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設計事務所 ○ 2007年,大英博物館推出『秦始皇·中國兵馬俑特展』,借展費用高達30萬英鎊,外界擔心這是樁“虧本買賣”。然而,大英博物館配合展覽推出的兵馬俑紀念品大受歡迎,輕松賺回了借展費用。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MoMA在館內(nèi)和館外開設3家自營的藝術商店MoMA Store(收藏品的衍生展臺),通過售賣館藏衍生品增加新的盈利。 “傳統(tǒng)新造”不是新鮮話題,而在華語文化圈里,能將館藏衍生品開發(fā)的充滿文創(chuàng)話題和經(jīng)濟效益的,不得不提的就是文創(chuàng)“鼻祖—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名列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有69萬件珍貴藏品。而它那精致的文創(chuàng)商品,更令人驚艷陶醉,“富春山居圖”餐墊、印有《蘭亭序》的手機殼、“冰山一腳”潮襪、靈感源自戰(zhàn)國貴族玉龍佩的龍爪開瓶器……每每讓游客錢包大失血。 1983年,時任院長秦孝儀提出“從傳統(tǒng)中創(chuàng)新,藝術與生活結合”的文創(chuàng)理念,30多年來,臺北故宮已經(jīng)開創(chuàng)出自成一格的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從最早的絲巾、領帶、領帶夾、雨傘、布料、桌巾、扇子、小錢包、名片夾、鑰匙圈、筆記本、文具等日常用品,到圖像授權、出版品授權印制、合作開發(fā)、品牌授權等幾種衍生商品通道。近年來,更致力于發(fā)展兼具藝術與實用性的文創(chuàng)商品,跳出了文物復制品的局限。 2013年推出風靡一時的康熙手書復制品“朕知道了”紙膠帶,是臺北故宮博物館由“傳統(tǒng)館藏仿制品”制造走向“現(xiàn)代文創(chuàng)”開發(fā)之路的重要標志。此后接連不斷地推出充滿奇思妙想的文創(chuàng)衍生品,成為了臺灣又一張閃亮名片。 很多人了解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文創(chuàng),源自超高人氣的“朕知道了”系列紙膠帶。隨著它風靡海峽兩岸,大陸的北京故宮也大力推動文創(chuàng)產(chǎn)業(yè),走進文創(chuàng)設計的新階段。 臺北故宮博物院經(jīng)過五十余年的時光打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為之專設藝術基金,與國內(nèi)外著名設計品牌合作,還會面向公眾舉辦國寶衍生商品設計競賽,開拓民間無盡的智慧寶藏,帶給產(chǎn)品新的可能性,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來自民間的有趣設計。 “朕知道了”系列膠帶,是臺北故宮博物院近三千件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品之一,工作人員特意將這區(qū)區(qū)四字從15.8萬余件工作密檔朱批中認真遴選出來,背后體現(xiàn)著設計者對文物資源的了解與對市場的精準預判。 風靡一時的“朕知道了”膠帶 你可能看過故宮典藏《唐人宮樂圖》,里頭奏樂的仕女個個梳著墜馬髻,但你一定沒有看過頸枕版的。臺北故宮把唐人時尚搬到現(xiàn)代,推出的“墜馬髻頸枕”就是以唐代仕女的發(fā)型為靈感,枕頭兩側還有發(fā)飾圖案。 這款墜馬髻頸不但能當頸枕,戴在頭上,還能一秒變成唐朝美女,故宮還出了一個使用海報,超級好笑??!廣告上還有使用前后圖,使用前,唐朝仕女面容憂郁,使用后立刻露出放松的表情,生動圖示超可愛。目前商品缺貨中,這趣味頸枕不但可以讓人在旅程中好好休息,也能戴在頭上,讓你一秒變“唐朝人”。 《唐人宮樂圖》 妙趣橫生的墜馬髻頸枕 這件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白菜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只昆蟲,牠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蟲和蝗蟲。 翠玉白菜文創(chuàng)品 翠玉白菜是臺北故宮人氣寶物,以它為主題的商品一直高居銷售榜首,其中炎夏午后大雷雨必備“翠玉白菜傘”,半綠、半白,晴雨兩用,出門在外可是最吸睛的商品。 翠玉白菜傘 “肉形石”原是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因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影響,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層次,經(jīng)過工匠雕琢,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塊軟Q肥嫩的東坡肉,肉皮、肥肉及瘦肉層層分明,連皮上的毛孔也一應俱全,色澤紋理更是幾可亂真,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珍玩。 “肉形石”耳塞 “冰山一腳”潮襪,結合北宋汝窯青花式溫碗的冰裂紋及南宋龍泉窯青瓷設計,有熱粉紅、天空藍、酷炫黑3種顏色。 福運百蝶便籖夾:汲取典藏文物造型設計,鏤空設計感受文物輪廓之美,表面鍍以24K金,彰顯高貴氣質,可作為項鏈吊墜或書簽,亦可懸掛于汽車、居家空間內(nèi)。細膩蝕刻工藝精密呈現(xiàn)典藏文物造型及紋飾,流露出別樣趣味。置于計算機屏幕、冰箱或書桌臺面上,既可作為裝飾品,亦可夾留言便利條、名片或相片,漂亮實用的小伴手禮。 這幅詼諧可愛的插畫中收集了十余件文物:作品構圖參考自明代唐寅畫作《仿唐人仕女》,墻上左側畫作為元代倪瓚畫譜冊《大小樹間竹》,臥榻上擺放著明永樂青花幾何紋葫蘆形扁壺等文物。 跳躍時空的日常 這件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靈感源自元代曹知白的紙本水墨畫作《群峰雪霽圖》。滿罩皚皚白雪的峰巒和極具空間感的江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轉化為果盤,層巒疊嶂的山峰用陰暗不同的配色呈現(xiàn)出中國水墨淡雅別致的韻味。在“山”的夾層中注入保冷劑也呼應了荒寒靜寂的雪景,同時也能讓水果保持新鮮美味。山脊上挺立的寥寥幾筆枯樹當然也不僅是擺設,拔出來就可以作為果叉使用啦。 《群峰雪霽圖》局部 “富春山居圖”是一款經(jīng)臺北故宮博物院授權,大嶝小鎮(zhèn)遠景故宮文創(chuàng)生活館熱銷的文創(chuàng)概念作品,也是2013年度大嶝小鎮(zhèn)10佳臺灣伴手禮之一。在現(xiàn)代工藝的打造下,廟堂之高的“富春山居圖”化身為平日泡茶的茶墊、桌墊,在與朋友談古論今間,將文化歷史融入笑談中。 《富春山居圖》局部 富春山居圖餐墊 清代畫家冷枚以畫筆重現(xiàn)千年前李白名作《春夜宴桃李園序》之意境:一眾文人在桃李芳華的庭院中飲酒作詩,遠山在云霧中若隱若現(xiàn)。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幾百年后,設計者向古代先賢致敬,打造出這一款精巧花器。 木材弦切表面形成的自然山形紋理照應畫中山巒?;ㄆ可戏桨仓糜锌呻S意擺放的小木屋,同時可用作瓶蓋封口。一花一世界,都市里的人借此花器也可在方寸間感受到田園之樂。 春夜宴桃李園花器 《時間的山水》作品設計靈感源自元代黃公望所作的《富春山居圖》,以水墨山水為基礎,創(chuàng)作出新形態(tài)的藝術應用。磁力為媒介,磁粉化為筆墨,隨著時間流逝產(chǎn)生的變化創(chuàng)意地呈現(xiàn)出水墨暈染的效果,營造出超然的意境。 時間的山水 《逍遙自在-削筆器》產(chǎn)品設計靈感源自清乾隆二年陳祖章所雕橄欖核舟,將削筆器與核舟造型相結合,平時可作為桌上擺飾。削筆時,一絲絲鉛筆屑如水面波紋流動,當鉛筆屑層層堆疊超過小舟時,江水“漲潮”洶涌,這時打開蓋子清潔,江面重歸平靜。使用這件產(chǎn)品時,似乎也在分享與蘇軾一同游江的樂趣, “吾與子之所共適”。 逍遙自在-削筆器 “小乾隆”透過擬人化的造型,巧妙地將壺、杯、印章融為一體,成一壺一杯。壺身采用了素彩色釉的工藝,配以錦花紋飾,造型亮潔雅靜,但又時尚味十足,自帶萌點,幾乎能夠贏得所有年齡段群體的喜愛。 茶杯蓋以乾隆皇帝御用清涼絨纓朝冠一頂為原型,卡通化地還原了乾隆的形象。壺底印章取自乾隆皇帝御印并重新繪制,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乾隆晚年以此自命,寓有天恩會澤、長命高壽之意。 小乾隆 蓋杯 《寒友》作品靈感源自宋代趙孟堅畫作《歲寒三友圖》,盤中以墨色勾勒出嚴冬中不曾凋零的三種植物:青松、修竹、寒梅。原作中三種植物的墨色具有不同的濃淡變化,設計者也保留了這份神韻,三只盤以象征著冰雪的玻璃為基底,分別展示松、竹、梅之景致,堆疊在一起時帶有十足的空間感,亦能再現(xiàn)歲寒三友之風骨格調。 《歲寒三友圖》局部 寒友 這幅插畫靈感源自明代沈周《寫生冊》與宋代錢選繪制的《牡丹圖》。窩成一團的貓咪在盛放的牡丹叢中小憩,機敏的雙眼凝視著四周流連于花間的蝴蝶,畫面洋溢著春天的美好氣息。 耄耋富貴 牡丹寓意富貴,而貓與蝶取 “耄耋”諧音,寓意長壽圓滿。作品保留了原作的中式傳統(tǒng)繪畫技法,結合了現(xiàn)代插畫的造型技巧,適用于各種日常產(chǎn)品,如明信片、書簽等。 《寫生冊》 甲骨江南花布靈感源自民國時期甲骨學家董作賓作品,作品透過甲骨文字講述了唯美靜謐的江南印象。設計者將原作的甲骨文元素編織成彩色圖案再轉化為布料上的花紋,精心的配色使花布具備時尚感,從而可以廣泛運用在系列生活用品上。 甲骨江南 江南好 本品項仿自臺北故宮博物院:宋 青瓷汝窯蓮花式溫碗,汝窯瓷器以其天青釉色聞名于世。天青釉色瓷器在中國陶瓷史上最有名的即是傳說中的柴窯,據(jù)傳五代后周世宗柴榮曾提出“雨過天青云破處,者般顏色作將來”的釉色理想。 青瓷汝窯蓮花式溫碗 青花唐草龍蓋杯創(chuàng)意取材自明 宣德窯 青花穿蓮雙龍紋高足碗,以還原燒1280℃燒制。三件式蓋杯可用于牛奶,咖啡,茶類熱飲,衛(wèi)生實用。本件作品參考自故宮收藏之明宣德青花穿蓮雙龍紋高足碗。 龍代表權威、尊貴、吉祥之意,常以雙龍、九龍或龍鳳呈祥等形式出現(xiàn)。此件主題紋飾為龍紋,剛勁有力,栩栩如生,以青花呈現(xiàn),色澤飽滿,層次分明,更顯尊貴典雅。 青花唐草龍蓋杯 除了上面說的那些,臺北故宮還有諸多有趣好玩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比如乾隆福印、青花龍醬碟筷架等。如果與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文創(chuàng)產(chǎn)品不再只是簡單地將一副山水畫印在雨傘、書包上,而是將文化和產(chǎn)品用優(yōu)秀的設計去融合,那么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會讓更多的普通民眾包括許多青少年著迷,也會引起人們對于傳統(tǒng)文化更濃郁的興趣。 欣賞臺北故宮文創(chuàng),基于同種同源的文化,我們總能感受到審美、趣味的共鳴,因此會鐘情于這般兼具生活氣息與傳統(tǒng)之美的作品。正是設計師們通過系統(tǒng)化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巧妙轉化的設計能力,消弭了古為今用的違和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