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葫蘆廟一墻之隔的甄士隱開始,原著就以草蛇灰線伏延千里之筆法大行鋪墊,故每一章節(jié)、每一人事,皆非閑筆,而是大有暗伏之意。就在甄士隱家小榮枯之后,原著又筆鋒一轉(zhuǎn)略寫了一段賈雨村,為賈家寧榮二府鳴鑼登場(chǎng)做引子。然而,就在此一章節(jié)中,卻在忽然之間,預(yù)先出現(xiàn)了一位看似不著邊際無關(guān)緊要卻又極其詭異的聾啞老僧!此老僧,絕非意外之人,而是以倒敘的手法,暗示了怡紅公子同道中人的下落。 且看原著,賈雨村在姑蘇林府做先生,教授林如海之女黛玉讀書。誰知一年方滿,就逢林府當(dāng)家主母賈敏病逝,黛玉為母守孝,故而暫擱書本。賈雨村因此得空,每每飯后便出林府閑步悠游。恰在此處,那位蹊蹺的老僧出現(xiàn)了!且看賈雨村信步正行,一時(shí)至山環(huán)水旋茂林深竹之處,忽見一座門巷傾頹墻垣朽敗,名為“智通寺”的破敗寺廟,更奇的是,那門側(cè)還有兩句話。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此話玄之又玄,大有玄機(jī)!正所謂“既然智通,必有高人”,賈雨村見狀深為駭異,料定這破廟中必有世外高人隱身,于是進(jìn)門去破廟中探看。豈料筆鋒一轉(zhuǎn),賈雨村走入破廟中看時(shí),廟內(nèi)屋舍破敗,卻又并非徹底荒廢,只有一個(gè)龍鐘老僧在那里煮粥,可見仍然是有僧人在的。賈雨村見了,便上前搭話。 然而,接下來的一幕卻令其十分失望。及至問他兩句話,那老僧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雨村不耐煩,便仍出來。按常理,這位熬粥的老僧,絕不應(yīng)該是遲鈍愚人,他應(yīng)該就是如寺廟對(duì)聯(lián)所述的那位智通頓悟者!然而卻偏不是如此,既聾且昏,齒落舌鈍,所答非所問。故而,賈雨村頓覺索然無味,抬腿就走了。那么,這位老僧果然是聾啞老朽嗎?很顯然不是。 賈雨村之神貌,只怕老僧搭眼一看就看透了。正是因?yàn)閼欣硎浪字恕⑹浪字Z,不愿謗人口舌,老僧才裝聾作啞。這位老僧,即是紅樓之人的鏡像!智通寺老僧的身后,暗藏著三個(gè)人的真身!其一,就是甄士隱,這甄士隱稟性恬淡,不以功名為念,每日只以觀花修竹酌酒吟詩為樂,倒是神仙一流人品。甄士隱當(dāng)年在家時(shí),就是個(gè)不問俗事之人,而家門敗落之后,他大徹大悟,跟著跛足道人出家而去。 其二,即是柳湘蓮。那柳湘蓮不同于甄士隱,他既不喜讀書,亦不曾論道,更加沒有觀花修竹。他原是世家子弟,讀書不成,父母早喪,素喜爽俠,不拘細(xì)事,酷好舞劍,以至吹笛彈箏,無所不為,柳湘蓮不問仕途學(xué)問,一味浪跡天涯。這樣一個(gè)人卻與賈寶玉有幾分相似,竟然有慧根,且最終頓悟出家,道士笑道:連我也不知道此系何方,我系何人,不過暫來歇足而已。柳湘蓮聽了,不覺冷然如寒冰侵骨,掣出那股雄劍,將萬根煩惱絲一揮而盡,便隨那道士,不知往哪里去了。 隨后這一位,即是賈寶玉。身為賈府鳳凰,賈寶玉自幼吃的是玉粒金莼,穿的是遍體綾羅,身邊端茶送水的是金奴銀婢。然而,身受此富貴,卻心向莊周夢(mèng)蝶,不問仕途學(xué)問。家門敗落之后,他亦大徹大悟,出家而去。最終,無論是甄士隱、柳湘蓮,還是賈寶玉,他們都將成為智通寺老僧。由此可見,賈雨村所遇到的這位智通寺老僧,是甄士隱,是柳湘蓮,更有可能是賈寶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