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殷立飛 殷殷夜有聲 班子主要領導作為班長,有格局,有原則,有底線,有理想,再加上班子成員能找準自己的位置,主角配角按照腳本來,一個班子何愁不團結呢? 01 五年前,在離廣州將近400公里的一個地級市,產生了新一屆的市委班子,這個班子的內斗,那可是一流的。市委書記不爽紀委書記說的某句話,就在大會上指桑罵槐,紀委書記也不甘示弱,背地里打小報告。明爭暗斗逐漸演變到相互揭發(fā)。最后斗來斗去,就在前幾天,這個班子成員中第6個人被紀檢機關審查。(梅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葉勝坤接受組織審查) 上個月,陜西還出現這一場景:一個縣的國土局的領導班子被集體被免職。省巡視組給出的建議是“鑒于縣局黨組不能自行糾正存在的錯誤,建議對旬陽縣國土資源局班子進行徹底整頓?!边@就是內斗的下場。 都說“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這個火車頭指的就是領導班子。而一個領導班子要帶好頭,干出事,什么最重要,當然是團結。我們老家的官場有句很到位的總結: 領導班子就像唱戲,大家搭臺,好戲連臺,大家拆臺,一起垮臺。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團結奮進的班子,這個領導班子在大街上組建,有編草鞋的,有殺豬的,賣綠豆的,還有在南陽耕田的。這就是劉備的領導班子。 劉備團隊 說背景,劉備集團比不上所謂“四世三公”的官N代袁紹。論地利,劉備也比不上有長江天險的孫權。再論時勢,更比不上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但論班子的團結程度,前面三位,都比不上劉備。如果沒有這么多生死相隨的兄弟、智囊團,劉備在《三國演義》里面絕對活不過三集。 02 那么,問題來了,班子的團結有這么多好處,為什么一些班子卻團結不起來,甚至還要內斗互損呢? 還記得有一次看《贏在中國》,一位年輕人帶來了他的幼教項目,論項目的創(chuàng)意水準,算得上一流。評委問他團隊為何只有他一個人時。他想了一下說: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們工作中的很多瑕疵會讓我感到不安,還不如我自己做。而且現在還處于我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我還不需要他們來稀釋掉我的股份。 記得一個評委對這位年輕人說:我足夠信任你的項目,但你的合作能力,我表示懷疑。 要說能力,這個創(chuàng)業(yè)者幾乎和當年的“小霸王”孫策一樣,自信滿滿,但過于自負了,孫策臉上有個疤痕,都會耿耿于懷。在他們這類人身上,很難讓人看到做大做強的的資質,他們太過斤斤計較,也就搞不好團結。這就是所謂的“格局”不夠大。有時候,格局決定了能團結多大的團隊,也能決定能走多遠。特別是作為一個領導班子的“班長”,更需要格局。 03 前幾天,我仔細翻看了火得不能再火的一套班子團結秘笈:毛主席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里面的第一條就是“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不僅要處理好自己和委員們的關系,還要注重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吹竭@里,我漸漸明白了,班子要團結,“班長”的格局很重要,而什么是格局呢?應該是兩條線之間的空間: 一條是你所能寬容的底線,另一條則是飽含理想的事業(yè)高線。 底線太高太低,都不好。如果底線太高,那么就有可能因班子成員一次遲到、一句建議甚至一次牢騷等一些小事而心生嫌疑。但是,如果底線過低,像一個老好人一樣,甚至無底線地營造一團和氣、合謀肥私的假象,這種沆瀣一氣、失去理想的逢場作戲,就不是團結了,而是“結黨”,結黨后面跟著的自然也就是“營私”。 所以,用什么標準來評判自己的底線,那就要分清楚是個人面子,還是政治原則,是私人情緒,還是組織生活。該據理力爭的原則性問題,決不能妥協(xié),突破了政治底線的團結,那就成了“幫會”式的結盟了。 再回到劉備集團的例子,他的班子為什么這么團結,如果你僅僅只是覺得他是靠哭或者表演來收買人心,那就錯了。他的高明之處還在于,比起袁紹只為了當盟主的那點小心思,以及孫權偏安東南的自保心理,劉備一直都有“匡扶漢室”的理想信念。雖然,這理想只完成了三分之一,但這種遠大的事業(yè)激情,也為他團結了一大波具有這種政治抱負的才情之士。 曹操一句話說得好,“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所以,理想信念和技巧策略,同樣重要。班子成員的相處,是否團結,除了上面說的這些小技巧外,還要靠有理想并且靠譜的事業(yè)來團結人,共同進步的團隊,也才不會窩里斗,講規(guī)矩的團隊,也才不會胡來。 能傷害班子團結的,只有班子本身。班子主要領導作為班長,有格局,有原則,有底線,有理想,再加上班子成員能找準自己的位置,主角配角按照腳本來,一個班子何愁不團結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