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朝名臣一覽

 老劉tdrhg 2020-05-13

1. 李善長

李善長(1314-1390),明鳳陽定遠(今屬安徽)人,字百室。元末投朱元璋于滁陽,掌書記。力主取金陵,圖帝業(yè)。歷官參謀、元帥府都事、江南行中書省參議、參知政事。軍政要務,其參與議決十之八九。元璋征戰(zhàn)于外,命留守應天,轉調兵餉無乏,將吏貼服,居民安業(yè)。元璋稱吳王,擢右相國,立鹽、茶、鐵諸法,多革除積弊。吳元年(1367年)封宣國公。改左相國,受命與劉基裁定律令,頒《大明律》。元璋稱帝,與諸儒臣制定禮制、官制,監(jiān)修國史。洪武三年(1370年)封韓國公,居六公之首。五年,督建臨濠宮殿,經理徙民屯田。他貴極而驕,二十三年以與胡惟庸通謀罪賜死,并其家族誅之。太祖親列其罪狀,作〈昭示奸黨錄〉布告全國。

2. 宋濂

宋濂(1301-1381),先人為浙江金華潛溪人,至宋濂始遷浦江。受業(yè)于著名理學家吳萊、柳貫。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三月,與劉基等被朱元璋聘入應天(今江蘇南京)禮賢館,并向朱元璋建言,「得天下以人心為本」,得人心則天下可定。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詔修《元史》,濂充總裁官。書成,授翰林學士。明初之禮樂典章,宋濂所裁定者居多,為開國文臣之首。他博通經史百氏,文章雄麗溫雅,享負盛名。濂久為太子師,對其言行皆以禮法諷勸。后朱元璋欲殺之,得皇后及太子力保得免,但仍遭貶官。洪武十四年死于夔州,正德年間,追謚文憲。著有《宋學士全集》四十二卷傳世。

3.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明浙江寧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人稱正學先生,方克勤之子。幼聰穎,及長從學宋濂,有「小韓子」之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薦授漢中府教授。建文初,召為翰林侍講,遷侍講學士,更定官制后,改文學博士,總裁《太祖實錄》等書。力主復古改制,創(chuàng)行井田,對建文朝政影響較大。靖難之役中,朝廷詔檄多出其手。曾致書燕世子朱高熾,謀離間燕王父子,以緩燕師,均未成。燕王奪位后,命起草登基詔,堅執(zhí)不從,被滅十族。著作甚富,有《孝經誡欲》,《宋史要言》,《帝王基命錄》等。永樂中禁藏其書,犯者至死。后人輯其所遺成《遜志齋集》。

4. 楊榮

楊榮(1371-1440),明福建建安(今建甌)人。初名子榮,字勉仁。建文進士,授編修。永樂初與解縉等七人同入內閣,有才智,見事敏捷,最受帝知。多次隨成祖北征,規(guī)劃邊務,參決軍事,升文淵閣大學士。仁宗即位,累進謹身殿大學士,工部尚書。宣德中加少傅。力主罷交兵,并勸宣宗親征漢王。正統(tǒng)五年(1440年)辭官歸里,卒于途。謚文敏。著有《后北征記》、《楊文敏集》等。

5. 楊溥

楊溥(1372-1446),明湖廣石首(今屬湖北)人,字弘濟,建文進士,授編修。永樂中侍太子,為洗馬。因太子遣使迎帝遲,他為漢王所讒,系獄十年,讀書不輟。仁宗即位,獲釋。建弘文閣,掌閣事。宣宗即位,召入內閣,與楊士奇等共典機務,升禮部尚書。英宗初年,進少保,武英殿大學士,卒謚文定,著有《水云錄》、《文定集》等。

6. 楊士奇

楊士奇(1365-1444),明江西泰和人,名寓,號東里,字以行。少曾在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等地授徒自給。建文初以王叔英薦,入翰林,充編纂官,與修《太祖實錄》。永樂初與解縉等七人同入內閣。成祖北巡,與蹇義等留輔太子。仁宗即位,以東宮舊臣升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歷兵部尚書。仁宣朝及英宗初年,長期主持內閣。力主停止交軍事,屢請益蠲租稅。知人善任,引薦于謙、周忱、況鐘等人。居官清廉,為天下最。以子稷下獄,憂死。卒謚文貞。著有《東里文集》、《文淵閣書目》,輯有《歷代名臣奏議》、《三朝圣諭錄》等。

7. 王守仁

王守仁(1472-1529),明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幼名云,五歲時更名守仁,又因曾講學陽明洞,人稱陽明先生。弘治進士,歷任刑、兵部主事。正德初,疏救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人,忤劉瑾,謫為貴州龍場(今修文)驛丞。瑾誅,移盧陵知縣。累擢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南贛。因鎮(zhèn)壓民變有功,晉右副都御史,世襲錦衣衛(wèi)副千戶。十四年(1519年),平寧王朱宸濠之叛。嘉靖時官至兵部尚書,封新建伯,六年總督兩廣軍務,鎮(zhèn)壓大藤峽瑤、僮等族叛亂。創(chuàng)心學,認為心是天地萬物之主,心即理,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又以知行合一、致良知為標幟,世稱「王學」,學者云從,風靡南北。卒謚文成。著有《傳習錄》、《大學問》、《王文成公全書》(即《陽明全書》)等。

8. 于謙

于謙(1398-1457),明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號節(jié)庵。永樂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zhèn)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出按江西,頌聲滿道。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tǒng)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十四年土木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zhàn),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

9. 海瑞

海瑞(1514-1587),明廣東瓊山(今屬海南)人,字汝賢,號剛峰,回族。嘉靖舉人,初任南平教諭,遷淳安知縣。他拿辦胡宗憲子,拘以法;又以直言抗嚴嵩黨習,以剛直著名。四十一年(1562年)擢嘉興通判,被劾,謫為興國知縣。四十五年晉戶部主事,疏諫罷齋醮忤帝,下獄。穆宗立,獲釋復官。歷兵部主事、右通政。隆慶三年(1569年)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以工代賑,疏浚吳淞江、白茆河。不久遭豪強反對被解職。萬歷十三年(1585年)再起,歷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都御史。卒于官,謚忠介。著有《海剛峰集》。

10. 夏言

夏言(1482-1548),明嘉靖時大臣,字公謹,號桂州,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嘉靖二年(1523年)出按皇莊,力主歸還侵民之產,禁止勛戚受獻莊田,頗得皇帝贊許。九年進吏科都給事中,以贊郊禮有功,兼所撰清詞最合世宗意,授四品服,許凡事直陳;累官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等。十五年又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師,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預機務。十七年為內閣首輔。十八年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二十一年七月革職閑住。他為人頗自負,遭忌于嚴嵩等。嚴入閣后,盡去夏言親黨。二十年,世宗復以夏言入閣,居嵩之上,遭嵩忌恨。二十五年陜西總督曾銳上疏請復河套,言大力支持,世宗初亦默許,后中途變計,責言強君脅眾,并以其不穿所賜道服為不遜。二十七年正月奪官俸,以尚書致仕。嵩乘勢攻訐,十月夏言被殺。言以經邦濟世之才自許,雖以驕蹇見忤,然所為多持正。隆慶初,復故官,謚文敏。

11. 史可法

史可法(1602-1645),明河南祥符(今開封)人,字憲之,號道鄰,崇禎進士。授西安府推官,稍遷戶部主事,歷員外郎、郎中。崇禎八年(1635年),遷右參議,分守池州、太平,監(jiān)江北諸軍以堵截民變隊伍。十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安慶、光州等府縣,提督軍務,扼李自成軍。后由漕運總督、鳳陽巡撫升任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十七年,聞北京失陷。初欲立潞王,馬士英、阮大鋮合謀欲立福王,送之至儀真,遂立福王于南京。加東閣大學士,入閣參政。受馬士英排擠,以兵部尚書大學士督師揚州。清兵至,可法傳檄各鎮(zhèn),無一至者,親守西門險要。城破,自刎不死,被執(zhí),不屈死,以袍笏葬于城外梅花嶺。人稱史閣部,謚忠靖。清乾隆追謚忠正。有《史忠正公集》。

明朝名臣一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