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Hash和List常用命令Hash1. HSET 命令
2. HSETNX 命令:為哈希表不存在的域設(shè)值使用 HSETNX 命令當且僅當域 field 不存在時,將哈希表 key 中的 field 的值設(shè)置為 value。如果 field 已經(jīng)存在,那么 HSETNX 命令將會執(zhí)行無效。 3. HMSET 命令:設(shè)置多個域和值到哈希表中4. HGET 命令:獲取哈希表中域的值5. HGETALL 命令:獲取哈希表中所有的域和值6. HMGET 命令:獲取多個域的值
7. HKEYS 命令:獲取哈希表中的所有域8. HVALS 命令:獲取哈希表中所有域的值9. HLEN 命令:統(tǒng)計哈希表中域的數(shù)量
10. HSTRLEN 命令:統(tǒng)計域的值的字符串長度11. HINCRBY 命令:為哈希表中的域加上增量值12. HINCRBYFLOAT 命令:為哈希表中的域加上浮點數(shù)增量值13. HDEL 命令:刪除哈希表中的多個域14. HEXISTS 命令:判斷哈希表中的域是否存在List1. LPUSH 命令:將多個值插入列表頭部2. RPUSH 命令:將多個值插入列表尾部
3. LINSERT 命令:插入一個值到列表中
4. LPUSHX 命令:將值插入列表頭部LPUSHX 命令用于將 value 值插入列表 key 的頭部,此時 key 必須存在,并且是列表類型的。LPUSHX 命令與 LPUSH 命令相反,當 key 不存在時,LPUSHX 命令不會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空列表,它什么也不做。 5. RPUSHX 命令:將值插入列表尾部6. LSET 命令:修改列表元素值
7. LLEN 命令:統(tǒng)計列表的長度8. LINDEX 命令:獲取列表元素的值9. LRANGE 命令:獲取列表指定區(qū)間內(nèi)的元素
10. LPOP 命令:返回并刪除列表的頭元素11. RPOP 命令:返回并刪除列表的尾元素12. BLPOP 命令:在指定時間內(nèi)刪除列表的頭元素(阻塞timeout后刪除頭元素)
返回值:如果在指定的 timeout 時間內(nèi)沒有返回任何元素,則將會返回 nil 和等待時長。而如果在 timeout 時間內(nèi)返回一個列表,那么這個列表中的第一個元素表示被返回元素所屬的 key,第二個元素表示被返回元素的值。 13. BRPOP 命令:在指定時間內(nèi)刪除列表的尾元素(阻塞,同上)
14. LREM 命令:刪除指定個數(shù)的元素
LREM 命令用于根據(jù)參數(shù) count 的值,刪除列表 key 中與指定參數(shù) value 相等的元素。 ● 當 count 等于 0 時,表示刪除列表 key 中所有與 value 相等的元素。 ● 當 count 大于 0 時,表示從列表 key 的表頭開始向表尾搜索,刪除與 value 相等的元素,刪除的數(shù)量為 count 個。 ● 當 count 小于 0 時,表示從列表 key 的表尾開始向表頭搜索,刪除與 value 相等的元素,刪除的數(shù)量為 count 的絕對值個。 返回值:當列表 key 存在時,執(zhí)行該命令后,返回被刪除的元素數(shù)量。當列表 key 不存在時,就是一個空列表,該命令始終返回 0。 15. **LTRIM 命令:留下指定區(qū)間的元素
16. RPOPLPUSH 命令:將列表元素移動到另一列表中17. BRPOPLPUSH 命令:在指定時間內(nèi)移動列表元素到另一列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