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經(jīng)擔任亞洲第四大圖書館——南京圖書館館長,打造了全國最大的國學典籍藏閱基地,在圖書館內建立了傳統(tǒng)文化弘揚場所“十德堂”,分別以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廉、恥命名。他的館長辦公室可以俯瞰長江路文化一條街,正前方的江蘇省美術館、斜對面的“總統(tǒng)府”都盡收眼底,但他卻不太有時間看風景,因為他要為珍藏的古籍營造最好的“家”,要為愛書的人營造最好的“家”。 徐小躍教授 他是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學生們眼中的 “男神 ”級教授。他在南大開設并講授中國哲學、天人哲學、儒道佛與傳統(tǒng)文化等課程,打通哲學和國學的 “任督二脈”。他的課,教室里的人擠得滿滿當當。知乎上“南京大學有哪些有魅力的老師”問題下面,網(wǎng)友們這樣評價他的授課:不用PPT,全程坐講或起身板書。課程輕松,內容易懂但又有啟發(fā)性。哲學本來艱澀難懂,但他喜歡循循善誘,還風趣幽默,從“中國”“古代”“人生”“哲學”四個角度闡釋了“中國古代人生哲學”,非常有啟發(fā)性,受益匪淺。力薦這門課和這位老師。 他曾經(jīng)榮獲“江蘇省2017中華文化人物”榮譽稱號,在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江蘇省全民閱讀辦主辦的“中華經(jīng)典誦讀”活動中,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擺渡人”,他引領無數(shù)讀者進入傳統(tǒng)文化的殿堂。 作為三智書院的名譽院長和導師,徐小躍教授不僅講課,也參加三智舉辦的三智論壇、三智年會、開班儀式等各種活動。其廣闊的視閾、淵博的國學底蘊與生動的授課受到了三智同學們的喜愛。 關于國學,徐小躍說,“國學應該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部分,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是向世人展現(xiàn)中華文化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記憶,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恒魅力和時代光彩?!?/div> 關于學習國學,徐小躍說:“學問的終極目的是把丟失的良心找回來。” 關于“儒釋道”智慧與傳統(tǒng)文化,在三智書院的課堂上,徐小躍教授如是說。 一問:“儒釋道”智慧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是什么? 國學包括的層次很多,有常識的、有經(jīng)驗的、有學術的、有道德的、有民族的心理、有民族的魂。用中國古人的話來說,這樣的文化包含形而上與形而下兩個層次?!吨芤住罚骸靶味抡咧^之器,形而上者謂之道?!庇行蔚?、具體的,能夠感知到的這個存在是形而下者,如中國古代文明中的四大發(fā)明、長城、故宮、兵馬俑等為形而下者。超越形而下的,無形的,但確實存在的是形而上者,主要是思想、規(guī)律、觀念、思維方式。 二問:儒家、道家等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源頭是什么? 《周易》是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源頭。 《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div> 三問:什么樣的狀態(tài)才像個人? 古人認為可以把”知”看做高于禽獸的存在,但如果沒有一個比知更根本的理念,那人與禽獸的根本區(qū)別的幾希究竟是什么?良心、良知、良能。 四問:良心是一種什么心? 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善不是與惡相對的名詞,而是超脫善惡之上,人之為人最真實的存在。 正如良心,就是本心,自然之心。 五問:每個人來到天地宇宙之間,是以什么方式存在著? 人永遠在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兩種矛盾對立的二重關系中存在! 六問:為什么儒道佛及所有的宗教會有一致的價值取向? 因為是針對人特殊的本性而來的。 七問:為什么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樣? 這是觀的問題,也就是心的問題,國學就是要讓你的心洗凈。 八問:天地有什么德行? 周易——天地大德曰生。 九問:如何看待名和利? 老子提出:“名與身孰親?貨與身孰多?得與亡孰?。俊?/div> 佛教,“般若”是一個智慧也是一個工具,我們乘載著工具。有小乘、大乘之說,小乘是自己的私欲,大乘是普度眾生。 不論般若,不論涅槃,它所指向的是無份、不二、平等、圓融這樣的境界,這是無法超越的智慧。 十問:中華文明是什么樣的文明? 一是偶性文明,一是和合文明。 偶性文明注重關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自身的關系。 和合文明注重的是和諧與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