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紅樓女子里,找出一個眼淚流得最多的人,那無疑是林黛玉了。 就像歌詞里唱的,黛玉的眼淚自“秋流到冬,從春流到夏”。 大觀園錦衣玉食的生活,在黛玉多愁善感的心中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 身外是繁華與熱鬧,內(nèi)心隱藏的卻是身世飄零的哀傷。 除了寶玉,誰能理解她這種綿密的憂郁?“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若是黛玉的一腔自怨,那“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則是無盡的哀傷了。 青春易逝,愛情無依。 一切如流水落花,一去不返。 借這平凡的細(xì)節(jié),作者曹雪芹寄寓的,是天地人生的一種大悲涼。 回到情節(jié),聽到葬花詞的吟唱,無怪乎寶玉要慟倒在山坡之上了。 也可以這么說,黛玉葬花,葬的就是她自己。 花容月貌,才情傲世。這些,對于一個寄人籬下的女子來說又有什么意義呢? 它并不能保證愛的自由,幸福的獲得,只能在那不可挽回的“呼啦啦如大廈傾”的崩潰里,一起毀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