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古文觀止》共讀集錦01 | 悅讀讀書

 悅讀讀書 2020-08-04

古文觀止

三月共讀

作者: 

    吳楚材、吳調(diào)侯選編

出版社:中華書局

領(lǐng)讀者:LEON

001

003

001  鄭伯克段于鄢

先秦:左丘明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闭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p>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惫唬骸盁o庸,將自及?!贝笫逵质召E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p>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書曰:“鄭伯克段于鄢?!倍尾坏?,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潁,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潁考叔為潁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惫唬骸盃栍心高z,繄我獨無!”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涫侵^乎!”

002  周鄭交質(zhì)

先秦:左丘明

  鄭武公、莊公為平王卿士。王貳于虢,鄭伯怨王。王曰:“無之?!惫手茑嵔毁|(zhì)。王子狐為質(zhì)于鄭,鄭公子忽為質(zhì)于周。

  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四月,鄭祭足帥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鄭交惡。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zhì)無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禮,雖無有質(zhì),誰能間之?茍有明信,澗溪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而況君子結(jié)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用質(zhì)?《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酌》,昭忠信也?!?/p>

003  石碏諫寵州吁

先秦:左丘明

  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寵而好兵,公弗禁,莊姜惡之。

  石碏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夫?qū)櫠或?,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鮮矣。且夫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所謂六逆也。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去順效逆,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通“事”]務(wù)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弗聽。

  其子厚與州吁游,禁之,不可?;腹?,乃老。

領(lǐng)讀者說

從今天起,我們將穿越時空,回到先秦時代,在一篇篇美文的陪伴下,領(lǐng)略幾乎整個中華文明史的文字瑰寶中的精華。

今天閱讀:鄭伯克段于鄢    周鄭交質(zhì)    石碏諫寵州吁

精讀:鄭伯克段于鄢

關(guān)于鄭伯克段于鄢,涉及鄭莊公、共叔段、姜氏、潁考叔四個主要人物,其中,最核心也是最復雜的就是鄭莊公,由于以后若干篇目中多次涉及到他,所以在此作為一個專題來討論這個人物,以便更為全面地了解這個人物,從而對這幾個篇目做一個更為深入的把握。 

莊公其人(一)——孝 

鄭莊公,姬姓,也就是與周天子同姓,屬于同姓諸侯。在周朝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當中,屬于最高等級,按周制,公侯立國的諸侯是要到周天子駕前服務(wù)的,也正是這一制度直接引出了本篇和下面周鄭交質(zhì)的故事。 

且放下鄭莊公顯赫的地位,從一個常人的角度來審視他,可以說從小便是一個“苦孩子”,從他幼年的經(jīng)歷來看,已經(jīng)決定了日后他成為一代奸雄的全部性格元素。 

莊公字寤生,關(guān)于“寤生”的解釋,有很多版本,但結(jié)果只有一個,那就是莊公的母親姜氏從這個兒子一出生便體現(xiàn)出了十分的厭惡。取名“寤生”,按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當媽的給自己的兒子起名叫做“難產(chǎn)”,也真是沒這么當媽的。母其不母,子何以子?說實話,莊公平定了叔段的叛亂以后那樣對待自己的母親姜氏,也無可厚非了。當然,這只是我們現(xiàn)代人的看法,古代人可不這么認為。

古代人講究無條件的忠義孝悌,二十四孝中的臥冰求鯉,舜與象的故事,等等,等等,觀點都十分一致,那就是父母無論怎樣對待兒女,兒女都要孝順,說白了就是“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這就是我們要批判的封建思想了吧。 

說到這里,鄭莊公還是“不封建”的,母親、弟弟讓他死,他非但不死,還要還以顏色。當然這種不封建他是沒有自我意識的,純粹是以生存第一的利己主義本能驅(qū)使的。在處理完叛亂,自己的生存得到保障以后,還是最大限度的講求了孝悌,給弟弟留了后、讓母親有了安慰,按照潁考叔的辦法,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以黃泉見母的形式重新修復了母子關(guān)系。這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在這里埋下一個伏筆:如果莊公不對弟弟下狠手,結(jié)果會怎樣呢?請看《石碏諫寵州吁》的后續(xù)故事。 

莊公其人(二)——悌 

遇上一個惡母(注意:是親媽不是后媽),已經(jīng)夠悲劇了,偏偏還有一個長得帥、有勇力,還不安分守己的弟弟,更悲劇的是“惡母親”喜歡這個“壞弟弟”,還好莊公的父親還算說事兒,始終沒有答應(yīng)立段為世子,文中雖然只有“弗許”簡單的兩個字,但是我們可以用我們深厚的“后宮戲”觀影功底大膽的腦補一下,姜氏的“枕邊風”肯定是沒少給鄭武公吹的。不管怎樣,鄭武公沒有廢長立幼,不然莊公寤生就要真情上演春秋版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了。 

關(guān)于莊公的不悌,世人對他最大的詬病就是指責他沒有像舜對待象那樣以德服人。幾乎都說莊公采用欲擒故縱、養(yǎng)小惡除大奸的手段一步步殺掉了弟弟。就個人感覺來說,莊公殺弟囚母,應(yīng)該更多是出于無奈。 

首先看莊公的身世,雖然是長子,未來鄭國的接班人,卻被生母嫌棄,如果是庶出的弟弟跟自己較勁,還有嫡生母給自己撐腰,可是親媽一碗水端不平,還能指望誰?而且這種不公平待遇,應(yīng)該是貫穿于莊公整個童年的,甚至在莊公繼位以后,也表現(xiàn)的相當明顯。 

透過這些文字我們不難想象,莊公應(yīng)該是有一個不幸童年的,他應(yīng)該是一個善于隱忍、習慣逆來順受,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世子,同時他又不得不孝順,以最大限度地不讓父母,尤其是不讓父親的討厭自己,從而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和時間。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莊公從小應(yīng)該就很聰明、很有心計,雖然老實本分地侍奉著父母,但卻也不傻,對宮廷爭斗和政治斗爭還是很有心得體會的,不然,在惡母親、壞弟弟的夾擊下,成不成世子暫且不說,能活到立世子那天簡直就是奇跡了。 

所以,從莊公性格來看,雖然有悲劇童年陰影以及直接威脅作為他殺弟的動機,但從武公“弗許”兩字上看,他的孝悌還是深得父親認可的,至于說他是不是一直在假裝,我感覺不太可能,因為裝一天一年容易,從小裝到大,很難。而且一次裝不好,露出了馬腳,肯定會被惡母姜氏抓住把柄將他置于死地。最保險的辦法就是真心實意的去做。所以從這點來看“老實人不吃虧”是要放在長遠和大角度去衡量的。 

其次,從操作層面來看。先放任弟弟肆意妄為,等他反形已彰再下手除掉,這種做法好有一比:先養(yǎng)虎為患、后放虎歸山、再為虎添翼,最終擼起繡字(我知道這是錯別字,但你來告訴我原來的詞為啥成了敏感詞)上演一場“武松打虎”。似乎聰明的人、謹慎的人都不會冒這么大的風險。

這個計劃確實可以最大限度地洗清殺弟不悌的惡名,但是風險的可控性實在太差,從后面故事可以看出,莊公作為內(nèi)政外交軍事都出類拔萃的春秋小霸,他應(yīng)該會用更穩(wěn)妥、更果斷的手段去快刀斬亂麻。而兩次大臣勸他解決共叔段,左丘明筆下莊公笑而不答等表現(xiàn),我感覺也是他在臆斷,莊公之所以不動手,可能就是出于不忍心。

莊公如周,其實是對共叔段的最后考驗,給他最后的生機,怪只怪共叔段是一個一條道走到黑的人。如果莊公換成曹操,肯定會把共叔段的兒子也斬草除根,莊公卻放過了他,從這一點上看,鄭莊公對待親情,是那種不被逼的走投無路絕不會下死手的人。

另外,共叔段死前說“姜氏誤我”,并沒有說他哥哥的不是,其人將死,其言也善,從他的內(nèi)心感覺,哥哥對他還是不薄的,只是他的貪欲和偏向的母親最終把他送進了墳墓。 

所以,莊公在“悌”上做的已經(jīng)算是夠意思了,古代人在孝悌這些事上,總是以圣人的理想狀態(tài)要求別人,實在是有點不厚道,都像舜對象那樣,我估計,春秋的弒君者至少還要再翻一番!

《周鄭交質(zhì)》

讀完后,頭腦中浮現(xiàn)的第一個詞是“一諾千金”,當然這個故事確是另一個極端。對于信義來說,重要的就應(yīng)當是它本身,言出必行、一諾千金,不能以其他任何條件作為保證,否則,即使履行了“信”的內(nèi)容,也難保“義”的伸張。 

互換人質(zhì),在春秋戰(zhàn)國似乎是常事,但是周鄭交質(zhì)卻開啟了“君不君,臣不臣”的先河。俗話說,君無戲言,天子向臣下說事情,還要發(fā)誓,而且是用自己兒子發(fā)誓,可見周天子當時的地位已經(jīng)不如一個諸侯。

各諸侯之所以對他還客客氣氣,只不過是誰也不想明顯地做出離經(jīng)叛道的事情。

尤其是后來的五霸七雄,從心底每一個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只是把他當做了號令諸侯的一個傀儡和工具而已。我們一說“挾天子以令諸侯”好像自然就想到了曹操,其實他遠不是首創(chuàng)者,春秋戰(zhàn)國基本上一直就是這么過來的。

不由得感嘆,苦逼的周天子??!

這也是后來秦始皇廢除分封制采用郡縣制的原因,中央集權(quán)把權(quán)力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幾百年的分封制,地方勢力已經(jīng)習慣了各自為政的狀態(tài),突然到了秦始皇這里,所以都管他叫暴秦,才導致了“二世而亡”,這些都是后話,再扯就更遠了。 

對于周鄭交質(zhì),雖然鄭莊公百般推辭,但是最后仍然成為了既成事實,而且還上演了“奪糧”鬧劇,雖然最后以鄭莊公低頭認錯告終,也算是給了周天子面子,但是莊公的不臣之狀已經(jīng)十分明顯,由此,我們再引出: 

莊公其人(三)——權(quán) 

周鄭交質(zhì)的源頭起因,還是與第一篇中提到的與莊公弟弟共叔段的“內(nèi)訌”?!肚f公其人(一)》中提到過,鄭莊公作為公爵,是應(yīng)該到周天子那里當差的。

可是莊公清楚的很,身在鄭國的母親和弟弟蠢蠢欲動,只要他一走,江山易主立馬可待,所以他一直沒如周侍駕。但是領(lǐng)導身邊也不能沒人啊,于是周天子想換人來朝廷主事,想讓虢公來做卿士。

鄭莊公聽說后就不高興了,問周天子有沒有這事,周天子懼怕鄭國勢力,忙說沒有,還以“換兒子”來發(fā)毒誓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于是就有了周鄭交質(zhì)。 

由此看,莊公是一個權(quán)力欲望很強的人,碗里的肉我要吃,鍋里的肉也別想跑。其實作為一個合格的君主,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是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如果沒有點“臥榻之側(cè)豈容他人鼾睡”警惕性,那就會給那些覬覦權(quán)力的人以可乘之機。

皇帝或者說君主這樣的工作,是沒有做與不做之分的,只有生死之別。我們可以細數(shù)數(shù)歷史上的帝王,沒有幾個失去位置還能得以善終的,這條路一旦踏上了,是不能回頭的。 

在此不由得感嘆,實在是高處不勝寒啊,人人都在仰望權(quán)力的頂端,而只有頂端的那個人才會感受到孤獨與無時不刻不伴隨著自己的恐懼。天倫之歡若渴得,何苦生在帝王家??!

《石碏諫寵州吁》

本篇首要學的便是“教子”之道,“教之以義方”“六順”“六逆”在我們教育孩子時是應(yīng)該擇善而從、視惡而止的。 

其次,需要我們進行比較的是本篇中的桓公和《鄭伯克段于鄢》的莊公。都有一個被寵壞的弟弟,弟弟都覬覦哥哥的王位,本篇只是寫到了石碏上諫不納、教子不成后告老而去,讀史料的話,我們會知道,州吁最后弒兄篡位,桓公被殺。 

大家不妨換位思考下,如果自己是當時的一方諸侯,面對這樣情形,是做莊公還是桓公呢?在以孝治天下的古代,主流言論一定會批判莊公的不孝不悌,但是從事實角度出發(fā),莊公先發(fā)制人,強過被州吁殺死的桓公百倍。

也正是由于像桓公這樣讓“邪”壓倒“正”的事例頻頻出現(xiàn),才有了像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的那樣“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的亂世春秋。

有時候,正義是需要比邪惡更邪惡的,否則就會讓世道更加邪惡,但在為了維護正義而邪惡的路上,有多少能夠不忘初心呢? 

突然想起了巫妖王,玩過魔獸的朋友都知道,與天災軍團英勇作戰(zhàn)的人類王子阿爾薩斯,曾經(jīng)是光明與正義的化身,殺紅眼之后不也變成了邪惡的巫妖王了嗎? 

寫到這里,不得不感嘆,人性是脆弱的。

討論話題:

傳統(tǒng)孝悌的今日繼承;

你怎么看待古代的愚忠愚孝;

從鄭莊公“殺弟囚母”所謂的不忠不孝,怎樣把握鄭莊公這個人物。

打卡集錦

洛克

鄭伯克段于鄢

鄭莊公真是個厲害角色。從小到大,一輩子都很能擺正自己的位置。該隱忍的時候絕對忍,說白了,裝孫子的功夫天下第一。共叔段得瑟了這么多年,從小到大都在母親的庇佑下欺負他。小時候,他不敢不忍。因為他是倒著生出來的,不受待見。

好容易繼位了,年齡太小,加上母親莊姜是申國的公主,娘家勢力太大,一不小心弄不好王位不保,小命還堪憂。只能隱忍到自己實力強大,同時弟弟劣跡昭彰,天怒人怨,才能順勢而動,一舉消滅。該懷柔的時候懷柔,收買人心。

后來和母親莊姜黃泉相見就是如此。其實母子二人的仇恨和矛盾很難撫平,心理的芥蒂不可能消失。是做給百官和天下人看的。還是必須維持國君高大上的形象。還有該強橫的時候絕不退縮半步。

從后來的周鄭交質(zhì),割天子的麥子就能看出來他的梟雄氣質(zhì)??傊?,鄭莊公是一個杰出的政治家,合格的帝王。在極端困難的形勢下,出色的完成了歷史賦予他的責任。

 周鄭交質(zhì)

周鄭交質(zhì)開啟了禮崩樂壞的新篇章。實力決定一切,靠仁義道德和禮法已經(jīng)無法約束諸侯們的野心和行為。更無法保障傀儡天子的尊嚴,無法挽回失去的權(quán)力利益。

石碏諫寵州吁

對歷史背景沒大看懂,看得云里霧里,查資料說第一年石碏上書莊公,說了一大堆道理,沒有什么卵用。第二年就發(fā)生了州吁弒桓公而自立的事件。這里面時間好像不對。上書給莊公,后來莊公死了,桓公繼位還做了十幾年的國君呀,才被州吁所害。

怎么會在上書的第二年就被殺死呢。石碏這個人是虛偽還是愚忠呢,他所力挺的桓公是個酒色之徒,國政搞得一塌糊涂。他退休在家,絲毫沒有稍加制止和勸諫。最后大義滅親,倒是“教之以義方,弗納于邪”,靠這幾句名垂青史。

治國理政不行,參政議政也不行。也沒教好自己的孩子,最后只能想辦法殺掉成全一片忠心,成就大義,也是人間悲劇。

萌~

《鄭伯克段于鄢》:歷史很久遠,有些事也很難考究,就看完這篇文章,想從兩方面說一下。

一、我覺得鄭莊公為人還是不錯的,他處的時代周剛剛進入衰敗,過去一些禮儀孝悌的禮法余音還影響著他,我個人覺得他一直沒有制止他弟弟是想給他機會,就從他弟弟之前所做就已經(jīng)稱的上“非制也”了。

按照當時禮法應(yīng)該可以治他弟罪了,他卻沒有反而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往好了想,其實他也希望他弟弟可以聽到這句話從而自己悔過。鄭莊公也足夠聰明,雖然開始不處罰他弟弟,但是我想他也是做好了最壞結(jié)果的準備的,所以他弟弟造反他能從容解決。

二、從“孝”說他,從小不被母親喜愛,但母親要求還是答應(yīng),直到母親和弟弟串通謀他王位,估計當時太恨母親所以你才說出“不及黃泉,不相見也”。

可后來還是有了悔意。所以我覺得他還是深受周禮的熏陶的,但隨著周的衰敗,這種禮儀也就漸漸消失了,這也是孔老夫子一直想找回的宣揚的。

《周鄭交質(zhì)》:主旨很明確講“信”的重要性,也是舊周禮所提倡的。特別喜歡“明恕而行”這句,做什么事都需互相體諒。

《石蠟諫寵州吁》:文章很易懂,石蠟對衛(wèi)莊公提出的教育孩子建議,也是當時的一個標準,有些現(xiàn)在依然適用,不多說。

說一句我喜歡的句子,“若猶未也,階之為禍”,從古至今我覺得都能警醒我們,做什么事都一樣,猶豫不決就是人性的一個弱點,同樣也是造成很多事失敗的原因。

手殘木木

文言文的逐字逐句都值得推敲,尤其古文觀止和經(jīng)典書籍更是如此,開篇的鄭伯克段于鄢,以我約等于0的古文功底,雖然第一遍通讀并未發(fā)現(xiàn)故事的深層次開始高潮結(jié)尾和寓意,當時仍覺詞匯運用頗為有心,直到逐字推敲,才有點小發(fā)現(xiàn)。

題目,鄭伯克段于鄢,就點明了一個故事的地點和人物和結(jié)局,言簡意賅,用鄭伯不用莊公,貌似不是那么尊敬,克段,對共叔段直呼名字,克,分庭抗禮中的角逐勝利,在鄢這個地方,僅是題目就給了個不太好的故事,兩個不那么正直的人的故事。

事實也確實如此,從春秋時代宮廷內(nèi)斗就已經(jīng)如此的令人咋舌,武姜因為莊公的寤生,而心生厭惡,這還是親兒子,莊公縱容自己的弟弟肆意妄為,算是養(yǎng)而不教也是禍,共叔段咎由自取。其中幾個點的用字我很受用。

祭仲勸說后,莊公的:多行不義必自斃和子姑待之,按照小劇本,此時共叔段應(yīng)該是剛剛被封了太叔并無禍做,作為哥哥卻說多行不義,我們拭目以待。后信心百倍的再等弟弟作死,最后終于可以矣。

之后我最在意的一個點是,莊公和武姜的對賦,皆大歡喜,而后一句“遂為母子如初”這個如初,個人理解是母子心底各懷鬼胎的厭惡和猜忌,一下子就鮮明的對比了那個其樂也融融,其樂也泄泄。

從后面的2篇,也得以看出,本就不是什么居心正直的君子,其言也可畏,其行也可憎。江湖淪落,人心險惡,君心也是險惡。

icewanderer

鄭伯克段于鄢

本篇是左傳中的名篇。古文觀止一共十二卷,用了兩卷選的全是左傳,可見對左丘明是真愛啊。左傳全名為春秋左氏傳,是春秋三傳里最著名的一部。有個詞兒叫春秋筆法,在本篇中顯露無疑。

同樣一件事情,你用不同的說法來表述,代表著你對這件事的一個評判。后來有的儒家認為,孔子筆削春秋,可謂素王。可見在儒家的規(guī)則里,這是一件多么至高無上的事情。

鄭伯克段于鄢,鄭莊公明明是公爵,五等爵中最高,為何在此變成了伯?這就是作者對他的貶抑,雖然人家真實歷史上該怎樣就怎樣,但在我左丘明的這本書里,你就降格了。因為你縱容弟弟的惡行,不去教導他學好,反而促成他變壞。

除此之外,我覺得這篇里可能還隱含了幾層意思,一個是婦人干政,會帶來不好的結(jié)果。一個是嫡長子繼承制不得破壞。而且,京城大叔做了那么多的準備,最后半點還手之力也無。苦心經(jīng)營多年,一出城轉(zhuǎn)眼根據(jù)地都背叛了,可謂眾叛親離。

要么莊公一早就看透了這個弟弟是個草包,不足為懼。要么就是陰謀論了,看似放縱,背地里不知道做了多少準備工作。

最后的黃泉相見,千古樂道,作為孝道的典范。只不過,經(jīng)過了那么多的風雨,母子之情,真的還在嗎?

周鄭交質(zhì)

周以天子之尊,為了取信于鄭國,居然要互相交換人質(zhì)。再加上此后不久,周鄭交戰(zhàn),混戰(zhàn)中鄭軍一箭射中了周天子的肩膀。從此天子這個天下共主算是威風掃地,再無威信可言。春秋五霸,開始依次粉墨登場了。

石碏諫寵州吁

本篇就是教育理念陳述??梢娫谂囵B(yǎng)接班人這個事兒上,天朝文化格外的早熟。此時方為春秋初年,這個理念就已經(jīng)很成熟了。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人之常情是什么?分寸怎么把握?

編輯:靈厄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