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父母總轉發(fā)虛假信息?

 賀蘭山民圖書館 2020-06-24

本       文       約      3700       字

閱       讀       需       要

6 min


前兩天當我的朋友圈被黑人白人之爭、《乘風破浪的姐姐》,以及各種疫情狀況刷屏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朋友入山浮海發(fā)了一條朋友圈說,不管怎么跟他的母親強調,不要聽信有些謠言,但是他媽媽還是經常會發(fā)給他一些完全不知道來源的信息。

我一看啞然失笑,這不是我們家族群里剛剛也轉發(fā)過的信息嗎?我暗地里猜測這樣的信息,雖然沒有出現(xiàn)在朋友圈,但是在許多人的微信群尤其是家族群里也同樣刷了屏。

阿姨也曾經一度私信問我,憂心忡忡地說,哎呀,現(xiàn)在國外這么亂,感覺又是病毒又放火的,應該怎么辦呀?

前兩天有一篇文章特別的火,叫做《沒有智能手機,你還能讓我去死》,講的是很多偏遠山區(qū)或者農村里的老人們,沒有智能手機,不能掃碼,因此失去了許多生活上的便利。

沒有智能手機的老人很慘,有了智能手機的老人情況也并沒有好多少。你們難道不明白:老年人的問題根本不是有沒有智能手機。

智能手機,不管有還是沒有,都變成了許多老年人的一個大坑:

認真閱讀一下家族群,他們轉發(fā)的都是各種養(yǎng)生和“人生智慧”的雞湯,那些養(yǎng)生方法來自于熱衷用加黑加粗加感嘆號和五顏六色字體的自媒體公號,全是權威的“丁香醫(yī)生”辟過謠的小道信息;另外他們熱衷于轉發(fā)各種聳人聽聞的謠言,都是沒有信息來源,全靠copy-paste來轉發(fā)的那種。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不管學歷有多高,所謂的“知識盲區(qū)”總是存在的,但是長輩們不像我們,是幾乎和互聯(lián)網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哪里會懂得什么“自媒體吸引眼球”“網絡時代的淺顯化和獵奇化”等道理。

相當多的老人不知道,自媒體和傳統(tǒng)媒體不一樣。他們從自身經驗出發(fā),認為所有的消息都來自于傳統(tǒng)媒體,因此是可信的。他們不知道自媒體不是公信力媒體,至少絕大部分不是。

換句話說,那些在我們的互聯(lián)網生涯中,早已被辟謠一萬次的消息,對于新新接觸互聯(lián)網的他們來說,都是新奇的。這個新鮮的世界超越了他們過往許多年的人生經驗,他們還只是互聯(lián)網世界不諳世故的baby。

春節(jié)的時候回家,媽媽跟我吐槽了一番這個那個,問到身體情況的時候,她支吾了半天說,去年年中有一段時間眼睛特別干,怎么都不舒服,后來就自己上百度去搜索,找到了一個好遠的醫(yī)院,花了兩個小時坐車到那邊,結果醫(yī)生說需要動微創(chuàng)手術,2000多塊錢,媽媽因為心疼錢就坐車回來了,后來還是去了北碚的一家三甲醫(yī)院,開了一個十幾塊錢的藥膏,不到一個月就治好了。

我聽了以后特別心疼,差不多用吼的聲音跟她說:我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用百度,不要用百度,那上面好多都是競價排名的莆田系醫(yī)院。生完氣之后,仔細一想我們看到的那些新聞,被百度間接害死的魏則西事件等等,他們未必能看得到。

以我家為例,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在身邊,他們并沒有一個橋梁(媒介)去了解真正靠譜的信息,最大的信息來源就是身邊的人和新聞聯(lián)播。

大概這是一件極其無奈的事情:信息化的發(fā)達,使得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但同時泥沙俱下,一旦缺乏監(jiān)管,總有人會因此中招,就跟病菌容易侵襲抵抗力弱的老人孩子是一樣的道理。

前段時間,我們推送了《別信網絡謠言了,真實的意大利防疫是這樣的》這類文章,有讀者在后臺留言說,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會迷信國外的一切都是差的,中國的一切都是好的?就是因為人類對于身處的世界并非全知全能,除了對自身環(huán)境的判斷,其他的就靠對信息的主動吸收和接納,但是相當多留學的人,出國之后依舊堅持路徑依賴,只會去看那些國內戰(zhàn)狼似的公號,身處世界卻并不去了解世界,所接受的信息就必然出現(xiàn)偏差。

一個人的信息獲取的質量基本上決定了人生的質量,你獲取的任何信息都會對你的思維方式造成影響,而你的思維方式極大程度上決定了你的世界觀,決定了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然而那些連獲取信息的途徑都難以打通的人怎么辦呢?


獲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已經成為在現(xiàn)代社會立足的根本了。而這些能力基本都建立在對各種各樣App的熟練使用上。

像我父親畢竟是大學本科畢業(yè),很愿意去敞開心扉了解世界,用微信什么的不在話下,然而對于旅游或者購物類App的,就完全不會。有一次我媽媽小心翼翼地問我,能不能把使用淘寶的過程給她寫下來,好不容易教會了以后,當聽說如果收貨后不滿意,需要發(fā)起退貨,一聽到后面這些步驟,我媽就傻眼了,“太麻煩了”,她說。

我每次回家,沒有子女的二姨和兒子不在身邊的小姨,總會有一大堆的手機問題需要咨詢我。她們出門出得少,如果不會使用飛豬攜程,就只能走路去火車站、機票售票處去買票,同樣,因為不會預訂酒店,而酒店大多數(shù)只認預定的折扣價,她們還要到店用更高的門市價才能入住酒店。

這兩天,騷客文藝讀者群的@teamradio 說,他父母年過七十,還是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但因為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有很大影響,至今沒有隨申碼,不能進有屋頂?shù)膱鏊?,而且即使幫他們填好,過一段時間就會需要重新認證,這些過程對于年輕人來說都嫌麻煩,更別說是老年人了。

同樣是騷客文藝的讀友@廋頭陀?說,她父母65歲,她強烈建議他們辦了網銀,這才發(fā)現(xiàn)銀行對老人開網銀也有限制的,要70歲以下的,但是銀行并不會考慮這些。老人的資金額小,消費少,不會辦理信用卡,也不是優(yōu)質客戶,還要柜員服務。所以現(xiàn)在去銀行,滿滿當當坐著的都是老年人,甚至是看上去腿腳不方便的老年人。

我問了周圍很多的朋友,如果在沒有年輕人協(xié)助的情況下,老年人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微信不敢綁定銀行卡,出門不會用滴滴,很多都處于這種與便捷社會背道而馳的“野生生活狀態(tài)”。

我后來想了一下,當年我學習使用五筆打字的時候,也正經地去訓練班學習了一個月。很多東西出來得太快,又需要熟能生巧,簡單的東西掌握起來容易,可是在二三線城市的老人們,沒有經常使用某項科技的必要,又沒人教,很容易就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包括前段時間在朋友圈瘋轉的一篇文章,說是有個人坐公交車,遇到一對父子要坐車,但是手機上的支付寶不能刷碼,司機就要趕他們下車,給現(xiàn)金也不行,幫忙看了智能手機,支付寶就是無法綁定銀行卡,最后這對父子還是被司機趕下了車。

當然,總有些年輕人覺得,沒有智能手機,和有智能手機但是使用得不夠熟練,或者不懂辨別信息的老人是“跟不上時代的進步”。

大概,說出這些話的人還太年輕,或者說忘記了一點:所謂的人文關懷不僅是理性層面的技術支持,更應該有同理心、同情心。


曾經寫下過《失明癥漫游記》的作家若澤·薩拉馬戈說過:“這個世界太糟糕了,幾乎所有人都在理智上成了盲人,因為我們越來越不愿意睜眼去看世界。”

前兩天,雪村老師在朋友圈發(fā)過一段關于如何辨別信息的真假的感嘆,從中摘錄一點供大家參考:

一個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和見聞,讀者怎樣評判真?zhèn)危?/span>

1、作者是不是親歷者?如果是,他的記錄就有很高的材料價值。

2、同上,他的記錄是第一手的見聞,還是通過他人的轉述?如果是第一手的,那就有較高的釆信價值,如果是道聽途說的,其價值就要打個折扣。

3、有有人提出可供證偽的材料?如果有,那就要進行交叉驗證。如果有,那么親歷者的陳述就應予以重視。

4、同上,如果他的記錄對某些人不利,這些人及其家屬有有提出反駁?如果有,那么遠方之人就必要認為作者是在捏造誣蔑。

5、一個人的人的記憶未必準確,在有可證偽的材料時,可以揆諸現(xiàn)實與理性:他的記錄中有有明顯的事實錯誤?如果有,那么他所講的就應當存疑,甚至排除在外。如果有,那就應該重視。

6、同上,所者所講的事情和觀點有有明顯違背常識之處?如果有,那就存疑,如果有,就應該重視。

7、我們對過往歷史的了解,很多都是基于這樣的回憶和記錄。

8、新聞媒體報道重大事件,很多也是基于這樣的回憶和記錄。

9、法官或陪審團在審理案件時,往往也要聽取證人證言。

……

12、誠實地承認自己判斷錯誤,比固執(zhí)強辯要好得多。

13、大多數(shù)人都是固執(zhí)己見的,這幾條感想也不是想說服誰,大家看看即可,不必惡言相向。粗魯?shù)难哉摮藗?/span>別人,也有損于自己。

當然,在我們這樣泥沙俱下的社會里,所謂的真相有時候連智者都判斷不清,沒有定論,更何況是檢索能力更弱的老年人們。

我不清楚老年人是否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在我們的家族群里,即使是某些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到今天也相信“冠狀病毒是美國人密謀的”這樣的陰謀論,又怎么能指望比他們更沒有判斷力的老年人呢?

木心筆下“從前的日子”大家都是相同的途徑獲取信息,然而科技時代的到來,人生閱歷的相當一部分要來自于網絡,當這些難以獲取的時候,他們的社會性將會被抹掉,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將一無所有。人是群居的動物,當一個人處于信息的孤立狀態(tài)時,這種隔閡給人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而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難道不應該用更多的責任感,去接納他們,帶他們上路,而不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嗎?

有時候我覺得,所謂的科技進步,并不一定是對所有人都有好處的一個過程。科技越發(fā)展,對知識更新的需求就越快——很多時候這種飛速發(fā)展是以一種蠻不講理的方式來前行的,甩掉了本該一起前行的人。

所以,掌握科技進步的人們,當有所思:飛速前進固然重要,也不期望這個前進會停下來等著什么人。但是但是至少要讓這進步可以扶老攜幼,一起前行,而不是冷漠甚至冷酷地把父母們推下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