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原醫(yī)案 王某,女,33歲。 心下滿痛半年余,胃鏡檢査:淺表性胃炎。2004年4月13日來診。 望其面色晦暗,形體瘦削,舌淡潤(rùn),苔薄白而滑。詢知倦怠乏力,飲食無味,惡心,嘔吐清涎多、食物少。子夜?jié)M痛尤甚,心煩難寐。手足不溫,腹背畏寒,大便不干,三四日一行。月經(jīng)后期,經(jīng)來腹痛,量甚少,一天即凈,經(jīng)期手足益冷。診其脈,沉弦細(xì),觸其腹,心下痞滿,腹肌不緊張,當(dāng)臍悸動(dòng)。 處方:吳茱萸10g 黨參15g 半夏10g 生姜10片 紅棗12枚 三劑 二診:心下滿痛大減,再未嘔吐,心煩亦止,可安然入寐。手足、腹背仍畏寒,中虛一時(shí)難復(fù)也。 原方加減治療。 按語 觀其脈癥,此肝胃虛寒,水飲上逆也。肝胃虛寒,則為痛為滿,厥冷畏寒;水飲上逆則嘔吐清涎;子時(shí)一陽生,陽氣與陰寒抗?fàn)?,是以子夜心煩。治?dāng)溫中散寒,健脾和胃。 相關(guān)經(jīng)典條文學(xué)習(xí) 《傷寒論》第243條:食谷欲嘔者,屬陽明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 《傷寒論》第309條:少陰病,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者,吳茱萸湯主之。 《傷寒論》第378條:干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