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學習知識,還是學習技能,都需要占用時間來完成。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上帝分配給每個人每天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不管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民百姓,每天都只有24小時。如果你有幸能活成百歲人生,你甚至比很多富人都擁有更多的時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管理好時間,利用好時間,可能是平民百姓唯一能夠逆襲的機會。 在當今時代,時間可以作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易,所以時間也是一種成本。通俗地說,時間成本就是如果把原本做A事情的時間用于做B事情,放棄了又做A事情給你帶來的價值。比如,我今天晚上加班能賺500元,可是我放棄加班去陪家人看電影,這樣我看電影的時間成本為500元。時間成本是我們做好時間管理的重要決策依據(jù)。 市面上時間管理方法有很多,比如四象限法、GTD工作法、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法、莫法特休息法、6點優(yōu)先工作制、番茄工作法,麥肯錫30秒電梯理論等等。面對這么多方法,應該怎么做呢? 首先,我們要樹立三個觀念: 第一,時間管理法是一套組合拳法。做成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是一招制敵的結(jié)果,一定是幾種方法有機結(jié)合、靈活運用的結(jié)果。所以,我們要搞清楚這些方法解決問題的側(cè)重點在哪里,然后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并把不同的方法組合起來使用,以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 第二,任何方法都不是萬能的。有些方法適合你,有些方法不適合你,所以一定要結(jié)果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但是每一種方法都有它獨特的理念,把這些好的理念吸收過來,學以致用即可。 第三,時間管理是一種技能。我在前面文章提到,技能是需要不斷練習的能力,所以時間管理重在實踐,否則就是紙上談兵。 接下來,給大家推薦我常用的三種時間管理方法: 第一種:四象限法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科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提出的一個四象限法是根據(jù)帕累托原則,也叫二八原則提出的。其核心原則是生活中80%的結(jié)果幾乎源于20%的活動,所以我們要把注意力放在那20%的關鍵事情上。按照這一原則,根據(jù)每一件事情產(chǎn)生的影響程度來判斷輕重緩急,并且分成四類:緊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不重要也不緊急,不同分類的事情采取不同的策略,如下圖所示: 第二種:GTD工作法 GTD,(Get Things Done)是由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個人與組織效率思想家之一戴維·艾倫提出的一套“移動硬盤”式的時間管理方法。這套方法核心思想是:把所有待處理的事情全部從大腦中清除出去,讓大腦用來思考,而不是記事。這套方法有三個步驟: 第一步,收集。就是把所有待處理的事情放入“收集籃”里,清空大腦。以前,很多人習慣用小本子收集知識。如今的智能手機時代,我們就可以借助云筆記APP來做收集,例如有道云筆記,印象筆記。比如,我們可以在云筆記中創(chuàng)建一個名為“待處理”的文件夾,作為電子收集籃。我可以收到重要的郵件轉(zhuǎn)發(fā)到云筆記;看到好的微信文章,可以分享到云筆記;去客戶現(xiàn)場調(diào)研時拍的原始資料照片,可以保存到云筆記,等等。 第二步,整理。就是把電子收集籃中的所有事項進行分類整理,分別按照以下規(guī)則移到對應的文件夾中: 1.把沒有價值的事情直接刪除。 2.把有價值的資料移到“歸檔”文件夾。 3.把需要將來某個時間處理的事情移到“將來”文件夾。 4.把需要指派別人處理的事情,立即指派,并且移到“等待”文件夾。 5.把需要親自處理的事情移到“下一步行動”文件夾。 第三步,回顧。就是每天定時檢查“下一步事項”有沒有待處理的事情;看看“將來事項”有沒有需要處理的事情;跟蹤一下“指派事項”的進度如何,是否已經(jīng)完成。 按照以上三個步驟每天如此循環(huán)往復地做,隨時收集,隨時處理,隨時回顧,日清日結(jié)。 第三種:番茄工作法 我相信,下面這張圖片,大家一定很熟悉。對的!這就是首富王健林的一天行程表,難怪他能傲慢地說:“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 在這里,我要提到一個重要的時間管理概念,叫“時間顆粒度”。時間顆粒度是一個人管理時間的基本單位。王健林的時間顆粒度是十五分鐘,比爾.蓋茨的時間顆粒度是五分鐘,絕大部分人的時間顆粒度是半天或一小時,試問你的時間顆粒度是多少? 番茄工作法是一個設定時間顆粒度的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工具。它由弗朗西斯科·西里洛于1992年創(chuàng)立。比如,我們選擇一個待完成的任務,設定一個番茄時間(25分鐘),在番茄時間內(nèi)專注工作,中途不允許做任何與該任務無關的事,直到番茄鐘響起,然后在紙上畫一個記號,記錄下來;然后設定一個番茄休息時間(5分鐘),短暫休息一下。結(jié)束一天的工作后,根據(jù)記錄對當日的工作學習情況進行復盤,同時可以對第二天的時間進行規(guī)劃。 上面簡單介紹了三種時間管理的方法,想詳細描述,請看百度百科,在此不再贅述。四象限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判斷工作事項輕重緩急的思考框架,而GTD工作法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待處理工作事項的管理工具,番茄工作法是為我們找到合適的時間顆粒度來保證工作的專注度。這三個方法的使用邏輯是:用GTD作為工具管理你的待處理的工作事項,用四象限法對這些工作事項進行分類整理,分別移到“歸檔”、“指派事項”、“下一步事項”等文件夾,然后通過番茄工作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節(jié)奏,進入心流忘我的狀態(tài),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權(quán)謀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