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古城墻 對于崇武來說,石頭就是小城的靈魂。 周長2567米的花崗巖古城墻承載著小城的歷史,見證了小城的從前以來,歷史的記憶延續(xù)至今。 踏著石砌的臺階,緩緩地走上城墻。跑馬道上遍布的野草,泛著干凈的綠。 圖 | 阿拖施曉君 斑駁的城墻就是古城的典籍,迎面的風(fēng)輕輕地翻過一頁頁史冊。 圖 | 摩羯座張巍 幾百年來,古城幾代軍民憑借天然的屏障和牢固的石城,歷經(jīng)血與火的洗禮,用生命譜寫出可歌可泣的戰(zhàn)斗詩篇。 城墻或許已忘記了這些,卻填滿了歷史的空隙,散發(fā)著來自悠遠(yuǎn)的香。 圖 | Lee2吉 02 ·古城門 一路向當(dāng)?shù)厝舜蚵?,了解到城?nèi)有四個城門,東、西、北三座城門相似,各有兩道城門,外加筑月城,上面建有城樓,城門上各設(shè)一座烽火臺,南城門則外加設(shè)一照墻。 圖 | 衍選質(zhì)品 西門的兩道城門依舊完好地保留下來。蔭涼的城門下擺有幾個小攤子,攤主相互拉著家常,手卻不忘揮動自制的撣子趕著飛過的蠅蚊。新枝、野花在城門墻頭留下春的印跡。垂下的陳年古榕須根,也煥發(fā)出燦爛的清新,留駐著,感受古城的一切。 過西門往東,而北,終到南門,城內(nèi)的十字大街聯(lián)結(jié)著四個城門,暖烘烘的太陽在老街的石板路流動,腳步滿載著陽光。路過的寺廟庵堂,多為宋、明、清歷朝所修建。有了這些,古城的滄桑中更添幾多古樸。 圖 | 摩羯座張巍 03 ·古民居 順著城門一直向里走,外邊的嘈雜似乎隔于城門外,老街出奇地靜。老街兩旁是樸素的民居,石頭房、紅磚厝、木房子都沒有太多的裝飾。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透出歲月的斑跡,沉淀的光芒還在。 圖 | 泉州影像、繆斯瑤 一條條小巷藏于一座座民居之間。走在狹窄的石巷道,老房子的門終日敞著。 院子里的婦女們坐在裝滿帶殼海蠣的大桶旁,熟練地撬開蠔殼,不一會兒,腳邊的蠔殼已堆成小山。她頭戴黃斗笠,披著白底小碎花頭巾,捂住雙頰下頜。 圖 | 安德烈的天空 穿行在無人的小巷,忽地一轉(zhuǎn)身,見對面逼仄的小巷走來一位老人,陽光在石墻上拖曳出一片光,暖融融的。 圖 | Lee2吉 街上人來人往,我想,他們的祖上會是駐守老城的官兵嗎?若是,又是屬于“百家姓,萬人丁”中的哪個支脈? // 一座古城領(lǐng)略了歲月的浩渺,抹不去的滄桑已屬于過去,留下這古城墻、古城門、古民居,還有那一代一代延續(xù)的鄉(xiāng)土民風(fēng),需要你靜下心來細(xì)細(xì)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