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吳建華:治痞絕方---半夏瀉心湯

 學中醫(yī)書館 2020-05-24
                 痞滿是指自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視之無脹大為主要癥狀的脾胃腸病證;常伴有胸膈滿悶,飲食減少,得食則脹,噯氣稍舒,大便不調(diào),形體消瘦等癥狀,發(fā)病和加重常與飲食不節(jié)及七情刺激、起居不慎、冷暖失調(diào)等誘因有關;多為慢性起病,時輕時重,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

痞滿一病首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稱之為滿、痞、痞滿、痞塞等。如《素問·太陰陽明論》說:“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陽受之則入六府,陰受之則入五臟。入六府則身熱不時臥,上為喘呼;入五臟則痞滿閉塞。”《素問·至真要大論》又說:“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按部位痞滿可劃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即胃脘部,故心下痞又可稱為胃痞。《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明確地指出:“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

胃痞應包括現(xiàn)代醫(yī)學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神經(jīng)官能癥以及慢性膽囊炎等多種消化道疾患中的一些類型,臨床上以慢性胃炎最為多見。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及工作壓力的增高,脾胃腸疾病的發(fā)病率顯著增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胃脘痞滿就醫(yī)。此類疾病癥狀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日久可致病情逐漸復雜化。滿雖有虛、實、寒、熱之分,但患者多表現(xiàn)為虛實相兼、寒熱錯雜、脾胃同病等證型。目前西醫(yī)對這類病證基本上只能對癥治療,對改善臨床癥狀尚無明顯效果,且易使病情反復發(fā)作。而中醫(yī)學從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的理論出發(fā),治療此類病證有顯著的療效,尤其在緩解臨床癥狀方面療效十分明顯,能更好地為患者解決病痛的煩擾,半夏瀉心湯為張仲景所創(chuàng),《傷寒論》中治療“心下痞”之經(jīng)典方,臨床應用較廣。筆者應用本方辨治胃痞患者往往能獲得意想不到的療效。

基本方藥:半夏10g,干姜15g,黃芩15g,黃連6g,黨參15g,白芨15g,枳實15g,炙甘草6g,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若出現(xiàn)胃脘痞滿,噯腐吞酸,惡心厭食,大便不調(diào),苔厚膩,脈滑等癥時,酌加萊菔子、山楂、炒麥芽、雞內(nèi)金等藥。

若出現(xiàn)脘腹痞悶不舒,胸膈滿悶,身重肢倦,惡心納呆,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厚膩,脈沉滑等癥時,酌加蒼術、厚樸、陳皮等藥。

若出現(xiàn)胃脘痞滿悶塞,胸膈脹滿,心煩易怒,喜太息,大便不爽,苔薄白,脈弦等癥時,酌加木香、川芎、香附等藥。

若出現(xiàn)胃脘痞滿時減,喜溫喜按,食少不饑,身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脈虛或沉弱等癥時,酌加黃芪、白術等藥。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升清,胃主降濁,共司水谷的納運和吸收,清升濁降,納運如常,則胃氣調(diào)暢。若外邪入里,飲食不節(jié),食滯于中,脾土受傷,胃氣不行,升降失職,氣機紊亂可導致中焦雍滯不通而生痞滿。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發(fā)展了《內(nèi)經(jīng)》關于“痞滿”的認識。他認為痞滿之成因不外外感和內(nèi)感。外感之痞多因誤治傳變、表邪內(nèi)陷所致;內(nèi)傷之痞多因脾胃虛損或痰食水飲所造成。仲景進而提出胃痞的診斷要點有“但滿而不痛”、“心下痞、按之濡”、“按之自濡但氣痞耳”等表現(xiàn)。

《丹溪心法·痞》:“痞與否同,不通泰也?!比龂鴷r宋衷在《周易注》中注解否卦時說:“天地不交,猶君臣不接。天氣上升,而不下降;地氣沉下,又不上升。二氣特隔,故云‘否’也。”天氣下降為雨,地氣上升為云,則天地交泰,《易經(jīng)》稱之為泰卦,否則天地不交,萬物不成,則成否卦。人與自然相統(tǒng)一,中焦脾胃是人體上下焦和體內(nèi)外氣機升降出入和交換的樞紐,猶如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一有阻滯,則會胃脹痞滿。由此可見,凡各種原因所致的脾胃功能紊亂,陰陽失調(diào),氣機不暢,升降失常,均可致痞滿。胃痞的病位主要在中焦脾胃,與上下焦及內(nèi)外表里都有密切的關系;基本病機為脾胃功能失調(diào),升降失司,胃氣壅塞。因此,其治療原則是調(diào)理脾胃,消痞散結,調(diào)暢氣機。

張仲景治痞,理法方藥頗為周詳,被后世尊為治痞之典范。仲景根據(jù)胃痞的發(fā)病機理,擬定了寒熱并用、辛開苦降、健脾和胃、調(diào)暢氣機的治療大法,創(chuàng)造了治痞滿祖方——半夏瀉心湯。本方一直為后世醫(yī)家所賞用,是治療脾胃腸病的一首經(jīng)典高效方,可以說是治痞滿的絕代經(jīng)方。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第154條說:“傷寒五六日,嘔而發(fā)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fā)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本為小柴胡湯證因誤下?lián)p傷中陽之后,出現(xiàn)“但滿而不痛”的胃痞證,病位由脅下轉為心下胃脘,故方中不用柴胡而用黃連;此即小柴胡湯去柴胡、生姜,加干姜、黃連,便成了半夏瀉心湯。半夏瀉心湯中半夏、干姜辛溫開通由下焦通往上焦和由里通往表的通道,使“地氣上升為云”,黃芩、黃連苦寒降下開通由上焦下達下焦和由表通往里的同道,使“天氣下降為雨”,人參、甘草、大棗健運中焦;諸藥配伍后能使氣機升降出入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達到否極生泰的目的。所謂中氣如軸,四維似輪,脾旺運健,痞塞乃開。

胃痞多為慢性病證,常反復發(fā)作,經(jīng)久不愈,但是若能堅持治療,多能獲得痊愈;患者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飲食有節(jié),勞逸結合,防止病情反復發(fā)作產(chǎn)生變證。

病案舉例:王某,男,46歲。2014年6月19日前來就診。

主訴:胃脘滿塞脹悶不適1年余?;颊?年前出現(xiàn)胃脘部脹滿隱痛不適,曾于當?shù)蒯t(yī)院就診,作胃鏡檢查及胃粘膜活檢診斷為“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經(jīng)筆者使用抗幽門桿菌四聯(lián)療法(奧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枸櫞酸秘等)治療后,癥狀仍未明顯減輕;后用健脾開胃、消導積滯中藥調(diào)治,也未能獲效?,F(xiàn)證見:胃脘脹滿不適,偶有隱痛,胃脘按之不痛,惡心納呆,大便粘滯不爽,舌淡胖、苔黃膩,脈細滑。辨證:胃痞(脾胃虛弱,寒熱互結,升降失調(diào));治法:健脾和胃,升清降濁,調(diào)暢氣機;擬半夏瀉心湯加枳實;處方:制半夏10g,黃連6g,干姜15g,黃芩15g,黨參10g,炙甘草10g,白芨15g,枳實15g,大棗5枚。水煎服,5劑。

二診(2014年6月25日):患者神情喜悅,服藥后痞滿已蠲,納谷漸加,諸癥明顯減輕,大便偏溏,舌質(zhì)淡白、苔薄白,脈緩。再守上方,5服。

三診(2014年7月1日):痞滿未再出現(xiàn),諸癥消失,病告痊愈。囑患者戒酒慎食,再服香砂養(yǎng)胃丸1個月,以鞏固療效。半年后隨訪,患者愈后至今無任何胃部不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