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僧先后收齊天大圣、天蓬元帥、卷簾大將三個戴罪天神做了徒弟,又收了玉龍三太子做了坐騎,取經(jīng)隊伍剛剛拼湊齊整,師徒四眾一龍馬,一路結伴繼續(xù)西行,結果就迎來了觀音菩薩、黎山老姆四圣的考驗。 這便是《西游記》中的《四圣試禪心》橋段。 這四圣試禪心中,一開始,黎山老姆所化的老婦人要招唐僧四人入贅,唐僧推諉不肯,并以一首宣講出家好處的詩相和。 結果“老婦人”佯裝惱怒,唐僧嚇得趕緊妥協(xié),推薦徒弟們留下一個入贅。孫悟空說自己打小不知道男女之事,沙僧更是義正言辭的斷然拒絕,只有豬八戒說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卻被唐僧直接無視。后來豬八戒干脆幾乎把話挑明,唐僧還是無動于衷。為什么會這樣呢? 豬八戒的心思 唐僧看到惹惱了“老婦人”,趕緊勸說孫悟空說:“你留下來吧?!睂O悟空卻把球傳給了豬八戒。豬八戒怎么說的呢:
豬八戒的秉性本就是好色,曾經(jīng)為了嫦娥還鬧了一回天宮,差點被燒烤烹炸做了天庭下酒菜。即使后來被貶下界了也沒有閑著,先是找了卵二姐,后又尋了高翠蘭??芍^死性不改。 一個烏斯藏國高老莊的小家碧玉高小姐,就讓八戒魂牽夢繞直到靈山了。何況這里人家富貴,可保衣食無憂,又有老少四位美女免費送上門來,老豬會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 八戒一句“從長計較”,貌似模棱兩可,卻已經(jīng)表露心跡,只是不好意思明說而已。他沒有明確表態(tài)同不同意留下,但這話中之意估計任誰都能聽得出來。 “老婦人”甩了個冷臉走后,八戒一看,壞了,前面可能把話說的過于含蓄了,師父等人沒有聽明白。八戒直接埋怨師父說話不留活口,悟空、沙僧早已經(jīng)聽出了八戒言下之意,于是兩人你一言我一語“調(diào)戲”八戒,干脆把個二師兄惹惱了,開始口不擇言:
“都有此心”、“色中餓鬼”、“好事”,這是關鍵詞! 唐三藏的反應 豬八戒先是含蓄后直白的說出了心里話,就差直接說“師父啊,既然你們不愿留下來,我就勉為其難,獻身為大家解困吧!” 面對這樣的表態(tài),唐僧是怎么反應的呢?在豬八戒第一次說出“從長計較”的話來之后:
唐僧居然直接裝傻,把八戒的意思曲解為不愿留下入贅,然后轉手把球遞給了沙僧。 后來,三位高徒在那里斗嘴,豬八戒被悟空和沙僧擠兌急了眼,說出了“都有此心”、“色中餓鬼”、“好事”的大白話,御弟哥哥在干什么呢? 唐三藏干脆做了一回忠實的聽眾,在那里一言不發(fā),不知道是心里在權衡、回味“老婦人”的入贅建議,還是在思考脫身之計,又或者在那里一身冷汗地念“阿彌陀佛”,亦或者樂得看熱鬧聽三兄弟說笑。 豬八戒一看不是事,便以放馬為名溜出去找機會。悟空看透了八戒心思,也要跟出去,玄奘法師這才開了金口囑咐悟空:
唐僧為什么會無視八戒的“表白” 原著前文說,唐僧見“老婦人”發(fā)怒后的表現(xiàn)是“者者謙謙,”直白一些就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顫顫巍巍,就是有些怕了的樣子。貌似被迫無奈,才先后問悟空、沙僧可不可以留下來入贅。 如果唐僧本意真的要留下一個徒弟來入贅,那么豬八戒肯定是首選之人,畢竟高老莊剛剛過來不久,老豬的秉性唐僧已經(jīng)很清楚了。而先問悟空再問沙僧,則是先看看他倆的態(tài)度,他倆如果也愿意留下來,那么有可能取經(jīng)團隊直接成了相親團也未可知。 而結果呢?悟空和沙僧先后表態(tài)不愿留下入贅,那么自己肯定也不能留下來。在老豬已經(jīng)袒露心跡的情況下,留下他就很正常了。 唐僧對豬八戒的話先是裝傻沒聽懂,后是裝聾沒聽見,既沒有表示同意,也沒有嚴詞呵斥。說明什么?說明唐僧并不是真心想讓八戒留下來,起碼是不想讓他單獨留下來。 但是,豬八戒還是以放馬的借口,偷偷與“老婦人”達成了協(xié)議。最終,老豬撇下唐長老和悟空、沙僧,興高采烈的去撞天婚了。剩下的他三位光棍“吃了齋,急急鋪鋪,都在客座里安歇。” 為什么唐僧先后問了悟空、沙僧是否要留下入贅,卻偏偏對老豬的表白聽而不聞、視若無睹?只有一個解釋,就是:唐御弟動了凡心了! 估計這一夜,沒有睡好覺的不光是二師兄豬八戒,還有一位大唐御弟唐長老。 BTW(順便帶幾句):關于四圣試禪心,讀原著到此處,勇評不禁想賦詩一首。只是掂量才疏學淺,只能退而求其次,編幾句順口溜以搏大家一笑。 四圣試禪心,唐僧不忘本;猴王真頑劣,老沙愛認真。八戒貪美色,一夜撞天婚;空惹繩索捆,警醒夢中人。簡帖另有指,褒貶用意深。 本來還想湊兩句的,實在編不出來了。歡迎朋友們指點、補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