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潰瘍3年余,中醫(yī)辯證治療 趙某,女,52歲。初診:主訴:上腹部疼痛3年余。既往有慢性胃潰瘍病史3年余。病史:反復患者訴3年余前開始出現(xiàn)上腹部疼痛,得熱可緩解,按之痛減,伴痞滿、噯氣,腹痛,便溏,胃脘痛喝開水緩解。舌苔薄白,脈沉細。診斷:胃痛。 辨證:脾胃氣虛證。 治法:健脾益氣,補中益氣。 處方:補中益氣湯加減。黃芪、太子參、白術、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延胡索、吳茱萸、沉香。15劑,每天1劑,水煎服,分早晚2次溫服。 二診:患者訴身體困乏,守上方加茯苓、薏苡仁,繼服7劑。 三診:患者諸癥大減,繼服上方7劑,鞏固療效。 分析:患者患胃潰瘍病多年,久病必虛,應治以健脾益氣,故施予補中益氣湯加減。方中黃芪補中益氣、升陽固表為君;太子參、白術、甘草甘溫益氣,補益脾胃為臣;陳皮調理氣機,當歸補血和營,延胡索、沉香行氣止痛,吳茱萸散寒止痛,升助脾陽為佐;升麻、柴胡協(xié)同參、芪升舉清陽為使。綜合全 補氣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氣虛諸證自可痊愈。全方合用,收效明顯。 |
|
來自: 仕仕霖霖 > 《現(xiàn)代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