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和兒子做客歸來,剛和主人道別,電梯門還沒關(guān)嚴實,娃就忍不住評論,“媽媽,他們家真小啊……”我示意他閉嘴,但他就想一吐為快,不停地叨叨,讓我在狹小封閉且有其他人在場的空間內(nèi)感到非常尷尬。 這種情況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兒子經(jīng)常在電梯里對人評頭論足,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同穿校服的男生坐電梯下樓,便主動和人搭訕。在得知對方三年級,自己一年級,卻看起來和自己一般高后,忍不住說,“你比我大,怎么還這么矮?”,雙方父母都在場,隔著口罩我也能想象那臉綠的……。 兒子頑劣,根本不諳世事,怎么講都講不通。隨著他漸漸長大,我說教的次數(shù)愈加頻繁,分貝逐漸加大,言辭更加兇狠。但是,收效甚微,約等于零。 我時常為他的不懂事而惱怒。當然說出來也沒多大點屁事:比如他放著紙巾不用,卻喜歡扣鼻屎粘在墻上,我擦掉,他再換個地方抹;比如咬鉛筆,可以把鉛筆撕咬的一片片木屑掉落滿地,一支支裸露出后半截鉛筆芯的鉛筆七歪八倒,像受了酷刑;比如在廁紙簍里撒尿,我遍尋尿味不得,終于發(fā)現(xiàn)在紙簍里,但他不承認;再比如在曉黑板師生互動評論區(qū)里發(fā)“我爸爸像豬”……。 我捶胸頓足,他漫不經(jīng)心,用武力吧,算我無能。用語言鞭策吧,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我用各種猙獰地面部表情和恐怖的語音語調(diào)也不能撼動他半分調(diào)皮搗蛋的心,似乎熊兒子就沒有解藥。 在家上網(wǎng)課,神獸各種奇怪行為百出,看著他一點沒正經(jīng)的樣子,我別提有多揪心了。于是乎,我越來越注意他的一言一行,稍有不妥,就用言語討伐。可兒子對這個整天盯梢的老母親,越來越不耐煩,有時嗓門比我還大。 我們的親子關(guān)系日益惡化,我覺得這一定不是正常的親子關(guān)系,我試圖找尋新的出路,可是出路在哪兒呢? 02 五一節(jié)里,我?guī)е鴥鹤痈笥岩安?,討論到親子關(guān)系時,其中一位姐姐就特別平淡。她從不過問讀六年級大女兒的學習,曉黑板也從不看,女兒作業(yè)要簽字,她閉眼簽。關(guān)鍵人閨女學習自覺,重點中學三條杠,特長還優(yōu),全國舞蹈大賽各種拿獎。這不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嘛?! 我羨慕的直咽口水,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教育出來的?別人家的媽媽究竟有什么育兒秘訣? 姐姐說她自己從小就沒有叛逆期,她的父母同意她做任何事情,她覺得自己根本沒那個必要反抗父母。言談中得知,她的父母特別寡言,對她和她親哥哥所做的一切都只默默看在眼里,好也好壞也罷從不說教,幾乎是沉默地包容他們所有的一切。 父母都是農(nóng)民,從不存在什么批改作業(yè),叮囑默寫,或者幫忙出主意擇校選專業(yè),一切全靠兩個娃自己。而她和她哥哥則在天然的成長中,找到人生的方向,雙雙從內(nèi)蒙古小縣城考入北京、上海重點高校,并留京留滬,成家立業(yè)。這位姐姐剛生完二胎寶寶,她一邊抱著娃兒哄睡,一邊和我講述著一切,特別特別平和,好像圣母卻不自知。和她共處的時刻,我感覺很舒服,仿佛也沾染了她平和的氣息,像水一般,滋養(yǎng)萬物卻不與之爭。 現(xiàn)在她對待自己的大閨女也是一樣,曉黑板上老師發(fā)的內(nèi)容,她從來不看,孩子給她的作業(yè),她總是閉眼簽字。這樣佛系,孩子看平板、手機游戲等也不管嗎?她笑著說,“管什么呢?閨女想看就看,如果我強行壓制她,反而會適得其反,現(xiàn)在當著我的面兒正大光明地看,若是背著我偷摸看則更不好。我自己平時就很少看手機,身教大于言傳,若是家長自己整天捧著手機,卻說不讓孩子看,怎么做的到呢?” “可是現(xiàn)在老師都讓孩子默寫作業(yè)上交,你不管她怎么默寫呢?”我好奇地問。她閨女在旁邊聽樂了,遂傳授我她的默寫秘籍——拿一收音機把需要默寫的錄下來,然后通過暫停和開始鍵,一邊播放一邊書寫。我忍不住豎起大拇指,真的好聰明好自覺??! 有意思的是,她老公相反,對閨女的學習很是上心。一回家看到閨女不在書桌前埋頭苦讀就顏面不悅,非要把她所有作業(yè)細細盤問一遍才罷休。閨女迷上了寫小說,但是爸爸不允許,覺得占用學習時間。他三令五申,言辭強硬,閨女雖然表面應(yīng)允,但背地里還在持續(xù)地寫啊寫,并成為某網(wǎng)站連載作家,六年級,粉絲4萬+。媽媽對此是一貫接受的,還幫助女兒制作了連載封面圖片。 她哥哥的孩子原先學習一直處于中下游水平,但家長也并沒著急,孩子是成長變化的,現(xiàn)在成績也越來越好,各個方面都很出色。這兩個孩子都特別獨立,有主見,能夠自控。不得不說和父母自己行有所止,不管教、不啰嗦,有密切的聯(lián)系,也和她們的爸爸媽媽從小被自己父母全納,能天然的成長有關(guān)。 03 可我自己從來沒有體會過怎么調(diào)皮怎么鬧都不會惱的家長,我從來沒有感受過那全然接受的母愛,我拿什么給予我的孩子呢? 反觀一下我的母親,對我從來都是強勢、嘮叨、錙銖必較。小時候我稍不順她心意,她就動用語言暴力,不把我說得羞憤難當不罷休。她不喜歡真實的我,用盡全力改造我(但是失敗了哈哈),將我塑造成她理想中的女兒。那么多年過去了,我一直感受不到她對我的愛,只感受到我這也不對,那也不對,渾身上下里里外外她都看不順眼。時至今日,我們母女二人依然心有距離,身體也難以靠近,彼此觸碰一下都覺得別扭。 我是在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下長大的,我也只會這種家庭教育,我本能地沿襲母親的教育方式,施加于我兒子身上。為此,我的青春期可謂叛逆之極,每天回家不做作業(yè),先躲起來在日記本里批判她一千萬次,痛訴她的不理解。 如果我是受害者,那我還要繼續(xù)迫害我的孩子嗎?我為什么就不能順著他的心意來呢?我為什么就不去試試他的節(jié)奏?像牽著一匹小馬,放松韁繩,難道馬兒會自己掉溝里去?我整天把自己弄得神經(jīng)兮兮忙于盯梢,把他的學業(yè)變成我的工作,替他承擔了那么多檢查、默寫、訂正,他自己完全不主動,躺在我身上如何來自覺性呢? 我要把他的功課還給他,隨便他寫的字是端正還是丑陋,抗住學校的壓力,讓老師圈出他全部的錯誤,讓他自己應(yīng)對去吧。 想到這里,我突然如釋重負倍感輕松,我好像又重新獲得了被孩子奪走的時間,我樂得寫寫畫畫彈彈琴,生活又美好起來了。 04 兒子網(wǎng)課結(jié)束,一大波作業(yè)襲來,其中還有語文生字默寫。他隨意翻了翻語文書就找我來給他默。換作平時我早就大呼小叫,非要讓他先抄四遍再默不可??墒墙裉?,我解放自己,解放孩子,我隨您意。但我們說好,如果三個字默寫錯誤,就要重新抄寫然后再默,兒子一口答應(yīng)。結(jié)果必然是他慘敗,哭哭啼啼認認真真地抄寫去了,效果比我苦口婆心連哄帶騙,但他又不服氣,像是被我逼著抄寫,要好百倍。 英語課也需要發(fā)背誦視頻給老師,我決定大膽一試,丟了平板給兒子,讓他自己拿著錄視頻。兒非常開心,他左一遍右一遍,忙活半天。之前兒總想快速結(jié)束這一切下樓玩耍,他總嫌我反反復復錄視頻,是在耽誤他玩?!,F(xiàn)在好了,您愿意錄成啥樣都行,只要您說這個視頻給老師,我立馬就發(fā),一刻不耽誤。在這個瀟灑和全然信任的狀態(tài)下,兒子反而能自主發(fā)現(xiàn)不足,并糾正。 飯后我們決定出小區(qū)散步,他一蹦一跳地跑動著,嘴里還唱著歌,讓我也這么試試。我看四下無人,也大著膽子隨著他蹦蹦跳跳,在一陣氣喘中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喜悅,仿佛偷偷做了一回小孩。 陪伴一個小孩的成長,我決定跟在他后面,不跑到他前面去。讓他體會成長的樂趣。不把我的意愿加到他的身上,即使處于好意,我也不愿做上帝操控和剝奪他自我選擇的全利。抑制住“我懂”、“我知道”、“我經(jīng)驗過”、“我知道什么對你最好”的念頭。自從做甩手掌柜后,我話也少了,聲音也輕了,人也飄了。只跟隨在他后面,這感覺實在太好了。 05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也不停反思。是不是我行有不當被孩子模仿去了?是不是我當著孩子面對別人評頭論足?是不是疫情期間我還沒起床,卻要求他早起晨讀?我有沒有當著他的面大肆地掏耳朵彈鼻屎?(捂臉) 放手孩子做自己,管的越少,孩子才越來越不像你,才會發(fā)展出你生命中所沒有的新的部分。 雖然有時我還是會扛不住老師的壓力,忍不住替他著急。但我努力跟隨他,依從他的決定,讓他學會自己承擔。哪怕這期間會出現(xiàn)很恐怖的字跡,很低級的算數(shù)錯誤,很邋遢的行為習慣……。慢慢人生路,兒子在這一小段我認為非常態(tài)化而卻是他常態(tài)化的過程中,展露出的才是他真實的自己。而之前都是我在負重前行,所以心累、糾結(jié),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 用這一小段時間,也許是一兩周,或許是三五個月哪怕是一兩年來讓他自己意識到該怎樣學習所走的彎路與付出的代價,對于孩子一生來說,又何足掛齒。沒有一個人的道路是一帆風順筆筆直的,我又何必錙銖必較,容不得他有一點差池。 今天早上,我發(fā)現(xiàn)洗手池水龍頭歪在一邊并且沒有關(guān)緊,水一滴一滴落在肥皂上,已經(jīng)把肥皂泡大一倍。水滴落的地方把肥皂鉆出一個小洞洞。換做平時,我早就大呼小叫不問問青紅皂白就把兒子狠批一頓。而此刻,我愉快地叫兒子出來看肥皂上的小窟窿眼,問他是不是在做“水滴石穿”的小實驗。兒詫異地看看肥皂,又看看我,主動說對不起,下次不再這么干了。 央視在采訪時常問百姓,你幸福嗎?若說在婚姻關(guān)系里,一個人的幸福與否,更多來自內(nèi)心的體驗,而非對方的情況。那么在親子關(guān)系里,是不是也一樣?家長幸福與否,更多來自內(nèi)心體驗,而非孩子的情況。 一念行者在《救救孩子,還是救救你自己》 里說,“如果你是一個活出覺悟的家長或老師,你本身的存在就是一種真正的教導。那謙卑、那芬芳、那寧靜、那覺知、那智慧、那愛……自然在你身上發(fā)光和洋溢。如此一來,你不需要用語言作為鞭子或工具去教導你的小孩,他自然會變得像你。一個寧靜覺知的父親,不可能教導處暴戾的男孩;一個愿意聆聽和充滿愛語的母親,不可能教導出嗔恨嫉妒的女兒。如果家庭或社會是一片森林,那生活在叢林中的小動物們會’適應(yīng)’周圍環(huán)境,并與那環(huán)境保持一致,這近乎生命存在的本能?!?/span> 教育孩子,老師或家長,做好你自己就足夠了。 牛媽有話說 請輸入 相信每個對孩子上心的家長,都在怎么管孩子方面有自己拿捏的分寸,管什么、不管什么、管多少、怎么管……但我們也常常陷入疑惑,我這么管是不是太嚴厲了?我現(xiàn)在這么佛系,會不會耽誤了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權(quán)威型父母”的說法,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當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要求處于一個合適的度,對孩子的需求滿足也處于一個合適的度時,孩子的發(fā)展是最好的。其他三種類型:要么太過專制、要么太多溺愛或忽視、放養(yǎng),都不利于孩子的發(fā)展。 可見西方心理學在養(yǎng)育孩子的方法上也推崇“適度”,和中國文化講的“中庸之道”是相通的。 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個體,具體到每個孩子怎樣才算適度,那只有孩子自身情況說的算,所以我們在中道這個大原則下,更要看到孩子本身,就像我們喂養(yǎng)孩子一樣,要根據(jù)孩子本身的消化程度來決定吃什么,很難完全照著別人的作業(yè)抄。 還有一個更關(guān)鍵的,是我們要明白管教孩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才是好的發(fā)展?是孩子考了多少分、排名第幾、有多少才藝、拿了多少證書、進了什么名校、是否開朗會和人打交道嗎?我認為都不是,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發(fā)展出自主性,這也是管教方法合適不合適,重要的衡量標準。 就像中醫(yī)一直強調(diào)人的正氣一樣,因為正氣是活的,是一種生機,它可以驅(qū)邪,可以保護、可以生發(fā),所以高明的中醫(yī),更注重扶正,讓正氣自己起來,自主性與正氣也有著相通之處,它是人格發(fā)展的根基,是人的生命力所在。
近期導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