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shù)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如果說年輕時一定要掌握一項能力,那一定是「深度思考能力」。 因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充斥著無數(shù)娛樂消遣的信息。 但不好意思,這99%的東西,與你無關,并且不產(chǎn)生任何價值,還會逐漸蠶食你的大腦,讓人變得平庸。 我無法想象一個不會思考的人,如何到達更遠的地方。 于是我花了3天時間,寫了今天這篇文章。希望能幫助大家,在這信息爆炸和娛樂至死的時代,保持獨立思考能力,做一個頭腦清醒的「王者」。 01. 為什么要深度思考? 不知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娛樂熱榜每天至少要占70%,每天都在鋪天蓋地襲擊著我們。最可怕的是,我們?nèi)空諉谓邮罩?/span> 不管是羅志祥的時間管理熱點、還是秦牛正威為什么叫秦牛正威, 六小齡童為什么吃老本……都能吃上好幾天的瓜。 而關于怎樣逼迫自己學習、看不看書的人有什么區(qū)別,這樣的小眾熱點,很多人往往懶得去看,即使點開也不會耐心看完。 為什么? 其一,大家每天光是活著就很累了。 應付著超負荷的學習工作,始終笑臉迎人,時刻面臨挨批背鍋。 所以回家后只想吃點好,看點爽,躺個夠,來麻痹疲憊情緒,不想耗費哪怕一丟丟腦細胞。 其二,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別人投喂觀點的生活。 手機各種獵奇、沖突信息,漸漸成為我們的生活指南和價值觀導向。比如喜茶剛火爆時,很多人花了一兩個小時排隊,就為了追上潮流…… 那么,長期不思考的結果會怎樣? 我們被塞上一個奶嘴,大腦逐漸偏向于直線思維,在娛樂至死中失去主觀判斷力,變成言聽計從大眾意見的傀儡、溫水里煮著的青蛙,逐漸被社會淘汰。 但千萬不要把所有責任歸咎于社會。正如卡爾·波夫曼說過一句話:「從沒有人強迫你放棄思考,是你自愿的?!?/span> 我們的大腦遵循著「用進廢退」的原則,你越思考,腦活力越好,越不動腦,越會生銹。 能堅持看到這的同學,證明你的大腦并未完全受到侵占。 接下來進入文章的重點部分,只要你堅持看完以下的方法,就能把不屬于自己的想法趕出腦袋,主宰自己的思想。 02. 培養(yǎng)深度思維的有效方法 深度思考是多角度的,有縱向有橫向,有書本有實踐。但本質(zhì)上,都是輸入消息-大腦消化理解-判斷好壞-形成觀點的過程。 而我總結的這套「正U型思考法」,就是嚴格遵循這個順序,幫你系統(tǒng)性地剖析一件事情,不被輿論帶著跑。 現(xiàn)在, 我分為五個步驟,手把手教你如何深度思考,如何全面剖析一件事情,不斷逼近真理: 第一步:少說我覺得。 「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個人認知邊界,有些人甚至有這樣的想法:「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抹殺他人話語權,很有傲慢和偏見的風險。 上文說過,不會思考的人,大腦會偏向直線思維,我們對事情的判定,都受限于直覺、偏見、個人視野和外界輿論。 這樣極容易得出片面化結論。比如有些人就覺得: 東北人都性格豪爽、廣東人什么都吃…… 而會思考的人,都有著「U型思維」的開放心態(tài),能夠看到不同,尊重不同,得到較為真實可信的結果。 比如:東北也有喜歡嚶嚶嚶的大漢、廣東人不吃蝙蝠…… 「少說我覺得」很有必要,這是你殺掉個人偏見的第一步。 第二步:多問為什么。 為什么男生的扣子在右邊,女生的扣子在左邊嗎? 為什么紙幣是人像是正面,硬幣人像是側面? 為什么可樂是圓柱形容器,牛奶是方型容器?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很多人卻都不知道。 為什么?因為我們從把一切當做理所當然,生活不再有驚喜,吃喝拉撒成了最關心的問題。 回想下我們思考能力最強、成長速度最快的階段是什么時候? 幼時。 那時我們喜歡天馬行空,好奇地球為什么是圓的、太陽為什么東升西落、為什么男女生不能一起睡、為什么要穿內(nèi)褲… 想一想,是生活變得無趣了嗎? 不是的,更多的原因是,你變得無趣了。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我沒有特別的才能,只有強烈的好奇心。永遠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遠進步的人。 而在這一步,我們要撿起自己的好奇心,用「無知」的眼光看一切。 如何做呢? 遇到事情,不急于定下結論,多問幾個為什么。 鍛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對每件事情持有「審視想法」,用合理的質(zhì)疑態(tài)度,來判斷事情的真?zhèn)闻c是非,有理有據(jù)地分析出真正原因。 同時,無論是書籍,還是與人交流中的觀點,都別盲目接受,延遲接收新觀念的時間,留出空檔讓大腦思考消化,得出個人獨特見解。 只有這樣全面去追問、思考、解構問題,才能減少偏見和認知盲區(qū),擴展思考邊界,不斷逼近事情的本質(zhì),形成個人獨立見解。 好奇引起興趣、興趣推動學習,學習產(chǎn)生思考,這是正向的良性循環(huán)。 第三步:多聽別人說。 多聽身邊人、專家的客觀分析,能讓擴寬我們的認知邊界,不斷提高思維高度,了解到更大的世界。 如同我們想要認識一個人,絕不只靠別人的片面之詞,而是綜合身邊人評價,以及觀察了解他的性格/愛好/三觀等等。 畢竟多來源的消息,才能保證最客觀的事實。 大家可以從以下3個渠道,多多收集思考資料哦: 1)請教身邊對問題較為了解的親朋好友,聽聽他們的想法。 2)搜索相關專家對問題的觀點,具有科學可信度。 3)調(diào)查問題的歷史過程,尋找當時人們對問題的看法,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 如果你能嘗試著復盤所有的經(jīng)歷和教訓,你會找到很多問題的共同之處。 最后從中總結經(jīng)驗,不斷迭代向上,養(yǎng)成「觸類旁通能力」,當你再次遇見同性質(zhì)的問題,就能活學活用地去解決啦~ 第四步:多看另一面。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反過來看事情的另一面,是得到新觀點的常用方法,也是「逆向思維」。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3=5為正向思維,而2+x=5,思考出x的答案,就是逆向思維的用法。 不斷訓練大腦練習這種思維,會讓你思考反應變得迅速敏捷,獲得獨到的見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因果逆向法」,看到事情的另一面。 使用方法:思考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事情因果,從果溯因,也可從因到果。 舉例:為什么「第二杯半價」的促銷手段百試不爽,我們愿意買單? 從因到果思考: 原因——很少人愿意原價購買兩杯商品,覺得些許貴。 條件——計算好賺取利潤,制定好價格優(yōu)惠噱頭,以此拉動消費者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 結果思考——價格敏感者覺得優(yōu)惠,價格不敏感者有種撿了便宜的感覺。 從果到因思考: 結果——消費者覺得便宜,下次接著吃,或者分享給親朋好友一起來吃。 條件——東西好吃,價格實惠,就能幫商家刺激人際傳播,增加額外銷售,挖掘更多潛在客戶。 起因思考——商家想著多賺一點是一點,最后會越賺越多。 除此之外,很多產(chǎn)新品也是運用「逆向思維」發(fā)明的,例如跑步機: 我們在固定道路上移動跑步,反過來,我們在移動路面上固定跑步,就發(fā)明了跑步機。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能用這個辦法思考解決出問題,讓你跳出個人角度,作為旁觀者冷靜分析事情,從而達到深度思考。 多用逆向方法思考,你會時常發(fā)出驚嘆的頓悟:原來還可以這樣啊! 第五步:多想還可以。 最后一步,我們要像偵探推理一樣,綜合以上四個步驟的思考,靜下心來再次整理、消化所帶來的觀點和線索; 盡可能找出還有不同的細節(jié)觀點,琢磨出較為客觀的結論。 到這一步時,黛西會輸出一份總結資料的思維導圖,同時也是梳理邏輯順序的過程,能使你避免只看局部錯過整體,使結論片面化。 安利我常用的思維導圖軟件「Xmind」,大家可以按照如下模板去剖析問題哦~ 03. 保持思考的日常好習慣 長期堅持使用「正U型思考法」,能幫你從娛樂世界里覺醒,想盡辦法讓思想逃脫出來; 從而擁有想尋找真正有價值信息的「饑渴感」,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稀缺能力的人。 接下來黛西分享4個超級好用的小習慣,能讓大腦保持高速運轉的開機狀態(tài),吸收多元化信息,變得越來越聰明和優(yōu)秀~ 1、剔除情緒干擾 容易情緒化的人,會困于于個人視野,易把錯誤當真理,產(chǎn)生偏見,用直覺判斷一切。 想要穩(wěn)定的情緒,就要用理性戰(zhàn)勝感性,最直接的辦法就是: 降低對事物的期待,不把快樂寄托到他人或虛擬世界中,而是專注于個人當下的進步。 做次運動,不期待能瘦2斤,只感受身體開始有了活力; 看本書,不期待立馬有內(nèi)涵,只感受大腦開始有思想; 學個技能,不期待可以月入過萬,只感受自己又變強了。 同樣,與人交流時,用平和情緒溝通,才能算是一場有意義的思想交鋒會。 2、刻意練習輸入輸出 想要深度思考,就要有篩選辨認信息好壞的能力,不把時間浪費在垃圾信息上,去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 刻意去啃高難度、有深度、高質(zhì)量的書籍/電影,不斷提升個人的眼界和格局。 有輸入就要輸出,寫作就是最好的輸出手段,非常鍛煉大腦的思考與邏輯能力,需要思考決定許多程序: 寫什么類型?想表達什么?什么邏輯寫?寫幾個部分?需要多少論證?開頭結尾怎么寫好?………… 當然,這對于剛接觸寫作的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任何事情都要循環(huán)遞進地練習,我們可以試著寫日記、寫讀后感,最重要的原則:說清楚一件事情。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你看完這篇文章,在評論區(qū)留下你的觀點,哪怕只評論一個“好!”,至少也表達出你的觀點了呀~ 3、 與娛樂保持邊界感,設置「媒體齋戒日」 不用完全拒絕社交軟件,但至少要遠離膚淺、只消費情緒的游戲、電視劇綜藝、熱點資訊等無用娛樂,去接觸有價值的事物: 比如多看《圓桌派》、《一千零一夜》等類型節(jié)目; 《教父》、《權利的游戲》等優(yōu)質(zhì)電影; 《三體》、《時間簡史》、《1984》等優(yōu)秀書籍。 不做娛樂的奴隸,只吸收不庸俗、能引起思考、有新知的東西,讓大腦保持清醒。 如果可以的話,最好一周設置一天「媒體齋戒日」。 做些新穎的事情,去閱讀、和好友交談、游玩,觀察每個活動給自己帶來的身體和心理變化。 這也能間接清空大腦的一切雜物,加快大腦的敏銳度,保證日常工作日的運作。 4、強保障的休息基礎 大腦就像手機電池,容量有限,越用效能越低,如果長時間硬撐,會直接和你say bye。 所以要定時休息,讓大腦有喘口氣的時間去充電,回到100%的狀態(tài)。這里的休息方式分兩種: 1)運動 每天腦子都處于高度興奮狀態(tài),而身體卻是極低興奮狀態(tài),這時去打游戲、看電視,本質(zhì)上還是在消耗大腦的力氣,反而會越來越累。 最好讓大腦切換成另一種模式,運動是絕佳選擇,去跑步、瑜伽、冥想、爬山、游玩等,能重燃對生活和工作的熱情,找回脈動狀態(tài)~ ![]() 2)睡覺 高質(zhì)量的睡眠,是大腦保持清醒、思維變敏捷的重要因素。 睡好覺后,你能擁有高效的精神狀態(tài),去投入工作和學習,產(chǎn)生比平時2-3倍的效益。 這里分享黛西之前寫的「睡眠文章」,很多同學都反饋的特別受用,能讓睡眠贏在起跑線上,從各面開掛哦~大家記得文末自取文章呀~ 到這里,黛西的深度思考方法和日常習慣的分享就結束啦,送上黛西總結的思維導圖,方便大家理解哦~ ![]() 如果大家能夠思考這篇文章的價值,整理輸出一份筆記,證明你已經(jīng)邁出了「深度思考」的第一步,十分優(yōu)秀啊~ 最后,想分享一句我很喜歡的話,與大家共勉: 「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是持續(xù)做對的事情,而是能及時停止犯錯?!?/span> ▽ 作者:黛西,90后女生,一個激進的自我精進者,想帶你看更大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