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道德經(jīng)》這本書,想必人人都有所耳聞。但是大家對《道德經(jīng)》的理解卻很淺顯,要么只是知道《道德經(jīng)》是古時候一位名叫老子的人寫的書,又或者只聽說過《道德經(jīng)》第一章,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但是卻不知道這短短12個字到底什么意思。 《道德經(jīng)》實際上是一本哲學類書籍,書上記載了作者老子對天地和宇宙的思考,并且告知了眾人應該以何種態(tài)度度過自己的一生?!兜赖陆?jīng)》這本書很好地印證了大象無形這個成語,越是深刻的智慧,就越簡單。因此,盡管《道德經(jīng)》闡述的是世間的大智慧,卻只用了短短的八千字。 全世界除了《圣經(jīng)》之外,《道德經(jīng)》是被翻譯最多的一本書,愛因斯坦的手里便有一本德語版的《道德經(jīng)》。然而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對這本著名的古代典籍卻了解甚少,實在是慚愧。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談一談,年輕人到底該不該讀《道德經(jīng)》?我認為,《道德經(jīng)》雖然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古籍,也可以作為人生的必讀書目,但是人在年輕的時候是不應該讀《道德經(jīng)》的。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年輕人的閱歷不夠,讀不懂《道德經(jīng)》。讀書的真正意義在于幫助一個人從書中獲得成長,但是只有書籍對一個人來說合適的時候,它才能真正被吸收。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吃肉類可以幫助孩子長得更快,但是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嬰兒卻不適合吃這些東西,因為這些食物對他不適用。到最后不僅達不到長身體的目的,還會讓孩子有生命危險。 同理,《道德經(jīng)》是老子畢生對天地思考的結(jié)晶,一個沒有豐富生活閱歷的人是很難體會到《道德經(jīng)》中的意境的。年輕人和《道德經(jīng)》,正如初生的嬰兒和肉類食物,如果兩者不匹配,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 我見過很多年輕人嘗試閱讀《道德經(jīng)》,但是往往都是翻了兩頁就放棄了,原因就是看不懂。并不是《道德經(jīng)》本身晦澀難懂,而是年輕人因為缺乏閱歷,缺乏對人生和世界的思考,自然就無法讀懂《道德經(jīng)》。 第二個原因是年輕人所處的年齡段不適合。讀過《道德經(jīng)》的人都知道,《道德經(jīng)》的中心思想可以用兩個字來形容:無為。無為不是毫無作為,而是以一種“不占有”的心態(tài)去生活。用《道德經(jīng)》中的話來講就是: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用現(xiàn)代話來講就是不要有功利心。 如果你告訴現(xiàn)在的年輕人不要有功利心,他一定會覺得你不正常。年輕的時候就應該拼了命的奮斗,讓自己的年輕的生命得到充分的綻放??吹磺惺侵欣夏耆瞬艖撚械男膽B(tài),年輕人就是要有一定的功利心,才能從追逐功利的過程中感悟到智慧,才能通過吃虧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也才能找到自己的改進的方向。 無為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特殊的品質(zhì),而是一個人在經(jīng)歷過世事滄桑之后得到的結(jié)果。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年輕時的沖動、憤怒和挫敗,是無法達到《道德經(jīng)》中無為的境界的。 人在年輕時不該讀《道德經(jīng)》,但到了一定的年齡之后請務必沉下心來仔細研讀這本智慧書籍。到時你會發(fā)現(xiàn),你過往人生中的種種無解的問題,《道德經(jīng)》中早已注明了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