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膽濕熱是指濕熱之邪蘊結(jié)肝膽的病證,臨床表現(xiàn)為脅肋脹痛、腹脹厭食、口苦泛惡、小便短赤或黃、或身目發(fā)黃。不同的體質(zhì)要分別對待和治療,沒有最好的中成藥治療肝膽濕熱,只有最佳對癥治療,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確定是肝膽濕熱后可以通過中醫(yī)中藥來調(diào)理治療,治療效果最佳的藥物為龍膽瀉肝丸。龍膽瀉肝丸的組成主要有龍膽草、黃梔子、黃芩、通草、澤瀉、生地、當歸、甘草等,這些清肝火的效果是比較好的。龍膽瀉肝丸性味苦,澀,大寒,無毒,能夠起到清肝利濕,瀉火解毒的作用。但是龍膽瀉肝丸里面原來含有關木通,對于腎功能不好的患者要慎用。不過目前大部分藥廠都把龍膽瀉肝丸的通草代替了木通,因此是比較安全的。治療肝膽濕熱的中成藥還有:茵梔黃口服液,茵梔黃顆粒,消炎利膽片,膽通片,加味逍遙丸,大柴胡顆粒,舒膽片,蒲地藍消炎片,梔子金花丸,黃連解毒片,虎杖顆粒等等。另外肝膽濕熱還可以從飲食上調(diào)整,吃些清熱利濕的蔬菜等。 濕氣重是中醫(yī)常見的概念,其原因主要是食用過多的肥甘厚膩的食物,加之潮濕寒冷的氣候不利脾胃運化吸收而導致。在藥物方面,可以吃一些中成藥來調(diào)理,比如可以吃些健脾化濕的理中丸,或是利濕的參苓白術散等藥物。然后在平時要注意飲食的調(diào)理和注意多運動。在飲食上不可貪涼,一些寒冷的食物做好不要吃,可以多吃紅豆,薏仁米,這兩者是祛濕佳品。平時多運動,出出汗,對于除去寒濕有很大的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