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教育部考試中心會建立一個命題庫,題目由大學教授,全國重點中學優(yōu)秀老師,教育部研究所專家,教輔材料,教材書的編寫者共同組成命題組進行命題。三者的比例依次遞減,大學教授占的比例最大,一般學科命題組組長都是大學教授。 為了保持高考命題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專家?guī)鞄啄瓴乓淮髶Q,一般幾年內換的人不多。教育部考試中心會在每年1、3、4月份(今年情況特殊,預計會順延一個月),選擇一部分優(yōu)秀高中教師和一部分大學教授(以各地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院校為主),充實進命題專家?guī)臁?/p> 那么,高考命題人如何選拔?可簡單描述為 一優(yōu)三非。 所謂“一優(yōu)”的原則,那就是要求被選中的大學教授和高中老師,都具備豐富的經驗,并且在學科中具有一定的職稱,這些人通常是各個學科內的翹楚。 此處所提到的“三非”原則,那就是要求參與命題的所有人員, 不能與考生有任何直接的聯系,比如,孩子是當年的考生,不能參與命題;高三的老師不能被選拔,參與高考培訓的任何人員,也不能參與高考命題工作。 高考命題的第一步是“預命題”。也就是請命題專家們充分發(fā)揮聰明才智,把自己想出的考題寫出來。 當然,專家出考題可不是天馬行空、隨心所欲。專家們集中起來后,第一件事是培訓專家——通過培訓提高專家對考試性質與目標、命題理論與技術的理解,類似于老師給同學們講新課。 然后讓專家們開始預命題,促進專家對題型、能力、難度等命題基本規(guī)范的掌握,類似于老師讓同學們進行課后練習,熟悉新知識。 最后是正式布置“作業(yè)”,通過發(fā)揮專家特長、適度分配題量、明確工作節(jié)點等措施,確保命題順利有序。 試題初稿出來后,還會組織專家集體討論、研磨試題,以及合理預估試題的難度。 高考命題的第二步是“審題”。也就是經過學科秘書、學科命題組長等層層審核、校對、修改,保證高考試題的科學性、規(guī)范性、準確性、公平性。 高考試題的科學性要求是:試題素材、考查方式正確,試題難度、測量指標合理。 高考試題的規(guī)范性要求是:文字、圖表、符號、公式、分數等基本信息準確無誤,試卷格式、試題序號、指導語等試卷規(guī)范符合要求。 高考試題的準確性要求是:試卷整體質量過關,在保證單個試題質量的基礎上,整份試卷的測量功能,包括內容分布、能力結構、難易程度、考試效果等,都符合預期要求。 高考試題的公平性要求是:確保不會因為考生的性別、地域、種族、民族、宗教信仰等因素使考試結果產生偏差。 命題的第三步,是試考。試考之后,試題會做微調。(后面會講到) 1.一切以教材和大綱為準 高考出題時要求每一道題,無論大小,一定要在考綱上有相應的考點對應;其題意、描述、問題、解答都必須能夠在教材上找到??季V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側重。知識點的考頻,也可以在《考試大綱》上查到。 這說明,當復習接近尾聲的時候,回歸教材、仔細閱讀《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是有多重要。 2.盡量不出怪題、偏題 命題人出題時會考慮該題對考生來說難度系數是否偏大,原則上不出怪題、偏題,主要在命題角度、方法、題型上下功夫。 3.要體現選拔性和區(qū)分度 那些讓大多數學生感到為難的題恰恰抓住了多數學生在某一知識點上的短處,即所謂“軟肋”,目的正是讓優(yōu)秀的學生脫穎而出。這也就是所謂的 “區(qū)分度”。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目的是把考生按成績分層,便于高校挑選。平時的測驗或模擬基本上是測試性考試,目的是檢測掌握知識的程度,查缺補漏。 因此,沒有深刻領悟、精做與高考平行的選拔性試卷,就常常會在高考中丟“不該丟”的分。 4.考綱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各有側重 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要比考題本身要長,并且絕對絕對不會出現超綱內容,這就要求命題人員要有極高的理論知識,不是簡簡單單說把考綱背下來就可以的。 5.難易度適宜,并且可以拉開檔次 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分數段,客觀題的得分率,一定要有具體的預測值,而且要對比往年。 一般來說,所謂的“難一年易一年”也是存在這個考量的。不過這個難易程度很主觀,平均分才是最客觀的。 對于命題組而言,考生個人分數不重要,群體的平均分才是考量的重點,試卷出來,平均分也基本定了。根據每年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平均分,每道題的分數段,客觀題的得分率,一定會有具體的預測,而且會對比往年。 6.“反押題”貫穿命題始終 高考命題組對高考教輔和網上押題信息的掌握,可以說是最全面的。出題的地方會有各種教輔資料以及官方教材。這些資料的主要作用并不是方便命題人員開闊思路,而是防止所出題目出現重復,尤其是后面的計算大題。某種思路一定不能被前人所用。如果命題過程中,有人提出某題和市面上某題差不多,那就一定要該題找出來,此題就不用。 從出題到題目的標點符號,包括題目是否可能出現歧義,出題的順序都要反復商榷, 命題組一般會有兩三個通宵不眠夜。 英語閱讀理解、完形填空,還需要從近幾個月的國外雜志中,幾百上千篇中,挑選出主題積極向上的、生詞量比較均衡的、語法涵蓋全面的文章,進行出題。 語文作文的命題過程是基本是要翻閱所有的模擬題,堅決避免被預測。有時作文的命題帶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有一次就是命題期間,一位命題老師的父親去世了,后來這位老師得知的時候痛哭不已,傷心之余、后悔自己曾經沒有好好陪伴父親。這位老師的經歷也刺痛了其他老師,引起共鳴,那一年的高考作文題目就與“生命”相關。 如果語文和英語的命題有一定的彈性,那么數學卷的命題特點只有一個:忠于課本,每道題必須要在課本教材里找到援引??季V的內容每大塊都要覆蓋,而且要注重交叉和側重。經常某道題的考點羅列及援引比考題本身要長,并且絕對不允許出現超綱內容,否則必須砍掉。 當命題完成后,會有數名考生提前考試。 試考的考生,選拔標準是成績中游。試考的成績就是他們高考的最終成績。(近年來這種做法減少,主要是讓參加的中學老師去做題。)根據測試生的成績,命題人會對題目進行微調,在這種情況下,十之八九會將題目難度降低。 2020年高考即將開始,家長們都很關心,難度會增加還是降低? 按照近幾年改革的思路,試題難度應該會保持穩(wěn)定。 高考題的命題是以“穩(wěn)定性、基礎性和創(chuàng)新性”為特點的,而且現在要求命題以素養(yǎng)為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而不是知識和能力。素養(yǎng)要依托基礎知識,題目太難的話,素養(yǎng)難以得到體現。 教育部在《202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guī)定》里提到:“ 2020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察?!?/p> 也就是說,高考考試內容將往更靈活的方向發(fā)展,更加注重考察學生的隨機應變能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所以同學們在接下來的時間里,要多做各種類型的試題,學會舉一反三,對基礎知識要掌握得更加牢固、透徹。 答題結構和關鍵詞 除了要點之外,改卷老師在改卷時還看答題的基本結構是否正確,句子表達是否準確。如果結構清晰、句子準確、表達流暢,一般都能得到比較高的分數。 另外,不論答多答少,首先要把答案的關鍵部分、關鍵詞寫出來,第二步才考慮句子的質量。 排版整齊有時候比一手好字更加分 如果字不好看,也盡量對齊,不要畫墨點。某閱卷老師表示:字可以寫的丑,但排版一定要好。條理清晰的答卷更得閱卷老師青睞。 文科盡量寫滿,理科盡量詳細 文科是抓對的,寫得越滿抓的越可能多,分得的越多;理科是抓錯的,寫得越詳細越知道錯在哪,分扣得越細。文科主觀題最基本就是抓關鍵詞,寫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被抓出關鍵詞,越有可能靠近得分點。 理科的話,過程都寫在草稿紙上容易造成遺漏,省略步驟是理科大忌,能寫盡量寫,否則中間可能只是一點微小的錯誤,但是沒有過程,不知道哪里出錯則整個大得分點全部沒有。 來源:綜合考試服務平臺、自主招生在線團隊、高中生學習及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管理員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