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能夠庇佑你的,只會是你的實力,和你對自己夠不夠狠。 哪有那么多的中年危機,許多時候,不過是你又懶又喪。 之前有一個新聞很火。 在北京的黃金地段,一個賣雞蛋灌餅的大媽和顧客吵了起來,震怒之下,大媽脫口而出一句話:我月入三萬元,怎么會少你一個雞蛋! 此言一出,不但沒有以往鍵盤俠們的吹毛求疵,大媽這耿直的話語還讓廣大網友齊齊豎起大拇指,為這個上了年紀卻還奮斗在攤位前線,靠勤勞致富的中年婦女點了上萬個贊。 翻開評論,也是清一色大寫的服氣。有網友說,這么勤奮肯吃苦,月入三萬元有什么不可以?就憑大媽這實打實的工作量,別說月入三萬元,就是月入五萬元依然沒毛病。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和面出攤,勞累十幾個小時才能下班,天天風吹日曬,全年無休。 這個社會就是殘酷又現(xiàn)實,你只有吃得了苦、受得了累,才有可能把生活過得更好,否則就只有羨慕的份兒。 我們這些90前后出生的人,眨眼間也要奔赴中年了。前兩天看到一句話,大意是說,80后有的還沒成家呢,第一批離婚的90后已經出現(xiàn)了。 也許是因為這股頗為激進的風氣,我身邊很多人已早早步入了所謂的“中年危機”狀態(tài),才二十來歲,心態(tài)就喪到爆炸了。 我卻開始深思起來,那個起早貪黑,全年無休的大媽還沒“中年危機”呢,才二十五六歲的我們,哪兒來這么多的中年危機? 中年危機是什么? 是那些三十歲之前未曾好好打拼、得過且過的人,等到拖家?guī)Э凇㈤_銷與日俱增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收入遠不足以支撐家用,伴隨著絕望和無奈,進而表現(xiàn)出人生后半場乏力的狀態(tài)。 你看那些三十歲事業(yè)蒸蒸日上、對前途充滿希望的人,什么時候嚷嚷過中年危機了? 宮崎駿說:當一個人步入中年,他就已經成了一頭豬。過了30歲,人生就不再是縱馬奔馳,而是負重登山。 只是,這世界上,99%的人,都誤會了中年兩個字的意義。 何為中年? 它至少有兩重意思。 一是身體已經不再年輕,必須承擔責任和壓力; 二是你擁有了更多對抗世界的力量。 你的閱歷,你的人脈,你所有獲得的生活經驗,都是這種力量。所以,中年其實是無所畏懼的。 真正讓人遺憾的是,你年輕時偷的懶,成了今天你背負的壓力。而你至今仍然在迷戀那種得過且過的人生,安逸的混日子,不思進取。 年輕人的好處,就是每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能飛。而中年人在煽動翅膀時,兩邊羽翼上還掛著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 人到中年,你要想不被生活打倒,就只能咬著牙起來,不偷懶,不沮喪,打倒生活。 我們有時候或許真的太矯情,有人30來歲就覺得應該休息了,覺得自己老了。 而有的人,40歲還像20歲一樣奮斗,甚至比大多數(shù)20歲的年輕人還要拼命。 長期主義,依然是一個值得訴說的話題。 那個在海底撈打工的人,如今身價30億,那個40歲開始奮斗的影帝,如今大紅大紫。 中年,體力不行了,還有思想,算是一個經歷了10來年工作經歷的人,至少不會像一個初入職場的小白。見過了很多人很多事,至少不會太冒險,不容易犯錯。 人到中年,能夠庇佑我們的,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實力。 其他的危機感,或者憂慮,都是多余的。又佛又喪,不應該作為中年人的主流情感。依然還是選擇默默努力,調整心態(tài),不斷強大實力和格局,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讓自己活在短暫的舒適區(qū)的,那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變得沒有競爭力。 年輕時努力,中年時依然不放松,把10年后真正無法去做的事情,提前做好,至那時,或許會變得輕松許多。 不遷就自己,坦然面對生活的殘酷和不確定。 讓中年危機,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