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壇,出現(xiàn)過一個令人扼腕嘆息的天才詩人,他叫王勃。 王勃6歲就能寫詩,9歲時專門寫了10卷書指出大文人顏師古注解《漢書》有誤,16歲時科試及第。那時候的王勃,就像是一顆冉冉升起的明星一樣,在長安城里是那么耀眼。可惜,在公元676年,他卻因落水驚悸走了。 斯人已逝,留下了眾多驚艷千年的作品,《滕王閣序》是很多人心中的千古駢文之首。而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他的另一首千古名作,很多小學生都會背的五言律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我們來看全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有多出名,不用我多說了,五、六兩句是一個千古名句。但關于這句詩的來歷,很多人并不知道。詩詞大會就這句詩,考過一個很刁的題,難住了不少高手。題目問的是,下列名句出現(xiàn)時代最早的是? A.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B.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C.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當時這道題,難倒了不少百人團高手。大家看這3個選項,是不是看起來很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肯定有兩位是在模仿另一位了,這題的答案選A。 選項A,是本題的答案,它出自曹植的《贈白馬王彪》。曹植出手,自然是精品,畢竟當年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不是亂說的。當年曹植寫了這篇抒情長詩,送給自己的好友白馬王曹彪?!罢煞蛑舅暮#f里猶比鄰”贈送給友人,氣勢磅礴,既霸氣又有豪情。這個名句問世后,受到了不少名家推崇,成為了一個經(jīng)典詩句。 選項B,就是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很明顯這是王勃在模仿曹植。曹植的原句已經(jīng)很經(jīng)典了,但王勃卻仿出了這個更牛的千古名句,不得不說王勃確實牛。為什么說王勃這句比曹植的原詩更有水平呢? 首先,把“志四?!备某闪恕昂?nèi)”,地點調(diào)到前面,在氣勢上更勝一籌。其次,提出了知己這一概念,把原詩升華了一次。最后,用“天涯”來替代“萬里”,顯然更有詩的意境。所以,這個名句比曹植原詩更出名,也就是情理之中了。 選項C也是一個千古名句,出自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問世時間比王勃要更晚一些,很顯然這一句也是在模仿曹植。王勃和張九齡的模仿水平,是高下立判的。雖然張九齡此詩寫得也不錯,但仍然少了王勃詩的那個氣勢。而且“萬里尚比鄰”顯然沒有“天涯若比鄰”,這樣的意境。 曹植的一句經(jīng)典詩,引出了王勃和張九齡的兩個千古名句,沖著這咱們還真得好好感謝曹植。通過這樣的3句詩,我們其實就知道王勃有多牛。 事實上,王勃模仿經(jīng)典,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并不只是這一次。他那句驚艷了千年時光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也一樣是模仿前人的詩句。那一次,他仿的是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與春旗一色”。同樣是模仿,聰明的王勃同學又找到了勝出的辦法,他只是稍稍變了幾個字眼,就秒了庾信的原詩。 模仿這個事,在千年文壇屢見不鮮。仿得不好,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仿得好,就能像王勃一樣,一仿一個千古名句,分分鐘搶了原詩的風頭。這樣的能力,還真不是碰運氣那么簡單,靠的都是硬實力。每每想到這,就讓人心生惋惜。若不是那么早逝去,我唐代詩壇的塔尖上,還會有多少《滕王閣序》這樣的明珠,一聲嘆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