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玉紅(左左) 1 大清早打開朋友圈,H同學的照片又跳入眼簾,照例配了一句話:“這么痛苦地活著,還不如痛快地死掉!” 圈里不知情的人看到一定會嚇一大跳,以為她遭遇了某種滅頂之災,而我們相熟識的幾人卻清楚,她所謂的痛苦,只不過是孩子學習不太好罷了。 “為什么別人都過得那么好,而我卻這么痛苦!” “活著的意義就是忍受痛苦嗎?這樣的日子什么時候是個頭!” 類似的心情說說隔三岔五會出現(xiàn)在朋友圈,我們都習以為常。為了證明的確痛苦,她往往還會配上一張妝容精致卻愁眉苦臉的自拍美照。 盯著她痛苦的美照好久,我很好奇:發(fā)完朋友圈,她的痛苦得到緩解了嗎?經常發(fā)牢騷,孩子的學習進步了嗎? 圈友中還有類似H同學者。 “笑掛在臉上,淚流在心里!” “我的累,誰能體會!”…… 常發(fā)此類說說的是朋友G。其實,天沒有塌,地也沒有陷,她只不過是中年遭遇離婚罷了。 我覺得幸福的人各有千秋,不幸的人千篇一律,那就是對痛苦懷著執(zhí)迷不悟的偏愛!并非我鐵石心腸,對別人的痛苦漠不關心。其實,人生的苦不外乎生老病死,行至中年的我們已走過人生之路的三分之二,誰能沒有經歷過幾多波折呢?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能否讓你的痛苦減輕半分? 2 《無量壽經》有言: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行當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就是說人活著,享受快樂的同時總要經受痛苦,而這種種苦,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至死方休,無法替代!這就是佛說的苦海無邊吧。 可是佛也說了:回頭是岸。 且不說同學H式的無病呻吟,為賦新詞強說愁,哪怕真的遭遇難以承受的苦痛折磨,人到中年的我們不也得挺直了背脊,為自己撐起一片藍天嗎? 鄰居娟子姐就是很好的例子。 四十多歲的她,在三年的時間里相繼經歷了兒子車禍殘疾、丈夫癌癥去世的打擊,消沉一段時間后,她很快恢復原樣回歸生活,每天清早干凈利落地出門上班,傍晚散步鍛煉,一如從前,風雨無阻。 為了盡快還清債務,她利用工作之余做起了微商。她從不抱怨,和從前一樣總是面帶笑容,從內而外散發(fā)著陽光的味道。每當看到她溫婉的微笑,得體的裝扮,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經歷過痛苦洗禮、債務壓身的女人。聽了她的故事,沒有人不對她肅然起敬。 她那20歲腿部殘疾的兒子也在酒店找了份工作,開始了自力更生的還債生活。我想,這個年輕人的陽光和樂觀,恐怕與他母親的身教是分不開的。有這樣的母親,他很幸運。 人生是一場滄桑,也許只有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才能對生命更多一份敬畏和尊重。幸?;蛲纯?,都是生活的饋贈,微笑面對可能比垂頭喪氣更來得酣暢些。 3 而圈友R就比較幽默了。發(fā)一張蹲在墻角瑟瑟發(fā)抖的圖片,配以文字: “XX的人都在等第一場雪,而我,在等那個給我買羽絨服的人。” “我的手這么美,可總感覺缺點什么?!?/p> “男人的情話再好,也比不上一條金項鏈!” 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共同的好友問我:R這是在向誰要禮物?我答,誰知道呢。 不過,已中年的女人,除了老公,還能期待誰買禮物給你呢?希望老公之外的男人買禮物的女人,恐怕不是好女人。我覺得,男人昂貴的禮物只配送給自己心愛的女人,準確地說,只配送給與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 也許R只想幽默一下,小女人一下,可是不但幼稚,而且缺少美感。中年女人,歲月已偷走了我們的青春,沉淀下來的,應該是通達和徹悟。 女人愛美是天性,可也得量力而行,尤其是人到中年。能力充足,就穿金戴銀,盡享奢華高貴;能力不足就粗茶淡飯,自得其樂。 有時候,女人的自視清高也很美,無論何種處境,請不要活成乞丐的模樣,讓人垂憐。 如果把女人比作花,中年女人不是妖艷張揚的春桃,不是清麗婉轉的夏荷,而應該是深秋的菊花,美麗卻不浮躁,優(yōu)雅而不淺薄。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經寒霜洗禮,兀自開放;任風雨侵襲,抱香枝頭。你,就是自己世界的女王! - 作者 - 劉玉紅,微信名“左左”,一位熱愛文字的中學教師。喜歡徜徉在散發(fā)墨香的世界自得其樂,散文和詩歌散見于網絡平臺和紙媒。愿在這里遇見美,也遇見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