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干凈,是一個人最好的涵養(yǎng)
破曉夢然
2020-07-17
| 轉(zhuǎn)藏
人的一切都應(yīng)該是干凈的,無論是面孔,衣裳,還是心靈,思想。干凈,是一個人極好的氣質(zhì),也是對一個人極高的評價,更是一個人極高的修為與涵養(yǎng)。以整潔得體的姿態(tài)示人,以溫和有禮的言語對人,以善良至誠的真心待人。楊瀾也說:沒有人有義務(wù)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fā)現(xiàn)你優(yōu)秀的內(nèi)在。儀態(tài)上時時保持干凈的人,是心中裝著別人,也給予了別人最大的尊重。文學(xué)大師木心,在1957至1978年的二十年間多次入獄,受盡污穢與折磨。關(guān)他的人都在想:木心一定會爬著出來,身子佝僂,衣衫襤褸,骯臟不堪。可出獄那天,所有人都驚呆了,木心腰板堅挺,褲子還有筆直的褲縫,皮鞋擦得能倒映出人影,面帶微笑,干凈極了,優(yōu)雅極了。 無論外在環(huán)境如何不堪,始終保持干凈的儀容和得體的舉止,是對世界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外在干凈,是一個人最好看的樣子;而待人干凈,則是一個人最有涵養(yǎng)的樣子。言語上,不會犀利辱罵,不會詆毀誣陷,不會因為小事大動干戈。從他的嘴里,你聽到更多的,永遠是贊美、請教或委婉示意。態(tài)度上,常常坦蕩純凈,一片赤誠,行得正站得穩(wěn),說得出做得到,不玩心眼,不耍手段,不和小人茍同,不和壞人合污。一個干凈的人,心無雜質(zhì),品無瑕疵,見過世間黑暗,內(nèi)心依然澄澈;遍歷風雨坎坷,也依舊保持初心與善意。蘇格拉底說:告訴我誰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樣的一種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若以不堪之心度人,迎來的也是這般待你的人。而你若以純凈之心待人,那么你眼之所見也都是純凈和美好。能以一顆真誠的善心對待親人和朋友,那么他的靈魂必然是清澈如水、干凈透明的。人生這一路,首先自己需要也成為靈魂干凈的人,有自己的品格與魅力,然后才能與靈魂干凈的人為伍。《明朝那些事兒》里有一句話:在這個污濁的世界上,能夠干干凈凈度過自己一生的人,是值得欽佩的。一個人,外在樣貌是天生父母給的,而內(nèi)心的純凈卻是自己修煉而來的。一個認真生活、熱愛生活的人,會把自己當成一顆璞玉,經(jīng)過切、磋、琢、磨,變得溫潤,變得璀璨。國學(xué)大師梁漱溟說:苦悶的來源,即在于心地不單純。只有修煉一顆大道至簡,歷經(jīng)人事蕪雜,世事浮沉后,依舊簡單的心才是心凈的正解。內(nèi)心干凈的人,盡管周圍不斷變化、世俗紛擾,也始終能保持自己內(nèi)心的清澈,能在充滿誘惑的物質(zhì)中脫身,沉下心來做自己。無愧天地,無愧內(nèi)心,才是心凈之人的追求。心凈雖然很難,但沒有那種方式會比問心無愧,昂首向前更容易獲得內(nèi)心的滿足。保持心靈干凈的人,有著一顆赤子之心,安定祥和,專注工作,專心生活。楊絳的一生活得與世無爭,便是源于心靈的干凈。名利對她來說是逆流,只有讀書、寫作,才是順應(yīng)天性。 就算是出了新書,她也不喜歡宣傳,只是淡淡地說: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心靈不夠純凈的人,一生都在追逐泡泡,最終膨脹到了一定程度,砰的一聲,一生努力付之東流。心靈干凈的人,坦坦蕩蕩做事,不畏世俗人言,自然少了庸人自擾的煩惱,活得自在,過得心安。干凈,說到底就是一種修養(yǎng),是你經(jīng)歷世事艱難后,以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這個世界。看過世間的欺騙,走過風雨坎坷,依然聽從己心,真誠善良。干凈,不僅是一個人最好的底牌,也是一個人最大的福氣,是一種返璞歸真的人格魅力。人世間浮浮沉沉,始終保持一顆干凈正直的心才是最高境界。內(nèi)心干凈的人,或許走不了捷徑,但一定會比別人走的更穩(wěn)更遠。真正干凈的人,既愉悅了他人,又修煉了自己,更凈化了這個世界。愿我們都能做一個內(nèi)心純凈的人,不囿于世俗人言,自在做自己,跟隨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保持簡單,如此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