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shù)學(xué)下冊基礎(chǔ)概念匯總 張老師收到來自于廣元的用戶問題,希望張老師分享一份關(guān)于下冊基礎(chǔ)概念的資料,今天整理好了。一、位置與方向 1、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找觀測點(diǎn):在(誰)的什么方向,(誰)就是觀測點(diǎn),要在觀測點(diǎn)上畫作標(biāo),畫箭頭看方向。 二、平均數(shù) 1、平均數(shù)×份數(shù)=總數(shù) 2、總數(shù)÷平均數(shù)=份數(shù) 三、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 1.、判斷商是幾位數(shù),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數(shù)夠除商是三位數(shù),如果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數(shù)不夠除,商是兩位數(shù)。 四、年、月、日 1、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閏一日,一日要在二月加。 2.、平年全年有365天,閏年全年有366天。 3.、七大,四小,一平。 4、兩天的時間分開算,24小時是關(guān)鍵。第一天時間直接減,第二天時間再相加。 5、公歷年份是4的倍數(shù)的,一般都是閏年;但公歷年份是整百數(shù)的,必須是400的倍數(shù)才是閏年。如1990年不是閏年,而2000年是閏年。 五、面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 4、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5、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6、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7、面積:長方形的長=面積÷寬。 8、面積:長方形的寬=面積÷長。 9、長方形的周長=(長+寬)的和×2。 10、長度: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11、長度: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12、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3、面積:正方形的邊長=面積÷邊長。 14、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5、長度: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8、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19、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 20、邊長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21、邊長的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0000平方米。 22、1公頃=10000平方米。 23、1 平方千米=100公頃。 24、公頃通常測量廣場、機(jī)場、車站、果園、農(nóng)田。 25、平方千米通常測量國家面積、海面、湖面、省市面積。 26、面積相同周長不一定相同,周長相同面積不一定相同。 27、余數(shù)一定小于除數(shù),除數(shù)不一定大于余數(shù)。 28、周長與面積單位不相同,所以無法比較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