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過,空氣中到處散發(fā)著夏天的味道,但你若留心觀察,依舊可以看到春的背影,從那青碧的池塘中……但這很快被濃郁的夏意所代替,目之所及皆是繁茂的“夏木”。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很美的兩句詩,每當(dāng)這個時候,很多人自然想到它,今天,我們把全詩讀一遍。(當(dāng)然,為了貼合我們當(dāng)下的狀態(tài),本文標(biāo)題用了“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兩句) 池上早夏 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 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 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唐·白居易 解析 詩的題目為《池上早夏》,早夏,本身就是一個頗有詩意的名字,在它的前面加上更具詩意的“池上”,雖還未讀,就令我們產(chǎn)生了美好且文藝的想象:詩人居所之處必有一小荷塘,春夏之交,陰陽之氣相交,陽光與綠陰也交融,詩人坐一搖椅于樹下小憩,何其甜美哉。 果不其然。他寫道:“水積春塘晚,陰交夏木繁。舟船如野渡,籬落似江村?!?/p> 與我們想象的一致,詩人門前確實有一池塘,春夏之間多雨水,所以池塘里積滿了清澈的春水。太陽一曬,氣溫上升,水汽蒸騰,樹木感受到了季節(jié)的變化,迸發(fā)出勃勃的生命力,開始努力地抽枝散葉,漸漸形成清涼的陰翳。 池上有數(shù)葉船只,系于岸邊,微風(fēng)一吹,不停搖晃,儼然成了一個具有野趣的渡口,院落旁竹林藩籬相繞,更是增加了不少江村的氛圍。 頷聯(lián)里詩人用了“如”“似”二字,說這里環(huán)境幽雅具有清趣之美,間接地向往我們暗示了詩人所居之處并非真正的鄉(xiāng)野田間。通過尾句的含飴弄孫我們可知,這首詩作于詩人的晚年,白居易晚年生活于洛陽,常在龍門一帶活動,唐時洛陽為東都,是極其繁華富饒的城市,白居易晚年傾心于佛學(xué),心境闊達(dá),結(jié)廬雖未必在人多之境,但心中絕無車馬之喧。詩人晚年的名作《池上篇》里曾寫道:“十畝之宅,五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謂土狹,勿謂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由此,我們可以窺見他的心境。 這是古文人士大夫皆向往的田園生活,在今天,這也是令無數(shù)人心往的愿景,于詩人而言,這只是實實在在的尋常景物,生活于此間,心神和詩意相交融,方才能見大成。 白居易的幾大愛好大家還記得嗎? 茶,酒,琴,詩。 這么美好的時刻怎能少得了音樂和美酒呢。 “靜拂琴床席,香開酒庫門?!?/p> 凈出一席之地,撫心愛之琴,打開酒庫之門,待酒香飄來,既能享美曲,又能飽口福,豈不美哉?這也就是《池上篇》里所說的“有書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須飄然”了。 由于年事已高,過了午后,未免就要慵懶困乏了。 “慵閑無一事,時弄小嬌孫。” 詩人引用了東漢馬皇后的典故,馬皇后用頤養(yǎng)天年來激勵漢章帝要勵精圖治,莫要懈怠。詩人彈完琴,喝完酒,閑來無事,就逗逗自己的小嬌孫,來打發(fā)初夏的時光。這是多么溫馨的一幅畫面,不正是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描寫的那樣嗎——“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