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書之家 見識,不是說,看看天,看看地,就以為自己懂了整個天與地,就是見識。 而是…… ——題記 “看書,你說看一個人的能力,首要看那一點?” “見識吧!” “為什么?” “別的能力還好說,但,見識卻是限定一個人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重要的一環(huán)。” …… “看書,你說,我見過的東西應該不算少??!怎么你老是說我見識少呢?” “看過那大街之上的快遞員嗎?” “當然,我還常網(wǎng)購呢?……不過,看書,這跟我問你的問題有什么關(guān)系嗎?” “你說,那些跑快遞的應該見過不少風景了吧!可是,有用嗎?有嗎?” “我……” “其實也可以比喻成那些記者吧!他們本身見過的大人物應該不少吧!難道就因為這樣,他們也成大人物了?” …… 很多人對于見識的理解,往往都是見識就是見得多,看得多,有過有廣泛的接觸過事物,如到處走走,看看,那就意味著見識寬廣。 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理念。 因為這是見,卻不是識。 其實這個社會就存在那里,每個人都能看得到,但,每個人所觀看到東西,或是說對于所觀看到的東西,所產(chǎn)生出來的理解,卻不盡相同。 這是因為各自所站立的角度不同,逐是才會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 見識 不是說,只是單單站在自己的角度所觀看到的世界,就可以,以為自己了解了整個世界。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可惜,有95%以上的人,在95%以上的時間都犯了這個過錯(其實包括看書自己本人,也常常會因為某些原故,而犯了這個過錯。) 見識之所以叫見識,而不是叫看見。 那是因為,你看得到的同時,也能識別出自己所觀看出來東西的好、壞與本質(zhì)。 但,一件事物,往往會因為所站立的角落不同,所以會產(chǎn)生出不同的看法。 而,若想真正識別,那就必需換著不同的角度去觀看,或是站到別一個高度去全方面觀看,才能做到真正的了然于胸。 比如一座高山。 站在山腳下觀看到的,跟半山腰所觀看到,還是大有不同的。 當然那站在山頂之上,觀看到的事物跟前二者也是大有差距的。 除此之外,那坐在飛機之上,剛好經(jīng)過所觀看到的,跟這前三者也是有區(qū)別的。 而這,便是角度的不同,所產(chǎn)生出來的差距了。 …… 在這四者之中。 最容易,也最快將這座山給看穿,看透的應該是那坐在飛機之上的那位。 至于剩下三位,因為各自的角度問題,卻也就沒法如坐在飛機之上那位看得通透了。 不過,坐在飛機之上的那位,所觀看到的這坐山,也沒法如同剩下三位所觀看得那般詳細,這也是因為身處距離的原故。 若是將這四者合一。 由下而往上,再到最后,坐上飛機。 那他所觀看到的這座山,跟這前四者對比起來,要有了一定的差距。 而這就是區(qū)別見識的關(guān)鍵。 很多年前,有個朋友問我。 說,“看書,翻過了這座山后,其實依舊是山,那你為何還要去拼命翻越呢?” 是?。槭裁茨?? 看著天空飄下的雪花。 去年飄落下的雪跟今年飄落下的雪,同樣都是雪。 可是,放眼看去,還是有很大的區(qū)別的。 而這區(qū)別與認知,或許就是分辨見識多寡的最好辦法吧! …… 篇外文:感覺現(xiàn)在的電視劇還真是毀三關(guān)??! 而后,在寫這篇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關(guān)于中年人所特有的茫然期。 等回頭那天有空,再加一篇關(guān)于這段茫然期該怎么破吧! 文:看書之家 音樂:《十年》 覺得好就小小關(guān)注下,不勝感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