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長知識
人生在世,為人處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擁有出色的人際關(guān)系,得貴人相助,人生的路越走越順。不懂得待人接物之道,到處得罪人,則會遭到小人報復(fù)。外在的物質(zhì)條件不是永恒的,如果不懂得珍惜眼前的福氣只顧享受,那么福報就會越來越小,物質(zhì)財富也會逐漸流失,福氣自然也就沒了,這都是因為不懂得“修德”!現(xiàn)實中,我們少不了與人打交道,而與人交往的過程也可以當(dāng)做一場修行。譬如修德,我們可以從“口德”方面入手,與人交流“言在于美,不在于多”,逢人不要說這三種話!
一、不說喪氣之話。人生本就是個反復(fù)歷練的過程,偶爾的打擊也是一種直面的提醒,這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人卻不這么認(rèn)為,但凡受到些許打擊,便盡是喪氣之話,開始對生活充滿了憂郁,也丟棄了奮斗攀爬的勇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就是指不吃虧不成人。自身經(jīng)歷坎坷并不是我們抱怨、牢騷、喪氣的理由,你不自救?解決問題不是靠發(fā)牢騷,而是要面對現(xiàn)實。
二、不說假大空之話。說“假大空”的話,會讓人覺得你這個人“沒有料”干不成實事,自然也就不會與你“深入交流”,也就談不上后續(xù)的合作共贏了!所以,把說“假大空”話的時間節(jié)省下來,豐富自己的學(xué)識,完善交流技巧,這才是正確的做法。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靠這一兩份信任與坦誠才走在一起,你說那么多空話,甚至因為你的空話耽誤太多,那與這樣的人在一起,哪有什么福澤深厚。
三、不說是非之話。與人交往過程中,當(dāng)談及某人的“是非”的時候,你所表達(dá)的觀點,都是帶有主觀情感的。很難,也不可能正確的去評判一個人,反而會因為自己不小心說出的不恰當(dāng)?shù)脑?,傷害了某人。知人不必言盡,留些口德;責(zé)人不必苛盡,留些肚量;說話把握好尺度,這就是在修德;與人為善,就是在積累自己的福報!如今生活如此美好,我們何不好好珍惜,而非要說那些搬弄是非之話呢?福澤深厚的人總是說得少,聽得多,我們理應(yīng)謹(jǐn)記。
修行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需要刻意的儀式,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可以修行!滿招損,謙受益,謙虛低調(diào)做人,才能少招致怨恨,多積蓄厚德。所以說,人際交往中,熟記這三條處世準(zhǔn)則——有財不顯擺、看透不說透、有功不邀功,好福氣才會越聚越多!朋友們,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