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父母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父母是培養(yǎng)孩子語言最好的老師 父母之間的談話以及和孩子的交流,是孩子語言發(fā)育的基礎,孩子會把這段時間感受到的語言韻律和節(jié)奏儲存在記憶中,為孩子以后說話打下良好的基礎,父母平時除了正常交談外,還應當給孩子多講一些帶有押韻的詩歌、故事等,也需要多聽一些押韻的兒歌、鋼琴曲等,這些能刺激孩子的聽覺神經(jīng),并能激發(fā)孩子海馬體(與記憶有關(guān)的腦組織)的功能,增加孩子詞匯存儲量。 2、耐心引導、重復示范 孩子學習的主要秘訣就是重復,常言道,這個時間段,孩子需要一個婆婆嘴,其實就是這個道理,一句話、一個字父母都要重復去說,同樣的事物父母要不厭其煩的講,精選的音樂、故事要隨時播放(音量不可以高)。 3、創(chuàng)造愉悅環(huán)境 研究表明,幼年時期的孩子得到的情感支持對于他們的語言和記憶力的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 所以父母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親子關(guān)系,多和孩子擁抱,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并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和孩子進行談話,用溫馨的心靈交流來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fā)展。4、正確的認識孩子的奶語 一歲半以后孩子發(fā)出的語音聽不太清楚,但是他們確實在有意識的發(fā)出語音,孩子喜歡說“襪襪”、“鞋鞋”、“包包”、“飯飯”、“水水”,其實這是寶寶語音發(fā)育的一個過度過程(俗稱奶語),但父母必須用正常的語言與孩子交流,否則會把孩子的奶語變成垃圾知識教給寶寶,影響寶寶日后語言學習。 垃圾知識有哪些:孩子的奶語,如喝水水,吃飯飯等;物體的聲音,如狗——汪汪、汽車——嘀嘀等, 5、從語言描述鍛煉孩子的記憶能力。 到了兩歲半以后的兒童可以開始念簡單的兒歌,在兒歌教育過程中,我們堅持反復聽,所謂的“磨耳朵”直接鍛煉了兒童的記憶,此外,這個時候看圖說話也是是鍛煉孩子語言發(fā)育的重要手段之一,父母要多引導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