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清明時節(jié),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祭祀先祖,祈愿逝者天堂安息。其實,在清明節(jié)的時候,春意正濃,草長鶯飛,氣溫微涼,最適合結(jié)伴踏青游玩。試想一下,在楊柳依依,繁花吐蕊,春光日盛的時節(jié),呼喚三五好友一起郊游踏青,在萬物競發(fā)的大好時節(jié)尋春、探春、賞春、享春是怎樣的愜意與灑脫?。?/span> 古人就最喜歡在這樣一個時節(jié),結(jié)伴賞春,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篇篇動人的清明詩。你看在杜牧眼中的清明是多么的快意十足?。?/span>
元朝的楊允浮也在自己的《京城雜詠》中寫道:
翻遍千萬詩篇,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文人墨客在清明時節(jié)游覽西湖美景是十分鐘愛的,無論是唐朝的白居易,還是宋朝的蘇軾、楊萬里等人都曾經(jīng)在杭州為我們留下了著名詩篇。尤其是蘇東坡那句
今天小赫赫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同樣是來自于宋朝詩人的一首清明游蘇堤的詩,這首詩雖然無法與蘇軾的詩相提并論,但是整首詩通過對西湖的側(cè)面描寫也將西湖的美景描繪得猶如人間天堂,美不勝收。 這首詩就是南宋詩人蘇惟信的《蘇堤清明即事》: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前兩句中,作者就直接點明了清明春游的主題。 清明時節(jié)正是梨花盛開的時候,走在西湖邊上感受著迎面吹來的和風(fēng),堤上的人們已經(jīng)開始在這樣溫暖的季節(jié)忙碌了起來。加上這個時節(jié)外出游玩的人逐漸增多,西湖顯得格外熱鬧。很多人來到西湖蘇堤上。 首句簡單直接,說明了清明春游的熱鬧場景,但是卻沒有從正面直接描寫,而是通過梨花、春風(fēng)等關(guān)鍵詞寫出西湖湖畔詩情畫意的春意風(fēng)景,讀上去令人陶醉其中,我們似乎能夠聽到草叢中鳴叫的昆蟲、能夠感受到花紅柳綠的兩岸美景。 在這里、在這時,清明是美的,西湖也是美的! 尤其是后一句中的“半”字,瞬間就點明了西湖蘇堤的熱鬧場景,略帶夸張地說有一半的杭州城的人都出來了。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最后兩句依舊通過是喧囂過后的反面襯托來說明游覽西湖美景的人之多,更加顯示出此時此刻風(fēng)景的美已經(jīng)到了極致。 本意:到了傍晚時分,人們慢慢地都回家了,但是在西湖蘇堤上的千萬株楊柳依舊在風(fēng)中搖曳,它們在等待著鳥兒的歸巢,因為到此刻,西湖的美景是屬于它們的。 最后兩句,看上去似乎是游人打擾了小鳥們平靜的生活,但實際上我們細品之下會發(fā)現(xiàn),作者在這里所想要說明的是西湖蘇堤的景色太美了,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是熱鬧非凡,雖然傍晚的時候人們已經(jīng)回家,貌似歸于平靜了,但是流鶯歸巢,熱鬧依然。 白天屬于游人,而夜晚屬于小鳥,都感受到這里的春色美好。 最后一句似乎與歐陽修筆下的《醉翁亭記》有些相似,后者在文中也寫到人們到山中游玩,也同樣寫到夕陽西沉?xí)r游客回家而山鳥歸林的情景。也許,在古代的文人思想中,人與自然本來就是一體的,也許在那時,這樣的思想就已經(jīng)是“生態(tài)學(xué)”范疇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