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即漢文帝(前180年—前1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母薄姬,漢惠帝劉盈之弟,西漢第五位皇帝。前180年,呂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陳平等大臣把諸呂一網(wǎng)打盡,斬除呂氏權(quán)力,迎立代王劉恒入京為帝,稱為漢文帝。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漢文帝劉恒的這次誅呂行動中,對呂后的子孫幾乎是趕盡殺絕,卻單單放過了呂后的外孫女,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是有什么更深層的原因,讓張嫣幸免于難呢?讓小編來為你分析分析吧! 第一個原因是,張嫣是呂后的外孫女,但同時也是劉邦的外孫女,實際上是有著劉氏家族的血統(tǒng),是十分尊貴的身份。眾所周知,中國古代向來十分重視血緣關(guān)系,皇室家族則更不用說,張嫣身上既然流淌著劉家的血脈,自然為她加上了一層無形的“保護傘”,沒有一定正當?shù)睦碛?,漢文帝是不可能隨便處置張嫣的。 第二個原因則是漢惠帝劉盈是漢高祖劉邦親自選定的皇帝人選,而張嫣是漢惠帝劉盈的妻子,尊為皇后,這個身份使她受人所尊敬。再加上漢文帝登基以來,一直提倡“仁孝”,自己向來也是以身作則,如果殺死張嫣,則是對自己的父親的不尊重。 由于漢代對于孝道十分重視,經(jīng)常把“孝”作為選官標準之一,可想而知“孝”在漢代的重視程度之高,這種不尊重父親的行為,更是當時時代所不能接受的,會受到很多人的非議和反對,漢文帝劉恒登基不久,為了鞏固皇權(quán),為了得到百姓們的支持,是不會枉然殺死張嫣,張嫣自然免于一難。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一直以來張嫣就是呂后鞏固自身權(quán)利的工具,就如傀儡一般,實際上并沒有自己真正的權(quán)力,也沒有參與到政治斗爭中,其實根本沒有對漢文帝劉恒造成任何的權(quán)力威脅,漢文帝劉恒則更沒有殺死她的必要。 同時,據(jù)史料記載,我們清楚地知道,漢文帝劉恒其為人寬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調(diào)。而張嫣是魯元公主與宣平侯張敖之女,在五歲的時候就被劉邦夸過,其容貌成年后必會比戚夫人還要美麗,可見她的長相之出眾。 但就是這樣一個貌美如花的小女孩,在公元前192年,年僅十一歲的張嫣被迫成為舅舅漢惠帝的皇后。作為政治斗爭犧牲品的張嫣,終生未獲得幸福,身世十分可憐,所以漢文帝對于張嫣其實是有憐憫之心的,廢除了她的皇后之位,但卻保住了她的性命,將她終身留在了北宮,張嫣去世后,還將她合葬于漢安陵。 張嫣的一生是令人感到可憐的,不幸卷入政治斗爭中,無法對自己的命運做主,任人擺布,終生也沒有遇見自己的所愛之人,在這寂寞的皇宮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史記》 以下是小編根據(jù)粉絲關(guān)注度整理的一些熱門優(yōu)質(zhì)公眾號,搜索這些號不容易,希望可以為粉絲們帶來一點點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