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剛剛步入公元21世紀,《中國書法》雜志就舉辦了一個評選“20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的活動。經(jīng)過嚴格的篩選與投票,最終按得票數(shù)選定前10位書法家。 這十位書法大家所處的年代,幾乎都是從前清年間到民國。根據(jù)投票數(shù),排名第一的書法家既不是啟功,不是沙孟海,也不是于右任等,最終排名第一名的是吳昌碩。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初名俊、俊卿,初字香補,后更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號缶廬、老缶、老蒼、苦鐵、大聾、破荷亭長、五湖印丐等。 篆 吳昌碩篆額《西泠印社》 吳昌碩的書法如此了得得力于《石鼓文》,他能探究石鼓書法的精義,并參以草法,學而能化,為我所用。用筆峻利而能取澀勢,力度大卻不狂狠,線條渾厚但不重濁,故所書凝煉道勁,氣度恢宏,墨色重實而松活,點畫蒼茫如石刻。 吳昌碩作品《石鼓文扇面》 吳昌碩篆書宮扇 吳昌碩篆書《不系舟》 吳昌碩篆書 《臨石鼓文》 隸 吳昌碩之隸書以漢《祀三公山碑》入手,后通習漢碑。早年行書初學王鐸,后冶歐陽詢、米芾于一爐,跌宕而多變,頗富畫意。晚年以篆隸筆法作狂草,蒼勁雄渾,人書俱老。 吳昌碩隸書《漢鏡文》 吳昌碩隸書《石門》 吳昌碩隸書五言聯(lián) 行 吳昌碩的行書對齊白石影響很大,吳昌碩曾經(jīng)暗諷齊白石:有人學到我的皮毛竟成大名。吳昌碩的行書糅合了篆、隸、楷、草諸體的運筆結(jié)體精髓,靈動而多變且一氣貫通,有一種排山倒海的氣勢。尤其是篆書和隸書的臨習,對吳昌碩的行書影響頗大,又得黃庭堅、王鐸筆勢之欹側(cè),黃道周之章法,最終形成大起大落、靈動多變、遒潤峻險的個人風格。 吳昌碩行書條幅 吳昌碩行書手稿 吳昌碩大字行書 楷 吳昌碩楷書主要從顏真卿入手,取法鐘繇,得其古樸之風。兼以篆刻刀法入楷,金石氣味十足,主要以小楷手稿和拓片題跋為主,為后世留下大量的精彩作品。 吳昌碩手1883年小楷手稿 吳昌碩1888年小楷題拓 在一個動蕩的時代之中,往往是人才輩出的時代,因此,20世紀中國的書法,似乎不能以某種特定的風格來概括,他們都是燦爛星空中那些耀眼的明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才把中國書法的天空裝點得星光璀璨、異彩紛呈。 吳昌碩集“詩、書、畫、印”為一身,融金石書畫為一爐,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文人畫最后的高峰”。在繪畫、書法、篆刻上都是旗幟性人物,在詩文、金石等方面均有極高之造詣,在評選中得票數(shù)列第一位,其實并不為奇,實乃是實至名歸也。 |
|