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稱海陽,漢稱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時(公元937年)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薈萃、名賢輩出,“儒風(fēng)之盛,素冠淮南”。
新中國成立初期,縣級泰州市唯一南北主干道就是海陵路。
七十年來,泰州滄桑巨變,而海陵路也因位置重要,成了泰州主城區(qū)的中軸線。
海陵路是泰州(海陵區(qū)) 自南向北貫穿全城南北的一條主干道,南自南門老高橋一路向北至老漁行趙公橋全長約十華里。
海陵路像一條項鏈串連了全市所有知名商業(yè)店鋪和重要路段,成為與泰州人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坐標(biāo)路。記載了幾代泰州人揮之不去滿滿的回憶。
高橋,位于泰州市南大門,連接著老通揚運河的兩岸。史載,泰州高橋于明正統(tǒng)三年(1438年)始建磚橋,正統(tǒng)九年改為石拱橋,清嘉慶年間(1796年-1820年)重修,因橋高而得名。
這是一張79年的泰州地圖,看著筆直的海陵路,不禁引起了兒時的記憶。
這張79年的泰州地圖,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我們城市過去的輪廓。那時候青年路還只有一點點長;那時候還沒有鼓樓路和鼓樓大橋;那時候東風(fēng)路僅有一點雛形;那時候,我們真的能從海陵路上穿城而過......
而如今,海陵路被攔腰折斷。海陵路上的記憶卻一直還在腦海里翻滾。歲月無情,很多海陵路上的印象逐漸模糊。不管歷史怎么蹉跎,海陵路依舊健在,永遠(yuǎn)不會被歷史擦掉,只是歷史會在它的身上刻上無數(shù)的變化......
一張舊照,講述一個故事;一座城池,記錄一段歷史。那些斑駁發(fā)黃的泰州老照片,記錄你我、我們父輩甚至祖輩們共同的兒時記憶。海陵路、坡子街、體育場、五一路,繽紛的人流火爆、悠然;人民劇場梅韻鄉(xiāng)音繞梁不去。當(dāng)年的鄉(xiāng)音俚語在舊影里層疊、重現(xiàn),當(dāng)年的激情號子似未遠(yuǎn)去,當(dāng)年的油鹽醬醋茶飽含著時代生活怎樣的片片風(fēng)情。老泰州的街景、老泰州的市井依然是那樣的親切,老照片里人物的表情依然是那樣的豐富、隨性。
由上圖(1979年泰州市地圖)可知從南門老高橋向北是一布廠,再向北是醬醋廠及醬醋廠門市部,零售各種咸小菜賣,散裝醬油。印染廠和閥門廠則是六七十年新辦的企業(yè)。
一起跟隨這些珍貴的歷史鏡頭,追尋城市記憶——
老高橋
解放后,通揚運河改道,老通揚運河退出歷史舞臺,高橋為泰州南大門,海陵路成了泰州城區(qū)主干道,為便于通行,便對橋進(jìn)行拓寬改造:降低高度,改拱橋為平橋,主體改為鋼筋混凝土結(jié)構(gòu),兩端鋪上長長的護(hù)坡。
人民醫(yī)院 泰州福音醫(yī)院
昇仙市場
海陵路大林橋附近人民商場
泰州飯店
光明副食品商店
市文化館
上世紀(jì)80年代,泰州市文化館
1982年,泰州市工人文化宮附近海陵路上來往的人群
工人文化宮電影院對面海陵飯店
洧水市場
老電影院到大林橋(1982年)
老泰州電影院面對海陵路對面沿街店面房 騎自行車者右邊向西即是老槐樹腳
上圖所示位置房屋被拆遷后建成了下圖的泰山商場
昨天的泰山商場改換成了今日的百腦匯
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海陵路被腰斬,由泰山商場向北至人民立體聲影劇院之間建起月城廣場
月城廣場噴水轉(zhuǎn)球引來眾多市民圍觀
今天的坡子街
人民立體聲影劇院
海陵路,買彩票的人群
海陵路坡子街
民國時期,泰州,坡子街來往的人群。
1950年,泰州,坡子街道路大修
上世紀(jì)70年代,泰州坡子街
上世紀(jì)70年代,泰州坡子街,民兵隊伍。高門臉處是蔬菜公司
坡子街蔬菜公司南邊的新華書店
坡子街(2000年)
坡子街天福商場
1956年3月,泰州天福綢緞局門前,梅蘭芳來泰演出,買不到或買不起票的市民在天福門口聽演出廣播。
改擴(kuò)建后的天福商場
天福商場對面
泰山商場向北俯瞰 海陵路坡子街一片繁華景象
海陵路西壩口泰州第一百貨 公交車行駛在海陵路上
海陵路今天的泰州一百
海陵路西壩口泰州一百對面郵電大樓
海陵路西壩口富春飯店 富春旅社
改擴(kuò)建后的富春飯店 改稱富春大飯店
海陵路西壩口向西處(1999年)
海陵路邊清化橋
海陵路邊清化橋解放前發(fā)大水海陵路可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