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美的探討可謂源遠流長,自從人類通過勞動擺脫了動物的狀態(tài)逐漸有了意識,人類就不再局限于動物本能的需求,而能夠有意識地進行生產勞動,人類在此時也就開始了有意識的原始審美活動。 隨著審美活動的展開,人類的審美觀念和最初的美學思想也就在這時候產生了。因此它幾乎和人類的歷史一樣古老。至于美學這門學科的淵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的奴隸社會。 首先看我國古代美學思想的產生與發(fā)展。在我國先秦時期,儒家、道家、名家、法家、墨家等諸子百家寫下了大量的著作,另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著作,在這些著作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對美的討論。 《國語》中曾有這樣的記載,說楚國有一個臣子叫吳舉,吳舉對美就有所論述,吳舉說“夫美也者,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皆無害焉,故曰美?!笔裁匆馑寄兀克麖娬{美的根源就在于從上下,內外,大小,遠近等方方面面來看,都無害,或者說沒有什么害處,沒有什么不好,這個時候就有了美。他闡述了美和善的密切關系,這可能是我國歷史上關于美的最早論述。 孔子提出了盡善盡美這樣一個審美標準;孟子提出充實為美,提出這樣的論斷;老子和莊子,對于美與丑的辯證關系,以及審美態(tài)度等問題,作過系統(tǒng)的論述。他們對我國歷代美學思想有過深刻的啟示。先秦的《樂論》則可以稱得上是我國美學的專門著作。其中關于人類審美心理活動以及關于客觀事物的審美特性的論述,極為精辟,此后,尤其是魏晉南北朝以后,出現(xiàn)了大批的詩論、畫論和書論等文藝理論著作,無不蘊藏著豐富的美學思想。不過,在中國古代文化傳統(tǒng)中,美學并沒有建立起獨立規(guī)范的學科。 在西方,公元前6世紀的古希臘時期,畢達哥拉斯學派在探求宇宙本源時最早談到美的問題,提出了“美是和諧與比例”。蘇格拉底論述美和善的關系,為了解美的本質提供了許多有益的啟示。其后的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學的奠基人。柏拉圖明確區(qū)分“美的事物”和“美本體”,開創(chuàng)了西方對美和藝術進行哲學思辨的傳統(tǒng)。其弟子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則首先從文藝實踐的角度提出了一整套的美學理論。他們提出了以后美學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如美的本質、藝術的本質和美育等,可以說,柏拉圖與亞里士多德的美學思想影響了整個西方美學的發(fā)展。 但是,在科學沒有充分發(fā)展和嚴格分科的情況下,許多對于美的真知灼見往往同哲學、宗教、政治、倫理和文藝觀點混雜在一起,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美學專著,也沒有明確劃分美學研究的特殊對象。在漫長的中世紀,美學思想淪為宗教神學的附庸,即使在文藝復興時期,高揚人文主義為美學思想的發(fā)展帶來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但系統(tǒng)的美學理論依然沒有出現(xiàn)。 直到18世紀以后,隨著歐洲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自然科學、哲學、倫理學、心理學和文藝學等近代學科進入了逐步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尤其是與美學密切相關的哲學,自近代以來發(fā)生了認識論轉向,為美學學科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歷史條件。1750年,德國哲學家鮑姆嘉通根據(jù)希臘詞語“埃斯特惕卡”(AESTHETIC)命名他的《美學》一書?!懊缹W”這個術語從此流行開來。鮑姆嘉通依據(jù)另一個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茲的學說,把人的精神世界分為知、情、意三部分。邏輯學研究知,它引導人們達到真;倫理學研究意(意志),引導人們達到善;但還沒有一門科學來研究情(情感),于是他建議由美學來研究它。他認為,美學可以引導人們達到美。對鮑姆嘉通來說美學的學科,感性,也稱感覺,指人的感覺、情感、想象和幻想等活動。美學雖然是作為感性學被提出來的,但它同時也是研究美和藝術的科學。鮑姆嘉通的《美學》的出版標志著美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正式誕生,而他本人也因此被公認為美學學科的創(chuàng)始人或“美學之父”。 從美學學科誕生至今,已有250多年的歷史,許多西方偉大的學者對美學的研究使美學的內容在發(fā)展過程中變得日益豐富厚重。在中國,雖然審美意識、審美觀念、美學思想的發(fā)展史相當漫長,但美學作為一門學科被接受則是20世紀初的時期,著名學者王國維等人成為中國美學的發(fā)起人。美學在現(xiàn)代的中國取得了長久的發(fā)展,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美好生活的理論武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