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在為孩子自律性差、沒有進取心而苦惱著,梅梅班級的很多家長經常在一起聊天都有提到自己孩子的“懶惰”: 比如做事情從來都不著急,拿著“得第一”的口號催促他,也“不為所動”。 一個懶惰的孩子,未來很難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所以父母想要讓孩子丟掉懶惰的壞習慣,并且變得積極進取,可以和孩子分享這個“馬蠅效應”的故事。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xiàn)自律性差、懶惰不進取的現(xiàn)象呢?
孩子之所以會出現(xiàn)目前這種懶惰、不進取的現(xiàn)象,大多都是由于家長給孩子提供了良好安逸的環(huán)境,這就會讓孩子忽略掉自己需要努力的部分,而是只想要呆在舒適區(qū)內安逸的進行生活,但是顯然這對于正在成長期的幼兒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沒有經歷過挫折的孩子,也很難塑造堅強、奮斗的品質,一味享受家庭帶來的安逸,自然就會形成不思進取的性格。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對此很多家長都會采取比較過激的反應對待孩子,他們會以為是自己給孩子的自主性過多,造成孩子安于現(xiàn)狀,所以會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希望孩子在壓力中獲得成長。 而實際上,這樣總是受家長指責的孩子,往往更難樹立起自信心,從而不敢去嘗試,更不會為自己想要實現(xiàn)的結果去努力,慢慢也就形成了懶惰的性格。
除了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孩子自身對于時間觀念的薄弱也是造成自律性差、不進取的原因之一。孩子從小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管理的概念,自然做什么事情都容易拖沓,顯得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差。 尤其是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做的太慢,就代替孩子完成,梅梅的老師曾經和我提過,班級中的很多孩子還不會用剪子,這對孩子小肌肉群的鍛煉非常不利,詢問家長們原因,了解到原來是因為家長們覺得孩子太慢了,所以都是幫孩子提前剪好需要的東西。包辦代替造成的就是孩子對于完成很多事都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 對于時間管理,梅梅前段時間閱讀了一本《駕,時間!吁,時間!》的書,這本書以時間小馬為故事的主線,孩子可以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體會到時間的重要性,學會正確的時間管理。 如何利用“馬蠅效應”激發(fā)以及培養(yǎng)孩子的“進取心”?
父母可以根據(jù)自己孩子的情況給孩子制定一個可行性的計劃表,告訴孩子按照計劃表上的做一些事情,并且做好。如果孩子拒絕這樣做,家長一定要用自己的威嚴來教育孩子,遇到孩子不能一個人獨立完成的計劃,家長也不要懶省事,一定要輔助孩子完成,但是不允許孩子不做,或者是中途放棄。
其實孩子沒有上進心,并不是一生下來一直都沒有上進心的,只是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用了不好的學習方法,導致孩子沒有信心好好學習。所以父母幫助孩子找到好的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讓孩子愛上學習,還能夠讓孩子可以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孩子懶惰,父母不要縱容孩子,不要簡單地指責幾句就不管孩子了,一定要幫助孩子改掉懶惰的壞習慣,父母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告訴孩子懶惰是不好的,懶惰的人不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尊重,督促孩子成為一個努力、有上進心的人。 在梅梅成長的過程中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那段時間也很焦慮,我在教育專家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了這樣一套孩子自我管理的書籍《2-6歲德國幼兒自我管理圖畫》,這套書讓梅梅從那段時間的懵懂到后來的懂事,很順利的和我一起度過了焦慮期。 這套書有著12個成長的主題,通過書中榜樣的力量給予寶寶積極的成長引導,幫助梅梅樹立了很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對自律有了一定的認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