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是胃部相關(guān)疾病的統(tǒng)稱,是一種多病因疾病。 臨床上可將胃部疾病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功能性胃病,此類患者常感到上腹不適,如疼痛、飯后飽脹、反酸,甚至惡心嘔吐等;另一類為器質(zhì)性胃病,常見有急、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良惡性腫瘤等。 日常胃病的種類及癥狀表現(xiàn) 根據(jù)發(fā)病性質(zhì)和特點,大概分為以下幾種 胃運動障礙性疾病 如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腸胃反流等; 消化性潰瘍 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復合型潰瘍等; 感染及炎癥性疾病 如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等; 腫瘤 如胃息肉,平滑肌瘤,異位胰腺,黃色瘤等良性瘤及胃癌,胃淋巴瘤等惡性腫瘤。 此外,還包括一些先天性疾病,如食道裂孔疝,幽門狹窄等,以及憩室,胃下垂等疾病。 圖片來自Pixabay 胃腸部疾病癥狀有一些相似性,但不同的疾病仍有差異。 消化性潰瘍腹痛和反酸癥狀常常呈周期性和節(jié)律性;十二指腸潰瘍的腹痛一般出現(xiàn)在空腹或夜間,部位多位于上腹部或上腹偏右的位置; 胃潰瘍腹痛多發(fā)生在餐后的半小時到一小時,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左,而且嚴重的潰瘍有時會伴有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等并發(fā)癥。 另外,急性胃炎多有誘因,可能會并發(fā)嘔血,黑便等,并伴有嘔吐。慢性胃炎癥狀往往不明顯,部分伴有消化不良、貧血的表現(xiàn)。 胃病容易找上誰? 因胃黏膜較為脆弱,有下列情況的人群更易出現(xiàn)胃部疾?。?/span> ●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是引發(fā)胃病最常見的病因,它也是胃潰瘍及胃惡性腫瘤主要致病菌。 ● 長期服用對胃刺激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等。 ● 有不良飲食習慣人群,如日常飲食不規(guī)律、長期酗酒、吸煙,大量攝入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高鹽食品、腌漬食品、熏烤食品等人群。 ●伴有其他消化疾病的人群,如膽系疾病,十二指腸-胃功能障礙及門靜脈高壓等。 ●胃壁結(jié)構(gòu)或功能退化的人群,如老年人、長期營養(yǎng)不良等。 ●應激因素,如嚴重創(chuàng)傷、長期精神緊張及焦慮、抑郁人群。 ● 細菌或病毒感染人群,可能會侵犯胃黏膜,造成損傷。 ●家族遺傳高危人群,有胃潰瘍家族史、胃癌家族史。 ● 基因缺陷人群,如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系統(tǒng)錯誤攻擊自身胃黏膜。
作者 | 北京市中關(guān)村醫(yī)院 李志強 編輯/排版 | 夾心、布丁 |
|
來自: 可愛的歡歡樂樂 > 《脾、腸胃、腎、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