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如果有光明坦途,眾人皆向光明而去,有誰愿意反其道而行之?張近東愿意,他也是這么做的。他在互聯(lián)網時代,大肆收購線下門店,是深謀遠慮,還是人傻錢多? 平凡的出身,不平凡的歷程 張近東1963年出生于江蘇南京,1984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和大多數人一樣,張近東畢業(yè)后選擇進入南京市鼓樓區(qū)工業(yè)總公司工作,這一干就是5年,張近東在這段期間積累財富,同時暗暗謀劃著,直到他覺得時機成熟,1989年張近東辭職創(chuàng)業(yè)。 這么一個學文的南方漢子,做起決定來可是一點都不含糊。1990年底張近東用自己攢下的10萬元資產租了一個200平米的門店,創(chuàng)辦了蘇寧,最初專營空調,后來全面攻入綜合電器領域,率先提出了全國連鎖的發(fā)展模式,開創(chuàng)了連鎖店的先河,越做越大,帶領蘇寧由江蘇走向了全國。 2009年互聯(lián)網風潮正熱,張近東果斷帶領蘇寧向互聯(lián)網轉型,僅用一年的時間,2010年蘇寧電器連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首發(fā)2500萬股股票正式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yè)板。蘇寧越來越好的同時,張近東也沒有放棄企業(yè)責任,他在2000年出資500萬元設立'蘇寧教育基金'。 張近東1994年被授予南京市勞動模范稱號,2004年被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民營經濟的十大風云人物等,接受多家媒體、雜志采訪。 加諸在張近東身上的光環(huán)越來越來,他不但是個優(yōu)秀的企業(yè)家,而且關心國家大小事,多次進行賑災捐助。他詮釋了一個平凡人奮斗的極致,不搞裙帶,不攀關系,踏踏實實的奮斗也會有成果。 線上線下全面鋪開,打造理想商業(yè)國度 張近東帶領的蘇寧經過在電子商務領域10年的打拼,已經成為繼阿里巴巴和京東之后第三大電商平臺。蘇寧的業(yè)務線并不單一,涉及八大行業(yè)。 除了被人們熟知的零售業(yè)之外,還有房地產、體育、金融等行業(yè)。蘇寧是國內為數不多擁有互聯(lián)網銀行牌照的公司,實力絕對不容小覷,之后的蘇寧打算進攻金融業(yè),值得拭目以待。 近年來張近東重新開始發(fā)展線下,投資了九十多億元給萬達商業(yè),虧了幾十億,要知道,萬達商業(yè)管理著全國290多個萬達廣場。后來張近東直接去收購了37家萬達百貨公司。 萬達百貨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瘋狂開啟賣賣賣模式,王健林認為既然自家開不盈利還不如租給別人,畢竟萬達最賺錢的業(yè)務就是租金收入,每年僅租金收入近300億元。 王健林在前面賣賣賣,張近東在后面買買買,一直虧錢接王健林的盤。張近東有他自己的想法,萬達百貨選址通常位于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張近東看準了地段,打算將蘇寧易購線下店全面鋪開,線上線下聯(lián)動,打造真正的O2O閉環(huán)。 這是一個理想的商業(yè)王國,線上線下全覆蓋,包攬所有有能力消費的用戶,針對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線上方便快捷,線下實物可見,同樣的送貨上門,客戶面更廣,將原本內心存疑的潛在客戶也裹挾進來,不論你什么需求,通通都能滿足。 蘇寧易購主打家電,蘇寧小店主打便捷商超,張近東這步可謂棋高一著。 黑暗中沒光,張近東便是光,如果說馬云帶領中國進入了互聯(lián)網時代,張近東會不會是帶領中國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那個人呢? 年收6千億隱形富豪,張近東其實很有錢 雖然購買萬達資產目前來看虧了錢,但張近東在別的地方早就賺回來了,他早先就投資了阿里巴巴,已經賺了140億,而且止盈落袋,不擔心將來市場波動。不僅如此,張近東還對恒大投資200億元,每年都會得到不少股票分紅,光這些紅利就是常人幾輩子難以望其項背的數目。 蘇寧集團年收入超過6千億,而且百分之60以上的收入都來自非零售領域。我們總覺得蘇寧不掙錢,但其實蘇寧很掙錢。張近東在今年的《胡潤全球百強企業(yè)家》榜上有名,以950億人民幣的財富居于第89位。 大佬的底牌遠不止這些,張近東的資產中除了蘇寧這個板塊上市,其他都是非上市資產,不上市不融資,不光管理上自己說了算,經營阻力小,而且收入拋開成本其余都落入自家口袋,不借別人的米,自然也不用分他人一杯羹。 不顯山不露水,但絕對有實力、有眼光,張近東是個名副其實的隱形富豪。別人說他沒錢他也不辯解,說他撿王健林剩下的他也不介意,人人都在往線上跑他回頭去做線下,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也不必解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性,21世紀互聯(lián)網、人工智能、5G是熱門板塊,但再輝煌燦爛的東西也有落幕的時候。就像現在國家大力發(fā)展地攤經濟,曾經被城管追著跑的小商小販也沒想過有天城管會給自己打電話催著自己去擺攤吧。 歷史總是曲折迂回向前發(fā)展的,19世紀的港風倍受追捧,兜兜轉轉厚劉海兒又在年輕女孩們間流行,男孩子開始用長襪包裹住工裝褲,那明明是曾經我們認為最土的穿法,或者再過段時間,人們厭倦了線上過度Ps的詳情圖,又開始回歸線下實體店也說不定。 沒有人吃螃蟹不要怕,正是因為沒有人吃,價格才低,而且味道新鮮肥美,歷史無數次向我們證明了世事總會重演,想他人之未想才是企業(yè)家賺錢的原因,傳統(tǒng)商人奔赴線上市場,張近東卻回歸線下布局,線下沒有光,張近東便成了光。市場是個輪回,只需靜待時間驗證。 文/映真
|
|
來自: HarrisKu > 《商業(yè)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