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毛桃Radix Fici Hirtae 為??浦参锎秩~榕Ficus hirta Vahl. 的干燥根。俗名牛奶木、土黃芪、土五加皮、五爪龍等。廣泛分布于廣東、福建、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自然生長于深山幽谷中,因其葉子長得像五指,且葉片長有細毛,果實成熟時像毛桃而得名。五指毛桃為嶺南常用中草藥,以根入藥, 其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補肺、利濕舒筋之功。用于脾虛浮腫、食少無力、肺癆咳嗽、自汗盜汗、風濕痹痛、產(chǎn)后無乳等癥。補氣而無升提之虞,補而不滯,祛邪而不傷正氣,是嶺南地區(qū)常用的補脾止咳化痰藥,有“南芪”之稱。《中華本草》以“五爪龍”為正名收載,別名牛奶木、土黃芪等。根入藥,味甘、微苦,性平。具有健脾補肺,行氣利濕,舒筋活絡之功效。主治脾虛浮腫,食少無力,肺癆咳嗽,盜汗,帶下,產(chǎn)后無乳,風濕痹痛,水腫,肝硬化腹水,肝炎,跌打損傷。五指毛桃作為嶺南道地藥材也是藥食同源的藥材,因其煲湯味道類似椰子的味道,在嶺南地區(qū)民間常用來煲湯。 性狀鑒別 灌木或小喬木,高1-2m。小枝、托葉和花序均被黃褐色短硬毛,全株含乳液。葉互生,葉形變化大,常見為掌狀3-5裂,或不裂,兩面均有毛,長6-33cm,寬2-30cm,邊緣有鋸齒,基出脈3-7條,葉柄長1-17cm。榕果成對腋生,球形,直徑0.8-2cm,有毛。雄花生于榕果內(nèi)壁近口部,有柄,花被片4,披針形,紅色,雄蕊2-3。雌花生于雌株榕果內(nèi),花被片4,子房上位。 根略呈圓柱形,有分枝,長短不一,直徑0.2-2.5cm,表面灰棕色或褐色,有縱皺紋,可見明顯的橫向皮孔及須根痕。部分栓皮脫落后露出黃色皮部。質(zhì)堅硬,難折斷,斷面呈纖維性。飲片通常厚1-1.5cm,皮薄,木部呈黃白色,有眾多同心環(huán),可見放射狀紋理,皮部和木部易分離,氣微香,味甘。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五指毛桃主要化學成分為苯丙素類、黃酮、萜類、甾體類、揮發(fā)油類及酚類化合物,具有提高免疫力、止咳化痰平喘、胃腸道及肝保護作用、抗炎鎮(zhèn)痛、抗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藥鑒真?zhèn)?/strong> 五指毛桃來源為??浦参锎秩~榕,根據(jù)葉型常見“一指毛桃”、“三指毛桃”、“五指毛桃”、“七指毛桃”等,其中香味最濃郁、藥效成分最佳者當屬“五指毛桃”。因其藥用部位為根部,普通老百姓難以鑒別其真?zhèn)?。野外采挖時,選擇葉片為五指的品種為佳;市場購買五指毛桃,一是要看色澤,一般以棕黃色為佳;二是挑質(zhì)地,呈圓柱形,根細的比較好,粗壯的有效成分較少;三是聞味道,沒有硫磺味,好的五指毛桃有一股椰香味。 常見偽品1(粗葉榕莖枝) 常見偽品2(粗葉榕莖枝) 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 五指毛桃的主要化學成分有香豆素類、黃酮類及苯丙素類、揮發(fā)油類、氨基酸、糖類、甾類、酚類等。其中,補骨脂素為五指毛桃的主要活性成分和指標性成分,其次是佛手柑內(nèi)酯?,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五指毛桃具有增強免疫力、保肝、抗炎鎮(zhèn)痛、鎮(zhèn)咳平喘、抗菌、保護胃黏膜及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損傷等藥理活性。安全性實驗研究表明,五指毛桃溶液口服毒性極低,有著極好的生物安全性。 五指毛桃藥膳食療 嶺南地區(qū)居民有采挖五指毛桃根用來煲湯用來保健養(yǎng)生的習慣。用五指毛桃煲雞湯、豬骨湯,味道鮮美、氣味芳香、營養(yǎng)豐富。對支氣管炎、氣虛、食欲不振、貧血、慢性胃炎及產(chǎn)后少乳等病癥都有一定的作用。 五指毛桃白茅根湯 材料:排骨500g,五指毛桃20g,鮮白茅根20g,薏苡仁10g,赤小豆20g,蜜棗2顆,生姜2片,食鹽適量。(材料能滿足3-4人的量) 做法:五指毛桃,鮮白茅根入鍋前洗干凈,薏苡仁和赤小豆用溫水浸泡30分鐘 。排骨500g過水去掉浮油待用。把準備好的食材全部入鍋,加入2片生姜,加1500ml清水,先大火燒開,轉(zhuǎn)小火煲2小時,出鍋前加入適量食鹽調(diào)味。 功效:清熱解毒,祛濕。 2.五指毛桃、土茯苓煲豬骨湯 材料:鮮土茯苓50g、五指毛桃30g、豬骨500g、食鹽、姜片適量(材料能滿足4-5人的量) 做法:新鮮土茯苓切片,洗凈;五指毛桃切段,洗凈;豬骨斬塊,飛水,洗凈。把所有材料一起放入湯煲內(nèi),加入姜片和2000ml清水,大火煮開,轉(zhuǎn)小火繼續(xù)煮2小時,放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具有健脾開胃,益氣生津,祛濕化滯,清肝潤肺等作用。不論春夏秋冬,男女老少皆可食用。 五指毛桃栗子老雞湯 材料:老母雞、五指毛桃根、紅棗、栗子 做法:雞肉飛水洗凈,放入燉盅,五指毛桃根,紅棗用水泡后洗凈,栗子洗凈,把材料放入燉盅,加水煮開后,改小火煲2個小時。兩個小時后加入適量的鹽調(diào)味。 功效:補脾益氣,行氣祛濕,提高免疫。這款湯尤其適于正氣虛弱的老、幼、產(chǎn)婦、大病初愈的患者補虛之用。 專業(yè)審核:朱衛(wèi)星 圖/文/郭彩娥、甘國興、楊小催、黃治、 龍國斌、向燕芬、鄧桂珠、潘海華 編輯/張軒銘 |
|
來自: 夕陽影xans73x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