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 作者:吳承恩 出版社:中華書局 校注:李飛天 領讀者:嚶其鳴 98 - 100 回 草木有心 西游記完結,師徒四人終于取得真經,唐僧也脫了凡胎。來到夢寐以求的佛教圣地眼看就摸到了真經,唐僧此刻應該感覺生命燦爛到了極點,然而二尊者卻在這時候討要人事。 唐僧四人在路上除了化齋飯,其他替人解難后面對饋贈都是拒絕的,但是來到靈山卻面對光明正大的討人事,不知心里有沒有失望。 佛系是非常生財有道欲予先取并且睚眥必報的。 若不是有老師領讀,這本書這輩子都不會讀完了……done 雅魚 歷經十四遍春秋交替,受盡無數磨難,取經一眾終于跨進靈山大門。至此,悟空全然一副過來人的感覺,甚是看的明白。 無底船過凌云渡,悟空貼心的提醒唐僧莫怕。唐僧轉身要謝,悟空那一番兩不相謝的說辭中正在理,令人身心舒坦。
后來阿儺伽葉奉命送經卻索要禮物,索取不成便給無字經,不知道佛祖是不是覺得打臉,地位如阿儺伽葉的遇事還要索取人事,真不知西天地界有多么齷齪。無論怎么樣,取經一眾完成取經大業(yè),各人取得自己的圓滿。
你不懂 取經小隊,歷盡萬苦千難,終成功果。這一路,既是修身也是修心。四人的心境在旅途中幾經轉換,也許都偏離了最初的樣子,唐僧出發(fā)時的虔誠在經過無數次磨練與試探后是否還不忘初心?! 悟空從原來的叛逆者一路打殺卻歷煉成為最堅定的維道者?!當初的天蓬元帥到現在的凈壇使者,八戒你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了嗎?一心想不出力白占便宜的沙悟凈,你的便宜撿到了嗎?
腳踏極樂凈土的唐僧沒有預想的欣喜若狂,反而腳步越來越慢,在無限感慨中微透遲疑,也許這位長老也在茫然:原來身在福中的西方極樂世界,人民也會生活得水深火熱!
杜柳穎 終于到了真佛像處,唐僧倒不認得了,玉真觀金頂大仙來接,過凌云橋,接引佛祖無底破船來渡,傳經要人事,沒有便給了無字真經,又找佛祖換了有字的,傳經也是要付錢的啊 哈哈。 取經一十四年,五千零四十日,還少八日,不合藏數,故傳經完還得回來,菩薩才能繳還金旨,九九歸真還剩一難,忘了給老龜問壽數,這肯定會忘啊。 那么多年了,于是經卷差點落水,又有邪魔要搶,大圣知道還有一難,唐僧如今度了橋,也不再是凡人,四人護住經卷,又再陳家莊講經,留下塑像,八戒也不那么貪吃了,不全之奧妙。 因不全才有缺憾,才是真實不虛,回到東土,唐王嘉獎,又回西天,受封成佛,猗檀佛,斗戰(zhàn)勝佛,凈壇使者,金身羅漢,八部天龍馬,大圣確實功不可沒,終于成佛,去了緊箍。 八戒酒色不除,故而雖不成佛,也給了個肥差吧,也算公平了。西游記終于讀完了,西天取經走的是人心,妖魔鬼怪終是幻象,去除心魔方能成佛。 李瑛 取經團隊終于來到靈山了!這一路艱辛困苦,在看到靈山的剎那間一定都煙消云散,只剩滿心歡喜!金頂大仙來迎接沐浴更衣,無底船接渡脫卻凡胎。如來佛祖,寶相威嚴,眾位菩薩,威嚴寶相,真?zhèn)€是極樂圣境! 若不是有阿儺、迦葉明目張膽公開索賄,還真把這地當成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呢!不管唐僧悟空心中怎樣看待佛祖和兩位尊者的索賄行為,反正讀者們是徹底明白了! 哪來的神仙佛祖,哪來的救苦救難普度眾生,一切都是利益,一切都是生意!一個紫金缽盂喚回一藏經書,總算可以回唐王交差,完成使命,這對唐長老才是最最重要的。
靈玉 故事完結。首先感慨一下,取經真是太不容易了。有幾個問題比較有趣: 取經要的就是個辛苦的過程,充滿艱難苦難的程序,換個詞說,就是滿滿的儀式感。而悟空是隊伍中的中堅力量。無論化齋還是保護,救人還是溝通菩薩都是靠悟空,所以,悟空和唐僧一樣,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huán)。 那么豬八戒和沙和尚有什么用呢?八戒牽馬,沙僧挑擔??雌饋硗耆珱]啥用啊。是的,你說的對,確實沒啥用。因為這兩個人基本就是拿來湊數的。 他若不伏使喚,可將此箍兒與他戴在頭上,自然見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語念一念,眼脹頭痛,腦門皆裂,管教他入我門來。” 悟空的能力不用細說了,沒有悟空取經隊伍早翻船了。不但翻船,估計都得沉到底,海底撈了。 另兩個八戒沙僧實在太過膿包,除了牽馬挑擔沒啥用,八戒還起到反作用,不但意志最不堅定,遇到困難就想散伙,還在唐僧面前搬弄是非,為此悟空沒少吃苦頭。 試想一下,如果取經隊伍是唐僧,悟空,黑熊怪和紅孩兒的全明星陣容,是不是很有意思。那菩薩為啥那么大膽,敢明目張膽的損公肥私呢?也很簡單啊,因為取經任務就得克服困難啊,沒有困難制造困難也得上。 所以如果如來問起來,菩薩輕飄飄一句“為了經歷八十一難不能給全明星陣容”也就過去了。而最后,雖然一起修得正果,八戒沙僧確實也沒能成佛。 這兩個和尚收受賄賂,自然也是諷刺的一部分。佛祖是最大的boss了吧,唐僧取經也夠苦的了吧,一樣也得交賄賂才能給你經書,就這么明目張膽。而第一次唐僧沒給賄賂,兩和尚就直接給白紙,絲毫不怕暴露。 果然悟空回來質問佛祖時,佛祖笑呵呵打個馬虎眼胡扯兩句就過去了,一點也沒有懲罰的意思。再去拿經時,唐僧不得不取出了紫金缽盂。 阿儺、伽葉為靈山賺錢,吃點回扣,如來心里明白的很,早就默許了。甚至沒準就是如來的安排。關鍵時刻,那能不護短嗎? 三來,紫金缽盂是唐僧吃飯的家伙,交出紫金缽盂象征著完全放棄從前的生活。寓意著想要成仙,獲得成功,一定要有所放棄。 太宗覽畢,收了。取經小隊路過獅駝國,早已被妖怪滅國,自然也沒有印。還有八戒沙僧在下界初次見面,報了資歷卻互相不認識等等。但是仍然還是名著,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不會變回去的bug一樣。 歷史愛好者 唐僧經過多種艱難險阻,終于到了靈山圣地!由金頂大仙迎接。再向前走是凌云渡,因為獨木橋難走,只好坐無底船,撐船的接引佛祖不知道是不是《封神演義》中的接引道人。 因為沒給阿儺,伽葉“人事”,他們給唐僧的是無字之經,燃燈古佛讓白雄尊者去追趕他們,暗地里告訴他們無字之經的事。不知道這個燃燈古佛是不是《封神演義》中的燃燈道人。 如來為了說明“人事”的合理合法,舉例說明他們在舍衛(wèi)國傳經的事,這個舍衛(wèi)國應該就是用黃金鋪滿園的那個地方吧。 第99回把“八十難”詳細記錄了,這些難是從玄奘前世被貶開始,而且有些妖怪被分成了幾難,所以唐僧路上遇到的妖怪數量遠小于八十個。 為了湊夠“八十一難”,讓陳家莊老黿把他們弄下水。孫悟空對佛經被粘到石頭上,導致不全的評價:“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 這段我覺得可以用來解釋《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為什么不完整。 第100回,玄奘回到大唐,受唐太宗接見,唐太宗寫了《圣教序》,這在書法界是非常有名的作品,書法家褚遂良書寫,只是為了維持《西游記》劇情的前后一致,作者把原文的部分字詞進行了修改。 這一回題目中的“五圣”指唐僧,孫悟空,白龍馬,八戒,沙僧(以進入取經隊伍的時間為順序)。 嘻嘻 十萬八千里的西天取經路終于結束,經歷了一路磨難,教化了一群百姓,想著終于能夠取得真經,原來故事還沒有結束。 釋迦牟尼佛傳經從來都不是白傳的,供奉不夠人事不足是不傳的。唐僧不孝敬人事只取到無字經,用紫金缽盂加厚謝承諾才取得有字真經。 長安城里,尋得潔凈雁塔寺講經,另建了謄黃寺謄寫經文傳誦。唐太宗一夜無寐,寫圣教序遍傳內外。 李嘉欣 幸福來得太突然,唐僧還在感慨景色美妙,原來靈山已到。 房頂金瓦 瑪瑙鋪地 哪哪都透著濃濃的奢華。終于見到如來,那一番說辭簡直了,不知道唐僧對心目中圣潔的地方有沒有失望。 西方極樂世界和我們這個凡人世界沒有什么不同,同樣的各種手段 各種占位 還有吃拿卡要,最大的boss如來更黑更貪,還把自己吹的,把人間八次的。 看完之后無限感慨,這完全不是我想的西游?。‰m然和想的不一樣,領讀老師的剖析出乎意料的精彩,請您收下我的膝蓋(雖然已經收了一堆)。我能把這本書看完,特別想給自己點贊,當然更是領讀老師的功勞。 安然 八十一難,終得圓滿??磶熗剿娜诉@一路,遍布荊棘,降妖除魔,花費了十四年光陰,終于脫胎換骨,修得金身。 看上去根正苗紅的結局,過程則遠沒有結局這么正能量,充滿了權術與陰謀,唐僧基本內定,悟空經過努力,終于逆襲有了編制,八戒沙僧從天庭皈依佛界。 八十一難,數不夠可以湊,都是做局設定好的,還可以隨時修正,不免讓人覺得這是一場權利的游戲罷了。 李顏竹 經書就在眼前卻又很多波折先是所求人事,后是被扔到河里。最終見到了唐王,還提到了這個“人事”的事情 還以為唐王馬上得說送錢過去了呢。 豬八戒一路上真是只有苦勞了,給了個使者還不高興,我覺得挺不錯了,豬隊友是不是就從這來的。而他的運氣也是很不錯的,傍上了孫悟空這樣的隊友,還趕上了必能成功的任務。 最后那點唐僧誦經直接就被卷走 這也太尷尬了 不應該說好什么時候走嘛。這樣感覺很不尊重啊。無底船上的尸體。。是唐僧? 這。。什么情況 沒能理解 小魚兒 歷盡千險萬苦終于到得西天,唐僧脫了肉體凡胎,見得佛祖,先取了無字經又經歷一難之后才得到真經。關于“無字經”和“人事之情”確實不太明白其中的緣由。
踏雪無痕 路艱難坎坷終于修成正果,第一次這么認真的讀完了原著,感謝領讀老師和大家的陪伴,認識到了這部名著不僅僅是小時候電視劇里的一些表面情節(jié),深挖下去,還有這么多的故事! 孫悟空在我心中的印象,更高大了,除了能打,心思原來還如此縝密,整個一部西游記就是一部古代職場老司機與小鮮肉們的爭斗劇??! 九九八十一難過去了,我們生活中何止八十一難呢?要學習的地方太多了,再一次感謝領讀老師的精彩講解! 上官婉兒 囫圇吞棗讀完了西游記,也算是我人生一大壯舉,畢竟強迫自己讀一本經典也是有收獲的。 一開始為領讀豐厚的西游記背景知識驚艷,后為腦洞大開的陰謀論驚掉下巴,中間被幾極具人性關懷的細致觀察折服,現在經常深陷到領讀的西游人生感悟中,作為一只徹底被收服的妖精,請領讀老師收下我的膝蓋。 長大了給孩子念插圖故事,覺得是一本很好的親子讀物;終于自己讀西游記原文,一半失望一半感慨,失望這么一部從小就種草的經典竟如此臉譜化,感慨即使是兒時的大英雄,終其一路也不過是在神佛的設計下掙扎。 陰謀論不丑陋,單薄的陰謀才丑陋,因為陰謀論,領讀解讀出來各路人士的無奈才讓人覺得更可悲,他們的對話才顯得更加隱忍,有了別樣的味道。 對我來說,腦補西游記就像一個游戲,自有其精彩之處,但無論是后人腦補還是前人打磨,真正能吸引人的還是人本身,脫離了人性的角色是干癟的。 我想知道西游記這塊頑石,究竟經歷了什么,才沉淀至今,呈現如今的容貌,可是得到的答案往往是復雜的,模糊的,不確定的。但這部經過選擇的經典,到底夾帶了幾百年來民間的文化。 在每個相似敘述結構的故事里,感受到撰書人、說書人、統(tǒng)稿人的氣息。那些對佛教名褒實貶、暗搓搓夾帶的道教私貨……等等情節(jié),即使矛盾,也是很有意思的歷史線索,只不過需要像領讀這樣的內行人解讀。 銀角大王 功成行滿,取經小分隊終于來到了靈山地界。這里其實打消了我一個疑慮,靈山的佛祖菩薩那么多,附近的百姓豈不是經??梢钥吹剿麄儭?/p> 就像孫悟空找到第一個師傅菩提老祖,就是靠樵夫指引到那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但是靈山不同,凡人要從玉真觀的“后門”才能進入,所以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之后出現了一個阿儺、伽葉傳無字經書的小插曲。我以為這里應當算是一難,沒想到還來統(tǒng)計九九八十一難時沒有算上。 有的人解釋說阿儺、伽葉索要人事,而后傳了無字經書是要唐僧忘卻心中的“人事”,忘掉取經才能取得真經。 我認為這樣解讀有問題,畢竟如來笑著解釋過“曾將此經在舍衛(wèi)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后代兒孫沒錢使用。 “如來是認同要錢的。畢竟整本書里,前面如來付過買路錢,到了天竺地界更是處處和錢有關。在第二次討要經書時,阿儺、伽葉又索要了“人事”,他們是真的要啊。
相信不少讀者和我一樣,在這里對佛、神仙產生了疑問。取經小分隊紛紛成為了受人供奉佛家神仙,可是我們發(fā)現他們的品性,至少豬八戒的品性,和我們心中的受人供奉的神仙相去甚遠。 所以說,西游記雖然表面在講佛教的故事,但是思想內涵還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取經小分隊的取經之旅,就像俗世考取功名一樣,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收獲某種東西的持之以恒的堅持。 而另一方面,“普通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神,又包含了道家的超神思想。不管儒家也好道家也好,反正佛教在《西游記》里,被黑得不清。 qiaoqiao 終于到了,長長舒了一口氣,對于一個既定的結果,真心激動不起來。 為何要說眾僧愚迷不悟,只能看有字的經書,細細思量方才明了正是“千經萬典不過修心”,修心又豈是依靠看經讀文能成,千萬莫要變成讀死書死讀書才好,佛祖此番點化確實高明。 兒時看這段完全不明白,今次大圣給答疑解惑了“蓋天地不全。這經原是全全的,今沾破了,乃是應不全之奧妙也。豈人力所能與耶!”人活于事莫要力求事事完美,這種完美主義也是一種執(zhí)念罷了。 三藏與太宗時隔14年再次會面,早已物是人非,幸而初心未改,相聚四日把該交接的都交接完了,該交代的也交代了一遍,四人一馬騰云駕霧離去,只留一段佳話。 回到靈山,封官加爵,結合表現份位不同,但都挺實惠。 阿贊 什么無字真經,就是沒有抄寫的白紙罷了,自行領悟啊,佛自在心中啊,自求可得啊,不都是騙人的把戲嘛,你要我聽你的,然后你又不告訴我你想讓我干嘛,膩味不。 佛經不是輕易能得的,輕易得來的不會太珍惜,拿東西換取才顯得珍貴,所以就可以公然索賄,就可以臉都不要了。 不過無論如何,這西游總算是結束了,師徒四人也算是蒞盡九九八十一難,功德圓滿。重讀西游,我也算是認認真真看了一遍,打卡到此,亦是功德圓滿。 高高興興 八戒笑道:“我的蹭蹬!那時節(jié)吃得,卻沒人家連請十請;今日吃不得,卻一家不了,又是一家?!币彩钦{侃,不過人還是應當看透,這本來就是人性。
青棠 師徒一行終于來到靈山,一步步拜見如來佛祖,佛祖說了一番貶低大唐高誦自己的話后,命阿儺伽葉兩僧取經,不想兩僧竟要人事,在沒有后將無字經傳于師徒,幸得燃燈古佛命白雄尊者將經書識破。 師徒告上靈山,不想如來還袒護二僧,講了一套要人事必要性的道理,唐僧不得不將紫金缽送于二人方得真經。師徒告辭后,如來發(fā)現八十一難還差一難,于是安排渡江濕經曬經的一幕。 歷盡艱辛,師徒終于將真經取回大唐,太宗命人于大雁塔設立道場進行傳道,而五人也在靈山紛紛得到正果。
唐僧從初始的迫切心態(tài)到最后逐漸磨的坦然甚至有些慵懶,孫行者倒是越來越通透,已然知道這背后的磨難自有安排,八戒始終扮演著食色的本性,沙僧和白龍馬該出手時也出次手。 大概名著的本義也是使讀者從各個角度來揣摩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深意,感謝領讀的辛苦付出和分享,此次共讀特別有意義,值得以后繼續(xù)砸摸。 言 西方圣地果然與別處不同,琪花瑤草,古柏蒼松。人心向善,處處齋僧。不再有險峰禿嶺,不再有妖精出沒。一派祥和的景象。
天涯凌希 唐僧一行人坐著無底船,來到了靈山,面見了如來。如來給他們準備了好多好吃的,這可便宜了八戒。吃完了飯,他們就去藏經之處,結果發(fā)現,經書是無字的。要想求取真經,必須得給錢。 唐僧走后,觀音菩薩發(fā)現唐僧還少了一難,趕緊掐訣念咒,讓之前帶唐僧過通天河的老黿再過來一趟。 有道是無利不起早,當老黿知道,唐僧師徒忘了答應幫他問壽命的事情,立刻翻臉不認人,把唐僧和佛經都丟下了水。最后,唐僧師徒不得不搶救剩下的經書,至今,這《佛本行經》仍有幾卷殘缺。 唐僧師徒回到大唐,面見了唐王,將經書留下。唐僧師徒在八大金剛的保護下,在八日之內又重新回到了靈山,接受了佛祖冊封。
透過他,一次次揭穿了玉帝所統(tǒng)轄的天庭有多么的腐敗無能、多么的昏庸,天庭妖仙一體,結黨營私,禍害百姓,上了天庭是神,下了凡間便成了兇狠的妖精。 孫悟空嫉惡如仇,大智大勇,又俠肝義膽,重情重義,對待唐僧始終忠心耿耿。他擁有一雙火眼金睛,在西行途中,絕大部分妖精都逃不過他的法眼。正應了小說中佛祖所云:孫悟空懲惡揚善,降怪有功,全終全始。 七月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行遍十萬八千里路程,取經小隊終于到達靈山大雷音寺,佛教與佛經的發(fā)源圣地,拜見我佛如來。自此,唐僧師徒四人功德圓滿,五圣歸真,佛教如愿得以東進,廣而傳播。 正如魯迅先生評點的那樣: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亦即荒荒誕誕說鬼,真真切切說人。 MaL 4位高僧大圓滿,在佛教也是意義重大,諸位神佛也都回來看看他們的功績。讓我看到的是師徒4人在功德圓滿之后的變化,尤其是豬八戒最明顯了,就好像一個任務在完成前波濤澎湃,多少艱辛淚。 可是真到功德圓滿的時候又變得平靜了,期末考試之后的疲軟,大災大難之后的平靜。原來以為成了佛會如何如何,可看著后面的群眾演員名單(佛)師徒四人又會是什么想法呢? 師徒四人既然是佛門的人,為什么進了佛門又會是這種待遇,也應該是這種待遇,高級政府本來就該有這待遇,可是糊弄個無字真經又是不是故弄玄虛。很多典故我都不懂,等著看最后的領讀者說吧。 沙沙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唐僧一行人歷經千難萬苦,跋涉一十四載終到靈山求取真經,但即便是到了靈山,求取真經的過程也并非順利。 兩個發(fā)經文的小和尚要好處費,后經文又被打濕晾曬,不過總得來說結尾的描寫是輕松愉悅的。 看完了西游記,以后孫悟空就是我偶像,有胸懷,有謀略,頭腦清醒,思路明確,而且真的是一心保唐僧求取真經,本領高超,全始全終,歷經十四載的磨練,大大小小的打斗不計其數,斗戰(zhàn)勝佛,實至名歸! 西游記終于看完了,有驚喜,有疲倦,也有煩躁,但是終歸是堅持下來了,完完本本的打卡了西游記的八十一難,很開心。 感謝領讀老師的精彩領讀,感謝小伙伴們營造一個這么好的讀書氛圍,感謝我自己終于還是能夠堅持下來。八十一難過后,功成圓滿。 lij 唐僧四眾,上了大路,到了西方佛地,與他處不同。三藏舉鞭遙指道:“悟空,好去處耶!”行者道:“師父,你在那假境界假佛象處,倒強要下拜;今日到了這真境界真佛象處,倒還不下馬,是怎的說?” 三藏不敢相信,這幸福來得太突然了。觀音菩薩十年前領佛金旨,向東土尋取經人,原說二三年就到,不意今年才相逢。 與唐三藏許諾的時間一致,但是實際用了十四年。這也正是我們現在的一種狀態(tài)-往往把事情想得太簡單,做起來卻很難。 終于打卡完畢,對于寫作文都要一個字一個字湊的我真是一件艱難的事,能堅持這么久,也是一個突破,以后爭取多參加這類活動 編輯:靈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