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三明,將樂縣,良地古村。 地處將樂、泰寧兩縣交界處,一個已有近千年歷史的山水間古村落,有著許多未被人知的美好記憶。 自梁姓始祖于北宋年間開基至今,如今的村民多姓梁,村民卻又有侗族、苗族和漢族。一個記憶深刻的聚居之地,卻又有著格外豐厚的海納百川之記憶。 這是一個田園詩畫般的村落,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閩西北客家風(fēng)格,在這個村落,尤其記憶明顯。整個村莊被群山環(huán)抱,尚有祠堂、廟宇、民居、谷倉、古橋等遺存并還在使用。 在這個山間寧靜的村落,村民的住宅和谷倉是分開而建,住房依山而建,或用石頭壘出地基,或用木頭支撐呈吊腳樓。全村按谷倉區(qū)、居住區(qū)、私塾區(qū)、家廟區(qū)、風(fēng)水廊橋區(qū)和道庵區(qū)布局。用鵝卵石鋪就小路和石板搭成臺階將各區(qū)串聯(lián),整個山村就好像掛在山坡。 進(jìn)入良地村,要走過水尾木廊橋,一座百年老橋,橫跨良地溪,廊橋中集中建有六個神龕,一個集靈宮,供奉如來、真武帝、媽祖、許真人、蕭公尊王、本坊土地福德神,在福建地區(qū)十分罕見。 少有人知的是,良地古建筑群屬明清宅第民居類建筑,主要由文武廟、梁氏宗祠、緒延厝、月山公屋、冠群谷倉和水尾木廊橋等六處保存完好的鄉(xiāng)土建筑組成,保存至今的古建筑達(dá)23座。 曲折的石板路、斑駁的城墻、精美的雕刻……在建筑里,你可以感受到歷史的痕跡,陽光下聊天的老人,村頭嬉鬧的孩童……村民生活的場景與古老建筑相襯。 良地古建筑群,既是良地這一山地古村落景觀建筑的核心組成與精華所在,也是閩西北客家鄉(xiāng)土建筑的完美展現(xiàn)。 這個被入選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良地村,一棟棟古民居依山而建,清幽寧靜的韻味,如若有閑暇,尤其值得一來尋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