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開封的古馬道遺址博物館,因為限制人流,關(guān)門時間比較早,導(dǎo)致一些游客無法進入。 令人震驚的是,不少游客鋌而走險爬墻進。 甚至還有家長帶著小孩一起爬墻,有位媽媽慫恿墻下的孩子說:“你上唄,你看看別人爬得多利索?!?/p> 景區(qū)的保安人員無奈地問道:“你們就是這樣教育小孩的?” 這一幕讓人惋惜,父母無視規(guī)則,甚至帶孩子挑戰(zhàn)規(guī)則的底線,丟失教養(yǎng)??此撇黄鹧鄣男袨椋呀?jīng)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顆漠視規(guī)則的種子。 在我們身邊,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有教養(yǎng)、正直善良,可是一到實踐中,卻最先經(jīng)不起考驗。 想起來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只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么老是橫著爬,為什么不直著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p> 孩子身上好的、壞的,幾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他們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紙上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色彩和圖案,關(guān)鍵還是在于父母。 ? 幾年前在北京坐地鐵的時候,遇到一位媽媽帶著8、9歲的孩子,孩子明顯超過了1.2米,但媽媽似乎只買了一張地鐵票。 于是媽媽使眼色讓孩子鉆閘機,孩子一邊鉆一邊笑,動作很是嫻熟,成功進站,開開心心地上了車。 看到母子兩因為幾塊錢費盡心機,莫名感到憂心。 類似這樣的父母還不在少數(shù),社會調(diào)查中心曾經(jīng)做過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2000多名的采訪對象中,57.0%的人坦言遇到過大人教唆小孩子逃票的現(xiàn)象。 為了省下幾塊錢,卻把孩子的誠實守信毀了。 很難想象,長期在貪便宜的環(huán)境下生活的孩子,長大之后能有多大的眼界和格局。 一個孩子將來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起決定作用的是他的童年是在什么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度過,父母又做出了什么樣的榜樣。 而所謂榜樣,靠得不是用嘴巴說,而是示范給孩子看。 著名詩人多蘿西·勞·諾爾蒂曾寫過這樣一首詩:《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孩子生活在分享中,他們將學(xué)會慷慨; 如果孩子生活在誠實中,他們將學(xué)會正直; 如果孩子被公平對待,他們將學(xué)會正義; 如果孩子被關(guān)心和體諒,他們將學(xué)會尊重; 在孩子身上,清楚地折射出家長真實的品行,包括說話的語氣、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思考問題的方式,當(dāng)一個孩子變得越來越“熊”,該反思的是父母。 孔子說:“行有余力,則以學(xué)文?!?/p> 意思是說先學(xué)會做人,品行好了,行有余力,再來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 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所謂品行,與家境無關(guān),孩子的品行在于家庭,在于父母。 我的一位朋友,講過父親的故事。 朋友很小的時候, 村里有段路很不好走,路邊還有個大坑,特別是一到晚上,沒有燈,經(jīng)常會有人在這里跌進坑里。 那時正值最繁忙的芒種,“栽秧割麥兩頭忙”,加上那段路比較偏,誰也不愿意花時間和力氣去填那個坑。 只有父親,挑了個涼快的傍晚,一個人挑了兩擔(dān)土,把那個坑填平,又順道把路修整了一下。 等到父親回來,朋友不高興地問:“大家都不去,憑什么您去修路?。 ?/p> 父親卻語重心長:“別人是別人,我是我,不能因為別人就不去做對的事情,做事?lián)裆贫锌偸菦]錯的。” 父親正直的品行深深影響著朋友,父親不識字,卻是最接地氣的教育家,用最樸實的話告訴孩子:做人,不要斤斤計較,善良一點不吃虧。 最好的教育,莫過于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孩子。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賓塞說: “我們終其一生,也許不會積累太多的財產(chǎn),也沒有什么名望,但每一個父母都通過生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jīng)驗和品行。 把這些給孩子吧,他們會用新的生命去放大,發(fā)出光芒?!?/p> 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努力地去做這樣的人吧,這樣的教育才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捷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