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到的懷集縣,其實是指現(xiàn)在廣東省肇慶市的懷集縣!因為地處兩省交界,所以,在行政歷史上,有著非常多的故事! 現(xiàn)在的懷集縣,就縣域面積來說,是肇慶市最大的一個縣!行政區(qū)劃上是2街道16鎮(zhèn)1民族鄉(xiāng),326個村(居)委員會,按習慣分其為: 上坊6鎮(zhèn):梁村鎮(zhèn)、大崗鎮(zhèn)、崗坪鎮(zhèn)、冷坑鎮(zhèn)、馬寧鎮(zhèn)、藍鐘鎮(zhèn); 下坊2街道7鎮(zhèn)1鄉(xiāng):懷城街道、幸福街道 、坳仔鎮(zhèn)、汶朗鎮(zhèn)、甘灑鎮(zhèn)、鳳崗鎮(zhèn)、洽水鎮(zhèn)、中洲鎮(zhèn)、連麥鎮(zhèn),下帥壯族瑤族鄉(xiāng)) 永詩橋3鎮(zhèn):永固鎮(zhèn)、詩洞鎮(zhèn)、橋頭鎮(zhèn)等3鎮(zhèn)。 現(xiàn)在的懷集地圖 懷集縣現(xiàn)在的地界,置縣歷史已有1500多年,自南北朝,劉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分四會的銀屯鄉(xiāng)置縣——懷集縣!此地縣制歷史也就正式開始了! 不過關(guān)于懷集縣的名字——“懷集”二字,有幾種說法,有認為說一開始就是這個名,也有說是后來慢慢改變的,因為這個縣名,學界也爭論了很多,各說法都有不少的論據(jù)! 甚至懷集縣歷史上的幾本《懷集縣志》,明代版,乾隆版,同治版,民國版采用的說法都不一樣,但唯一相同的,無一例外,都在“懷”字上面,如在本地歷史中出現(xiàn)過的地名,懷高嶺,懷溪水,懷化縣,懷遠縣等等,都是“懷”字的來源,而爭論的是“集”字。 無論哪種說法,都因歷史久遠,而難以一一考究,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懷集之名,則是“懷天地之靈秀,集一派之生機”。 1949-1951廣西地圖 那么,這個懷集縣和廣西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肯定的說,有的,還是有著非常深的淵緣關(guān)系的!在懷集縣歷史中,就流傳著一句話:“七百余載屬廣西,八百多年隸廣東”。因為懷集縣從地域關(guān)系上看,一直就是廣東,廣西這兩個大地域交界的地方,是兩地有名的古縣之一,歷史悠長。 真說起來,懷集隸屬廣東的時間,比隸屬廣西的時間長!追起根源,懷集縣行政上隸屬廣東的時間也比廣西要早,這其中又有些什么歷史演變呢? 1951年,懷集縣廣東代管,懷集縣廣西史結(jié)束 現(xiàn)在都知道,在1949年底,廣西全境解放時,全境行政區(qū)劃是沿襲民國時期的區(qū)劃,全廣西有99縣1市,和現(xiàn)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區(qū)域相比,只有兩處大區(qū)別,一是懷集縣,二是欽北防地區(qū)(部分鄉(xiāng)村一級區(qū)劃不算)! 1951年的時候,廣西全境開始重新進行行政區(qū)劃,懷集縣就委托廣東西江專區(qū)代管,也就是從這個時候時,懷集縣的行政隸屬關(guān)系就由廣東省管轄了!到1952年廣東省進行行政區(qū)劃時,也就算是正式接管了,劃給粵中行政區(qū)管轄! 這也是懷集縣歷史上“七百余載屬廣西”的結(jié)局。 元代湖廣行省,懷集縣的廣西史開始(紅圈處為懷集) 那么,這“七百余載屬廣西”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算起呢?從1951年往前推700余年,那是歷史上的元代,在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把隸屬廣州的懷集縣改隸于湖廣中書行省的賀州轄,懷集縣才正式算是劃入廣西,當時候廣西稱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 不過到了明代初年,特別是洪武元年到十年,懷集縣的行政隸屬關(guān)系,變得復雜起來。洪武元年,作為賀州屬縣的懷集縣也一起劃給了平樂府!但到了洪武十年五月,明太祖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區(qū)域重新劃分,賀州降級為賀縣,懷集縣又從平樂府劃出,改隸到梧州府!這中間有什么故事呢?有兩個原因! 一,這還是得從懷集的地理位置上來說! 懷集縣隸于廣西而突出廣東地界,三面皆廣東地,洪武初賀州降級為賀縣后,懷集縣周邊只有三個府一級的行政地:平樂府,梧州府,肇慶府。按當時環(huán)境看,賀州沒了,成為賀縣,這就與懷集縣成平級了,都一起隸于平樂府,這正常!但是,平樂府城遠啊,山水不路難行,有點什么事,發(fā)個公文什么的,那也是要幾天才能到達!這不方便。如果改隸到廣東的肇慶府吧,那也是和平樂一樣的情況,遠了不好辦事! 離懷集縣最近的梧州府,看看地圖,這就有點尷尬了,梧州府和懷集縣拉起直錢,是很近,但是,兩個地方的在地面上是不相連接的,隔著個賀縣啊,大了說,是隔了個平樂府??! 二,當時時局原因來說, 洪武元年,明朝開國將領(lǐng)楊璟的大軍到了嶺南梧州府,懷集縣的儒仕郭名拿著縣令官印來梧州請求歸附,他為什么不去平樂府,不去肇慶府請附呢?還是因為那兩地遠!就近來的梧州!他這一請附,代表著懷集縣正式歸于大明版圖,當然,也是隨著他當時的上級賀州一并劃與平樂府轄! 可是,在懷集縣請附后,直到洪武七年,懷集縣都沒有安排縣令上任,等于這幾年懷集縣政務上屬于無官方人員管理狀態(tài)。于是,洪武八年,懷集縣儒仕莫漢寬又跑到梧州,同樣是以平樂府遠不方便,請求梧州府管轄。正好,到了洪武九年十月,大明朝進行了新一輪行政區(qū)改革,賀州降為縣,和懷集同級了。最終,賀縣歸了平樂,而懷集縣卻就由平樂府改歸梧州府管。 這也等于說,懷集縣成為了梧州府的管轄飛地了!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中很少出現(xiàn)的行政區(qū)飛地管轄的情況!這從明初一直沿襲到解放初都沒有改變過! 1952年,懷集正式由廣東管轄,懷集縣廣東歷史再次開始 “八百多年隸廣東”又是怎么回事呢?當然了,除去解放后到現(xiàn)在廣東管轄的幾十年,從懷集地在南朝時的劉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建縣到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278)年,這也夠800多年了,為什么元代會把當時懷集縣從廣東地劃到廣西地呢? 元代,了解元歷史的都知道,蒙古騎兵橫掃天下,打到歐洲多瑙河邊,這個元朝的疆域非常大,所以,行政區(qū)域上實行的是大區(qū)域管轄——行省制,就元代中國境內(nèi),也就十二個省一級的管理區(qū)域而已,除了京畿地區(qū),吐蕃地區(qū),也就還有十個行省。所以,出于管理原則,懷集縣也就是重新就近找個大一級的行政區(qū)管轄,于是,與他地域連接的賀州也就成為他的上級! 這也是懷集縣歷史上“八百多年隸廣東”的中斷史。 南宋時懷集所在地,“八百多年隸廣東”結(jié)束 “八百多年隸廣東”的開始,則就簡單多了,從秦始皇的“郡縣制”度開始,隨著人口的流動,時代的發(fā)展,各地漸漸開發(fā),很多邊,遠,蠻,荒的地方也漸漸有了人氣,自然而然就有新的建制要求,每個時代根據(jù)所在地的實際,也就有人的地方,隨著人口漸多,建圩,建屯,建村,建鄉(xiāng),建縣,等等也就順理成章了! 懷集這個地方也是這個規(guī)律,建縣之前,從秦到南朝,這個地方都十分偏僻,周邊都是山,林之地,方圓數(shù)百里沒有縣的建制,他最后只是四會縣治下的一個偏遠鄉(xiāng)而已。可能到劉宋朝時,這個叫銀屯鄉(xiāng)的地方發(fā)展相對是比較好的,也出于地域管理需要,所以在這里增改設一個縣!于是,這里也就開始出現(xiàn)了縣級區(qū)域! 這個隸屬關(guān)系也是很復雜的,隋唐時從四會,到連州,再到南漢政權(quán)時,位于廣州的興王府轄地還遠及懷集縣!也不知山長水遠的,他為什么還直轄著這懷集,而不讓周邊的州府管。 清同治時,懷集縣境圖! 從南北朝的436年,到解放初,無論是隸廣東還是屬廣西,懷集縣一直發(fā)展著,也成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縣!人口也漸有增加,在明代弘治十五年(1502年)時,全縣設城廂和坊郭、西水、獨周、務本4里。明嘉靖元年(1522年),增設譚村里,全縣分設城廂和5個里,轄18個坊和242個鄉(xiāng)村: 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坊里改為堡村,劃全縣為48堡,分屬附城12堡,武城司17堡、慈樂司19堡: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3月,全縣劃為7區(qū)44堡: 中區(qū)10堡,即城坊、河南、柑橫、仁親、黃崗、楊村、石龍、大利、盤村、譚舍;東南區(qū)4堡,即階洞、甘灑、屈洞、渡頭; 東北區(qū)5堡,即鳳崗、羅崗、七坑、汶塘、草朗; 北區(qū)6堡,即馬舉、連逕、歐塘、麥烏、下帥、八甲; 西區(qū)7堡,即梁村、高村、紗田、沙帽、秀柏、三丫、連會; 西北區(qū)7堡,即畝田、觀塘、上愛、草崗、村廂、寨林、藍鐘;南區(qū)5堡,即永固、詩洞、又詩、永詩、寧洞。 民國五年《懷集縣志》 進入民國以后,因為廣西實行民團制度,所以對各地又進行了新的劃分,并在幾十年間,區(qū)劃過三次, 民國6年(1917年)將7區(qū)44堡調(diào)整為6區(qū)52團(堡),1429村街。 民國22年(1933年),全縣由6區(qū)52團(堡)1431村街調(diào)整為4區(qū)52鄉(xiāng)617村街6638甲。 民國37年(1948年),對區(qū)鄉(xiāng)村再次調(diào)整,全縣由4區(qū)52鄉(xiāng)617村街調(diào)整為5區(qū)27鄉(xiāng)259村街。 解放后,幾十年間,也因為行政隸屬關(guān)系,懷集縣這種行政區(qū)劃也分多次進行,西江專區(qū),粵中專區(qū),歸高要專區(qū),江門專區(qū),肇慶專區(qū)輪番管轄,還一度被撤掉縣的建制,和開建縣組成懷建縣! 縣內(nèi)區(qū)劃也十分繁雜,什么公社,大隊,鄉(xiāng)村等等,近來又在改革開放后,經(jīng)濟建設發(fā)展之下,鄉(xiāng)鎮(zhèn)的撤撤并并之下,最后才成為現(xiàn)在的2街道16鎮(zhèn)1民族鄉(xiāng),326個村(居)委員會。 民國五年《懷集縣志》 “七百余載屬廣西”,這已經(jīng)成為懷集縣的歷史! “八百多年隸廣東”,中間雖然斷續(xù)了七百年,但懷集縣與廣東的歷史,已經(jīng)開始延續(xù)!真正算起來,到現(xiàn)在為止,“隸廣東”也有九百多年了,以后也必定繼續(xù),懷集縣以后的發(fā)展,也必定更為精彩!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歡,可以關(guān)注我!更多的文章給你講述這片土地更多的過往! 謝謝閱讀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