毛一樣,它發(fā)出的聲音好像兩塊木頭的相互敲擊聲(北次一經)。 【敦薨山】 敦薨山位于昆侖山的東北方,那里是黃河的發(fā)源地。山上有許多鸤鳩鳥,水中有許多赤鮭魚, 動物多是旄牛和兒(即犀牛), 樹木茂密, 花草繁盛(北次一經) 。 【少咸山】 少咸山的怪獸名叫窫窳,其狀如牛,赤身人面馬足,叫聲像嬰兒啼哭,它能吃人。此外還有魚市魚市魚, 這種魚有毒,吃了能被毒死(北次一經)。所謂窫窳食人,可能是原始部落的獵人頭風俗。 【獄法山】 獄法山有(zao)魚,樣子像鯉魚,卻長著兩只雞足,吃了這種魚肉可以治療瘊子之類的皮膚病。那里還有名叫山(hui) 的怪獸,它的樣子像犬,卻長著人的面孔,善于投擲,見到人就笑,它跑起來好像風一樣快,它的出現預示將有大風刮來。(北次一經) 【北岳山】 北岳山的怪獸名叫諸懷,其狀如牛而有四角,長著人的眼睛豬的耳朵,能吃人。那里還有酯魚,其狀魚身犬首,發(fā)出的聲音像嬰兒,吃了這種魚肉可以治療瘋狂病(北次一經)。 【渾夕山】 渾夕山不長草木,卻盛產玉石和銅。那里有一種怪蛇,一個頭兩個身子,名叫肥遺,它出現的地方將有大旱災(北次一經)。 【隄山】 隄山有一種名叫狕的怪獸,其狀如豹, 頭上有花紋。那里的水中還有一種龍龜,顧名思義當是龍身上長著龜甲(北次一經)。 【北次一經之神】 北次—經所述各山的居民,都供奉人面蛇身之神,祭神時要用完整的帶毛的雄雞和豬,祭完神后把它們埋在地里,那里的人們都吃生食而不用火(北次一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